APP下载

3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2014-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7期
关键词:二磷酸心肌炎果糖

赵 敏

(辽宁省核工业二四六医院儿科,辽宁 兴城 125100)

3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赵 敏

(辽宁省核工业二四六医院儿科,辽宁 兴城 125100)

目的 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治愈25例,好转11例,治愈率为70%。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关键是要及时准确的诊断与积极的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及其毒素经血液循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引起局灶或弥漫性心肌间质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或坏死,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疾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大多数为轻型病例,少数的重症病例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本病只要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都可获得痊愈,因此充分认识此病的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3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确诊3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1岁以下4例,1~4岁8例,4~14岁24例。均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36例患儿均有病毒感染史,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8例,胃肠道感染6例,水痘1例,腮腺炎1例。发热30例,胸闷气短心慌24例,周身乏力20例,心前区疼痛11例,恶心、呕吐5例,腹痛3例。查体:听诊心尖部第1心音低钝10例,心律不齐13例,心前区Ⅰ~Ⅱ级收缩期杂音4例。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0.0×109/L 8例,(10.0~20.0)×109/L 26例,>20.0×109/L 2例;尿常规正常29例,白细胞增多3例,尿蛋白1+4例;36例患儿心肌酶谱均增高,其中CK-MB升高29例,CK升高18例,LDH升高20例,AST升高18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9例,窦性心动过速30例,T波改变6例,ST段改变9例,频发房性早搏3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增大3例,心功能减退2例;胸片示心影增大3例,支气管炎2例。入院1周内每天做一次心电图,2~3 d检测一次心肌酶谱。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均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应用炎琥宁5~10 mg/(kg·d)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d),大剂量维生素C 200 mg/(kg·d),能量合剂,均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0~14 d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辅酶Q10、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对重型患儿、急性心源性休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动过速等致死性心律失常者加用激素;急性心力衰竭患儿给予强心、利尿、吸氧、镇静等治疗。

1.5 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肌酶谱恢复正常,心电图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谱恢复正常,心电图轻度改变。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者病情恶化。

2 结 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2年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判定。治愈25例,好转11例,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最常见,由于小儿抵抗力低,病毒较易侵入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等情况。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后,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1]。本组36例患儿发病之前都有病毒感染史,在感染症状出现的同时或早期即伴有发热、心悸、胸闷、胸痛、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故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腮腺炎、水痘等就诊患儿应该仔细进行心脏查体,如发现心律失常,心脏杂音应及时进行下一步检查,防止漏诊及误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又缺少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标准,心肌酶学的增高是心肌损伤的一种重要标志,但心肌酶存在许多组织脏器中,凡是能引起组织细胞损伤的疾病都可导致心肌酶的增高,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炎、严重贫血和缺氧、各种中毒、肝、肾、脑、肌肉的病变等,故心肌酶学总活性增高不一定就提示存在心肌损伤。心肌炎时并不是100%病例均有心肌酶谱升高,其敏感性有限,心肌损伤越重,心肌酶谱越高,损伤较轻,心肌酶谱增高不显著甚至正常。心肌酶学中,CK-MB主要分布在心肌中。心肌炎时CK-MB明显增高,其特异性较强,对诊断意义也最大[2],定期检测心肌酶谱很重要。心电图的改变也是心肌损伤的一个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指标,病毒性心肌炎可致各种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以心电图改变作为诊断条件时,应对不同的心电图改变区别分析。经验是在明确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各种早搏、传导阻滞、ST-T改变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较大,临床上需要动态监测心电图,最好每天做1次心电图或做动态心电图。

目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仍以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特别在急性期,卧床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肌病变的修复和疾病的康复。同时药物治疗方面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能量合剂、抗病毒静脉滴注,有心律失常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其中1,6-二磷酸果糖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的活性,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的肌酸激酶的浓度增加,促进K+内流,有益于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缺血心肌损伤减轻[3]。

本组3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愈25例,好转11例,治疗效果满意。总之,临床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时,关键是要及时的诊断和早期的治疗,防止误诊,贻误治疗时间,要求临床医师加强对此病的了解,提高治愈率。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0-302.

[2] 张乾忠,马沛然,王琍,等.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0):577-596.

[3] 常建保.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09,144(24):86-87.

R542.2+1;R725.4

:B

:1671-8194(2014)07-0124-02

猜你喜欢

二磷酸心肌炎果糖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的毒理学研究
PARP 抑制剂在BRCA 胚系突变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非淀粉型结晶果糖注射液高温高压灭菌前后5-羟甲基糠醛及pH的变化
二磷酸果糖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