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大宫颈肌瘤1例报道

2014-01-24高春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后壁峡部肿物

高春艳

(阜新市新邱区妇幼保健院,辽宁 阜新 123005)

巨大宫颈肌瘤1例报道

高春艳

(阜新市新邱区妇幼保健院,辽宁 阜新 123005)

宫颈肌瘤;子宫肌瘤;腹部包块;月经周期;报告

子宫肌瘤是妇女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1],按肌瘤所在部位可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其中宫体肌瘤较常见,大约占92%,而宫颈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非常少见,仅占子宫肌瘤发生的8%,按其生长部位可分为前壁型、后壁型、中央型、侧壁型、多发性型五种[2]。我院于2012年6月收治巨大宫颈肌瘤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46岁,农民,已婚。主因便秘1年,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个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6/30 d,量中等,轻痛经,LMP(末次月经)2012年5月12日,平素白带量稍多,色正常,无异味。于1年前开始无诱因出现便秘,未诊治。便秘症状逐渐加重。口服“复方芦荟胶囊”无改善。1个月前到当地县医院就诊,妇科超声发现“子宫肌瘤”。现要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好,饮食睡眠佳,无腹痛发热。月经正常,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小便正常。便秘但无稀便、脓血便。既往体健。孕3产1,上环11年。

体格检查:T 36.7 ℃,P 90次/分,R 20次/分,BP 102/76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均未闻及杂音。下腹平软,未触及肿物,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阴道检查:婚产型外阴,阴道畅,宫颈光滑,颈管展平,后唇被质硬肿物所取代,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屈位,稍大于正常,可活动无压痛。后壁峡部延续至宫颈后唇突出一直径约11 cm质硬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10 g/L,RBC 4.02×1012/L,WBC 9.8× 109/L,N 75%,Ptc 224 ×109/L。PT及APTT均正常。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无异常。宫颈液基细胞检查:无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我院妇科超声:子宫前位,大小为7.2 cm×6.5 cm×4.5 cm,内膜厚7 mm,肌间回声均,后壁峡部有一大小12 cm×10 cm×9.7 cm强回声团,肿物内部及边缘见丰富动静脉血流。左卵巢24 mm×32 mm,右卵巢28 mm×26 mm。提示:子宫颈肌瘤。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

2012年6月7日经术前充分准备,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呈葫芦状,宫体稍大于正常,表面光滑,质地中等。自峡部以下增粗直径约12 cm,质硬,后壁明显。双附件区见异常。诊断宫颈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术中出血约410 mL。术后经过顺利,病理报告:全切子宫,宫颈肌瘤。术后7 d拆线,患者痊愈出院。

2 讨 论

宫颈肌瘤是宫颈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来源于宫颈间质组织或血管平滑肌,常为单发,目前为止,子宫颈平滑肌肌瘤病因不明,但大量资料表明,该肿瘤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宫颈肌瘤与子宫肌瘤同源,约占子宫肌瘤的4%~6%,宫颈肌瘤同宫体肌瘤为实质性肿块,切面是白色螺旋状结构,质地硬,可分为宫颈管内黏膜下肌瘤,宫颈壁间肌瘤及宫颈旁肌瘤[3]。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如肌瘤多发生于性成熟期,绝经后肌瘤多逐渐萎缩,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肌瘤常并发子宫内膜增生。关于其病变组织来源,有人认为是由未成熟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产生,也有人认为它发生于子宫的血管平滑肌组织。位于宫颈下部及宫颈的肌瘤,初期肿物小又与临近脏器关系不甚密切,临床症状长不明显,以致不易早期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发现肿物多已比子宫大几倍。如嵌顿于盆腔内,可压迫盆腔组织及神经,引起下腹坠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本例诊断根据:①患者中年女性,46岁,便秘1年,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个月,月经无明显改变。②妇科检查:颈管展平后唇被质硬物取代,子宫前屈位,稍大于正常,可活动无压痛。后壁峡部延续至宫颈后唇突出一直径约11 cm质硬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③超声:子宫前位,大小为7.2 cm×6.5 cm×4.5 cm,内膜厚7 mm,肌间回声均,后壁峡部有一大小12 cm×10 cm×9.7 cm强回声团,肿物内部及边缘见丰富动静脉血流。左卵巢24 mm×32 mm,右卵巢28 mm×26 mm。提示:子宫颈肌瘤。初步诊断宫颈肌瘤。鉴别诊断:①患者无停经史,子宫虽稍大但是不软,结合B超,可除外妊娠子宫。②患者轻痛经病史,但子宫非均匀性增大,B超肌间回声均,后壁峡部有一大小12 cm×10 cm×9.7 cm强回声团,可除外子宫肌腺症的可能。另外,患者宫颈光滑,颈管展平,后唇被质硬肿物取代,无接触性出血。结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无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可排除宫颈恶性肿瘤。患者肿物位于子宫后壁峡部延续至宫颈后唇,质硬,结合超声:左卵巢24 mm×32 mm,右卵巢28 mm×26 mm。排除卵巢肿瘤的可能。患者肌瘤较大,位于宫颈部,压迫直肠导致大便困难,是手术适应证。患者已47岁,肿瘤位于宫颈,可行子宫全切除术。

宫颈肌瘤时术前阴道检查,往往宫颈显露困难,肿物可自阴道前或后壁突出,遮盖宫颈,周围脏器位置也发生变化。宫颈后壁肌瘤,多伴有输尿管前移,术中易致损伤,因此对宫颈部肌瘤应有足够重视。术中要有全面的思想准备,认真分辨周围的解剖关系,尤其注意子宫血管和输尿管的关系,不要损伤直肠和膀胱,一旦发现损伤,要立即给予吻合。由于手术难度加大,术中出血相对较多,术前要做好输血准备。此患者手术指征明确,各项检查显示,患者心、肝、肺、肾机体重要脏器功能良好,无手术禁忌。

总之,宫颈肌瘤无论肿物大小,应尽早手术切除为宜。但对绝经期、肌瘤小者可以暂作观察。手术方法可从阴道单纯肌瘤切除,或从阴道切除子宫。若肌瘤较大、突出阔韧带者,则需要开腹摘除子宫。巨大子宫颈肌瘤,手术时可先将肌瘤剥出再切子宫,则手术较易,也可避免损伤输尿管。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行单纯肌瘤摘除术,但对年龄较大者,最好采取子宫全切术。

[1] 徐晓燕.巨大子宫肌瘤1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7):412.

[2] 石振银,李映雪.多发性子宫肌瘤合并输卵管囊肿1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170.

[3] 王道花.经阴挖除宫颈巨大肌瘤1例[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5(4):319.

R737.33

:B

:1671-8194(2014)08-0185-02

猜你喜欢

后壁峡部肿物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微妙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