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4-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瞳孔颅脑病情

陈 霞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启东 226200)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陈 霞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启东 226200)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进行病情观察以及临床护理,其中死亡为8例,转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2例,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观察;专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原发伤可轻可重,伤后持续昏迷或昏迷由浅至深或原清醒转为昏迷,呈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损伤或休克等。单侧瞳孔或双侧瞳孔散大,GCS评分3~8分,伤后昏迷>6 h;或在伤后24 h以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的患者,归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4~5分者为特重型。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急诊,病情变化比较快,多数是危重情况,并发症比较多,病死率比较高[1]。对病情进行严密地观察是护理的重点,以免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8例,年龄16~86岁,平均住院天数37 d,手术51例。损伤的原因:车祸72例,高处坠伤6例,打击伤1例。CT检查显示:1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68例脑挫伤,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颅骨开放性骨折,51例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早期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1.2 方法

手术患者术后均置于重症监护室,病情稳定后转入本科室,借助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采取严密、细致的护理。

2 病情观察

2.1 神经系统的观察

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是否出现头痛进行性加剧、喷射性呕吐、昏迷等症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睁眼、语言以及运动的情况进行判断,当患者处在清醒状态时,可以和患者进行对话,了解患者的记忆能力等,评估病情[2]。护士在临床护理时,需要进行动态分析,如果GCS分值迅速下降,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可能,如脑水肿、颅内出血及脑缺血等,应立即汇报医师,尽快处理。

2.2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可以提示脑损伤的情况,了解受伤脑在哪一侧并估计预后。在临床护理中,对于急诊重症患者一般间隔15~30 min观察瞳孔的变化情况(须排除曾用过扩瞳剂或眼球本身疾病等干扰)。如发现两侧瞳孔不等大,常表明出现脑疝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做好手术准备。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连续地动态监测。在颅内压明显增高时,早期表现为脉搏缓慢而洪大,呼吸深而慢,血压升高;晚期出现脉搏浅快而微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枕骨骨折的患者可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体温逐渐升高且持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可能。

2.4 肢体运动的观察

由于一侧额叶脑挫裂伤可引起对侧上下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如果损伤在深部靠近内囊处,则可引起“三偏”表现,即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异常。因此,临床上需要观察患者肢体的肌力、肌张力和肢体活动度,同时结合有无知觉障碍和病理反射进行综合分析。

2.5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其原因是自主神经功能混乱,上消化道血管痉挛,胃黏膜糜烂出血。在临床观察中,要注意患者有无黑便及咖啡色胃内容物的出现。一旦确诊应及时禁食、留置胃管、胃肠减压,给予质子泵拮抗剂等,必要时应予输血治疗。

3 临床护理

3.1 颅内高压的护理

置患者床头抬高30°卧位,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分泌物、呕吐物、血液或异物,并给予持续吸氧。血压过高或过低,会对颅内压力造成影响,需要注意保持血压的稳定性,确保正常颅内血液的灌注。当体温达到39 ℃及以上时,脑水肿会加重,可以应用冰毯机进行物理降温保护脑功能。若患者躁动频繁,适当给予约束带保护,并加强观察,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若患者昏迷,需及时导尿,以了解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的效果。遵医嘱及时正确地使用脱水剂,防止输液量较多,每天补液为1500~2500 mL[3]。若患者癫痫发作,应立即松解衣领,将其头偏向一侧,给予放置牙垫,避免患者咬伤舌体,并根据医嘱进行抗癫痫治疗。

3.2 呼吸系统的护理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程度深,咳嗽反射减弱,易出现肺部感染,应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叩背等。遵医嘱进行细菌学监测,根据药物试验敏感结果,准确合理应用抗生素。若患者气管切开,应加强对人工气道的护理,持续进行气道湿化,气管切开处予人工鼻覆盖,每天换药1次,如敷料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进行更换。吸痰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时吸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病房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洁净。

3.3 引流管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部分合并颅内血肿,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颅脑手术后,常在颅内留置引流管,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体和气体。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一般颜色为暗红色,如引流液为鲜红色,每小时引流液>100 mL,应考虑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可能。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翻身时防止扭曲、滑脱,一般引流管在手术后2~3 d拔除。

3.4 营养的补充

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耗氧量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所以伤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一般伤后2~3 d,昏迷患者可经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开始应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若病情允许,应抬高床头30°或更高,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5 脑脊液漏的护理

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外伤后脑脊液从外耳道、鼻腔或开放创口流出,多在伤后即刻发生,也有少数在伤后数日内发生。在护理中,应禁止做耳道填塞,禁止耳道、鼻腔冲洗,禁止滴入药物,禁止行腰穿,抬高床头30°患侧卧位,可在鼻腔或耳道外盖1块消毒纱布保持清洁,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3.6 尼莫地平的使用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容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从而加重脑水肿及脑损伤。所以伤后早期(6~8 h)遵医嘱应用尼莫地平,可缓解脑血管痉挛,一般予输液泵4~5 mL/h持续泵入,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

4 结 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较快,护理人员只有全面掌握神经外科护理知识,才能连续动态地评估病情、综合分析各项数据,及时提出护理对策。同时,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有利于连续完整的治疗和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1] 孙晓,李成荣,葛俊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34例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1):405-405.

[2] 黄品超.重型颅脑外伤的急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17):725.

[3] 朱艳.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13,26(2):334.

R473.6

B

1671-8194(2014)21-0337-02

猜你喜欢

瞳孔颅脑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瞳孔里的太阳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瞳孔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