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2014-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静脉炎生理盐水套管

刘 杰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刘 杰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良好的韧性、操作比较简单、套管比较柔软,即使血管出现弯曲,也不会刺破管壁,大大减少了液体外渗,同时减少了护士穿刺操作的次数,优于头皮针输液,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抓住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1]。现在,静脉留置针在医院基本得到普及,临床护士应掌握这项静脉输液技术的基本操作要领,并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临床应用

1.1 在儿科的应用

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穿刺时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型号为22号或24号。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包括:①血管穿刺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②较容易保持,较少损伤血管壁,输液成功率高;③患儿痛苦得到进一步减轻,一次穿刺多次输液,易为患儿所接受;④赢得抢救时间,尚可用于输血或推注高渗性液体。

1.2 在产科中的应用

产科患者病情变化迅速,产妇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难产、羊水栓塞、子痫和顺产改剖宫产等多种情况。因此,在产房普及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随时提供及时快速输液、输血、输注各种治疗药物等不同需求,缩短改行剖宫产术前准备时间,为抢救急危重症赢得时机,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2]。

1.3 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优点体现在:保护血管,易于固定,减轻因反复穿刺对危重患者造成的痛苦,有利于各种急救活动的开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适用于手术较为复杂、术者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或烦躁不安。

1.4 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抢救危重患者,优于正中静脉穿刺输液。原因在于穿刺、固定血管简单、安全,达到多次输液输血和快速补液等作用,安全可靠,应用较为广泛。

2 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技术操作

2.1 静脉穿刺方法

穿刺时,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静脉,血管应远离静脉瓣和关节,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控制在10 cm×10 cm)。扎好止血带,右手持针,以15~30°进针,当穿刺见回血后,左手推进沿血管方向留置针,速度应匀速缓慢,将软管缓慢全部送入到血管,然后全部退出针芯[3]。之后利用透明的无菌贴膜将其在穿刺点中心部位固定,这样可以迂回使用留置针Y管,在三叉部高于留置针的穿刺点约1 cm处,用长10 cm左右抗过敏的3M透气胶布将其交叉固定在肝素帽处,将操作者和穿刺日期时间标注。

2.2 常规留置时间

按BG公司建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为3~5 d。研究表明,置管5 d内未见静脉炎出现,置管6~7 d出现机会较多,所以常规留置时间以5 d为宜。

2.3 封管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肝素钠生理盐水、患者最后输入液的等渗液、生理盐水为常用的封管液。一般采用正压封管,即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将3~5 mL封管液先缓慢推入2~3 mL,再边推余液边将输液针头拨出,使封管液充满管腔,达到正压封管。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可导致凝血堵管,原因是退针时难以掌握均匀速度,一旦出现负压,套管内有少量血液回流;如果将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内,再将3 mL封管液匀速推注,不会造成负压出现,延长了留置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封管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禁忌推注液体结束或滴管挤压停止后再拔针,否则拔针时套管针腔内有回流血液,致使凝血堵管的现象出现。

3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并能熟练使用固定技巧[4]。

3.1 置管前的护理

应告知患者置管的优缺点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及早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并予以报告。如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局部,避免在污染部位穿刺,适当限制肢体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输液过程顺利完成。在穿刺之前,护士应遵循六步洗手法清洁双手,检查留置针的有效期和包装,戴口罩,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3.2 穿刺部位的护理

护士要练就娴熟的血管穿刺技术,严格无菌操作,用无菌胶贴固定,隔日更换胶贴1次,敷料不粘或污染应及时更换。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避免局部感染。按规定记录穿刺时间,更换敷料时间,便于观察。一般来说,只要输液通畅,穿刺部位未见不适或静脉炎之表现,穿刺部位不必更换。

3.3 输液过程的护理

留置针固定方法是一个重要环节,静脉顺利给药和留置针的保留之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妥善固定有很大关系。为了防止留置针的并发症、减少松动、脱出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延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5]。还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通畅,穿刺局部是否出现了红、肿、热、痛及体温升高和硬结,血管弹性有无改变,以便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问题。一旦发生并发症,应立即拔针,对穿刺局部进行对症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早期的48 h内可以湿敷50%的硫酸镁,之后采用理疗或热毛巾热敷的方法。如果使用了高渗液体,应采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导管。

3.4 正确的冲管和封管

每次输液完毕后,为保证套管通畅,应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推注封管液时应缓慢,速度适宜,减少冲击血管壁力量过大而损伤血管,避免血凝块堵塞套管,减少或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可使套管针和静脉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在短时间内充满封管液,提高抗凝功效[6]。边推边拔,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保证正压封管,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为减少或防止血液回流现象,在常规封管的同时,可反折留置针,使延长管的根部和套管的长度得以缩短[7]。当导管堵塞后,应禁止用力推注,并正确使用尿激酶溶栓通管,否则易导致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后果。在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结束后,先静脉滴注20 mL的生理盐水,再用肝素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8]。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静脉炎、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是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应做好预防性护理。

4.1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①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穿刺或更换套管针应在消毒液挥发后完成。脱出部分套管针不能再送入血管内,防止细菌逆行造成细菌感染性静脉炎。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9]。②减少机械刺激:穿刺的静脉血管应较粗,避开关节和静脉瓣。操作时动作轻柔,用敷贴固定牢固,减低移动针尖的频次,以免机械性损伤血管内壁。③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不宜过多使用消毒液,使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的量尽量减少,避免因化学刺激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刺激性药物输入前后应分别用生理盐水冲管,尽量避免从套管针输入强刺激性药物,目的在于避免化学性静脉炎的出现。

4.2 防止液体外渗

为避免局部血液回流,穿刺后告知患者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嘱要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防止液体外渗。

4.3 防止套管堵塞

每次输液完毕后必须正确封管,防止套管内血栓形成,保持套管针通畅。再次输液时如滴速较慢,在套管针上接一次性注射器接,将小血栓抽出或注入5 mL 1∶625肝素生理盐水保持30 min,再继续输液,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仍不通畅,则应考虑拔管。

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手术患者、急救患者以及需长期输液的患者,使用留置针具有方便用药抢救,患者痛苦小,能减轻护士负担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安全操作,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准确及时地给予药物,减少了护理工作程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随着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尤其在救治急危重症、化疗药物输注和营养素静脉输注等方面优势较为突出,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田虎,周家伟,胡波.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0,12(9):197-198.

[2] 郭红霞.静脉留置针在产房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4, 11(6):766-767.

[3] 李晓晓.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6):447-448.

[4] 陈广玲,艾玲,兰春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利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80.

[5] 靳铁霞.新生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128,131.

[6] 曲瑶,白岩.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40.

[7] 杨丽,赵媛,高春英.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双重封管固定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3-714.

[8] 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2.

[9] 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30-31.

R472

A

1671-8194(2014)21-0292-02

猜你喜欢

静脉炎生理盐水套管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浅谈地质钻探过程中套管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塔河油田套管坐挂异常原因及对策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相关性皮肤损害及静脉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