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毛叶枣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1-23李向宏罗志文张史才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7期
关键词:热带海南

文/李向宏 罗志文 张史才

【导读】 毛叶枣是一种早结、丰产、适合冬季生产的热带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效益比较显著。目前海南毛叶枣产业发展高投入、高风险问题凸显,比较效益低,应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引导,合理布局,转变经营方式,强化技术支撑,健全市场体系,规范良种繁育,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Lam.),又名印度枣、滇刺枣和台湾青枣等,是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的一种优良热带、亚热带珍稀水果。原产印度,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1],果实外形美观,肉厚核小、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适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磷(P)、钙(Ca)、钾(K)和锌(Zn)等营养元素[2-3]。除鲜食外,毛叶枣果实还可加工成果汁、果脯和蜜饯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产业发展迅速。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于上世纪40年代从印度、缅甸等地引入大量毛叶枣优良种质资源[4],并选育出了一些优良品种。大陆地区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5]。目前,我国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是毛叶枣的主产区。海南的毛叶枣发展起步较晚,1995年起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数个品种,其中,以高朗1号、高朗2号(脆蜜)和苹果蜜等品种的综合表现好、市场占有率高[5]。海南毛叶枣规模化生产始于1999年,因其品质表现良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相关部门对其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刺激下,海南毛叶枣发展较为迅速,规模逐渐扩大,至2002年达到历史高峰。投产高峰期则出现在2004年,该年度海南省毛叶枣投产面积为693.33 hm2,总产量0.65万t。此后,由于各种原因,海南省毛叶枣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至2013年底,全省毛叶枣种植面积仅100 hm2左右,总产量约0.15万t,面积及产量只有最高水平时的10%(见表1),产业萎缩明显。目前,海南毛叶枣生产已陷入低谷期。

1995年以来,海南先后引进了高朗1号、高朗2号、脆蜜(苹果枣)、碧云、特龙、黄冠、红云和肉龙等数十个毛叶枣品种,筛选出高朗1号、高朗2号、脆蜜等综合性状优良品种开展规模化生产。目前以脆蜜和高朗1号为主,分别约占全省总量的90%和10%。毛叶枣发展高峰时期,海南全省均有栽培,生产萎缩后以零星栽培为多,目前仅在海口、文昌、澄迈、定安和三亚有部分规模种植果园,单个果园规模多在4 hm2以下,远不及其他热带水果。尽管毛叶枣鲜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脯和蜜饯等产品,但目前海南毛叶枣仍以鲜果销售为主,尚无加工产品面市。

二、产业发展优势

产业优势 一是毛叶枣具有适应性强、速生早结等特点。毛叶枣植株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耐热、耐贫瘠、耐盐碱,童期短,定植当年即可开花结果,是木本果树中结果最快的果树之一。二是毛叶枣具有一年多次开花结果的特性。海南毛叶枣花期集中于6—12月,当年10月至翌年3月均有鲜果上市,而以1—3月为主要采收期,可以调节淡季水果市场,丰富冬季水果市场品种,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6]。三是毛叶枣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科学管理条件下,毛叶枣植株多表现为成花好、花期长、花量大、着果好,3~4年生树株产可达50 kg以上。四是毛叶枣果实综合品质好。近年引进筛选出来的优新品种表现为果大而风味清甜浓郁,肉质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适中(10%~14%),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和钙(Ca)、磷(P)、铁(Fe)、锌(Zn)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五是可开发的产品种类多。毛叶枣果实可加工成果脯、蜜饯、果汁、果酱、果冻和果酒等多种产品,产业化开发潜力大,相比其他产业,优势明显。

表1 海南省毛叶枣生产情况统计

区位优势 毛叶枣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果树,喜干热气候,喜光怕阴,喜温怕高湿,适宜在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9℃,极端低温≥0℃,≥10℃年积温在5 000℃以上,全年基本无霜,海拔1 200 m以下,年降雨量500~1 200 mm,相对湿度在50%以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3,7-8]。海南是我国唯一全境处于热带的省份,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 m以下,年平均气温22~26℃,年光照1 780~2 600小时,年均日照天数达225天,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000 mm以上;土壤以砖红壤、赤红壤和黄壤土为主,土层较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总体较肥沃[9-10]。总之,海南省大部地区均适合毛叶枣栽培,毛叶枣产业发展区域优势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海南省毛叶枣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单产由最初的7.95 t/hm2提高到目前的15.00 t/hm2。然而近10年来,海南毛叶枣种植规模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高投入、高风险问题凸显,比较效益低 一是投入逐年提高,利润显著下滑。一方面,毛叶枣经济效益日益降低。以2012/2013年度为例,全省毛叶枣平均单产最高达15 t/hm2,按330株/hm2计,每株树平均产果45.50 kg。商品果出园价一般为6元/kg,每株树产值为273元,而每株树生产成本平均200元,每株利润不足75元,每公顷利润仅2.4万元左右,效益一般。另一方面,毛叶枣生产属劳力密集型产业,在生产成本构成中,人工成本(如修剪、清园、整枝、疏花疏果、保果、打药和拆袋包装等)约占总成本的60%左右。随着用工紧缺和人工工资的上涨,人工成本逐年增加,利润难以保证。加之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种植户经济压力加大,生产积极性受挫。二是受台风危害影响大,产量难保证。每年6—12月为海南毛叶枣开花着果期,而7—10月则为台风频发期。生产实践表明,毛叶枣开花、挂果期遭遇8级以上大风就会出现风害,造成落花、落果和落叶,遭遇中强台风常致绝收。而海南每年都有8级以上台风登陆或过境,毛叶枣生产每年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风害。为此,生产者每年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自然风险。三是综合效益较低。毛叶枣生产成本为60 000~75 000元/hm2,与莲雾、柑桔类、菠萝蜜和火龙果等高效水果甚至传统的瓜菜产业相当,但其经济效益却不及莲雾、火龙果的一半,且莲雾的产期调节更加灵活,自然风险低,产量较高,市场价格也较稳定;而瓜菜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收快,正常年份瓜菜利润达30 000元/hm2以上。可见,同样的投入,毛叶枣的比较效益偏低,加之台风等灾害气象因素的影响,利润更加难以得到保证。

管理技术参差不齐,树体易衰退 一是栽培管理技术要求高。毛叶枣在海南虽然容易生长和开花结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要追求高产、优质、高效,则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由于毛叶枣生长量大,主干每年需要更新、重回缩;开花、结果量大,要进行疏果、保果,且关键生产时期需充足的肥水供应,才能保证商品果率和品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虫害种类多、抗性强,防治难度较大。由于各地种植户栽培管理技术不尽相同,经济效益也各有差异。二是树体易衰退。毛叶枣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生长迅速,在生产中若管理不科学,如修剪不当、病虫害防控不到位、风后抚育管理跟不上、肥水管理不合理,疏花疏果、保果不及时,极易引起树体衰退,从而导致落花落果、结果少而小、产能下降、品质变劣、商品率低、综合效益低。据调研,管理较好的果园树体衰退率在5%~10%之间,失管枣园几乎全部衰退。三是果实不耐贮运,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应用少。毛叶枣果实皮薄、肉脆,不耐贮运,常温下(20~27℃)一般只能贮藏5~7天,货架期短,易发生褐变、腐烂,商品性降低[10]。毛叶枣保鲜技术研发与应用相对滞后,现有保鲜措施成本较高,难以适应现实生产。四是加工产品开发不足,产业链不完整。虽然研究表明可供开发的毛叶枣产品种类较多,但由于品种特性、开发成本和加工工艺等条件的限制,目前推向市场的加工产品以果脯和果酱为主,产品种类较少,竞争力比较弱,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非常低。此外,其医药、保健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五是种苗市场不规范,缺少优良种苗供应。目前毛叶枣的优良品种比较少,苗木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市场不规范,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少数不法商人利用部分种植户对品种不了解、鉴别能力有限的弱点,大量推销劣质品种及种苗,给果农造成重大损失[11-12],严重影响了毛叶枣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海南毛叶枣砧木种子多从越南、缅甸等国引进,引种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发展对策建议

一是发挥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毛叶枣一度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高效作物。经过近20年的起伏、兴衰,而今已沦为海南热带水果濒危产业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促进毛叶枣产业发展的方案,发挥海南热带资源优势,将毛叶枣发展为海南特色热带水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并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

二是加强引导,合理布局 由于毛叶枣抗风性差、不耐高湿,对毛叶枣生产布局应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按照品种特性、气候和地形地貌等条件,划分海南毛叶枣栽培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引导合理布局,减轻由于果园选址不当和品种搭配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是转变经营方式,健全市场体系 目前海南毛叶枣生产主要是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与之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和健全,大多以产地和本地销售为主,产供销脱节、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突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市场体系,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扶持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打造海南毛叶枣品牌。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规模等优势,充分发挥“公司+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组织形式在联结生产和市场中的独特作用,促进毛叶枣产业朝着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技术支撑 针对制约海南毛叶枣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包括:积极开展优良品种引进与育种研究工作,引进适应性强、产品质量性状好、受市场欢迎的优质品种,研究配套的高效栽培与繁育技术,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域、生态等条件,选育适合海南栽植的优良毛叶枣品种;深入开展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实施绿色防控,在保证果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广泛开展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如科学管理树体、合理间套作与肥水管理等,促进采后树势恢复、延缓树体衰退,提高果实产量、品质、商品率和果园单位面积产出;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药物灭菌、热处理、冷链贮运等技术,延长货架期,促进加工产品多样化,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竞争力;集成海南毛叶枣高效生产技术,借助海南农业科技“110”、海南热带水果质量追溯系统和海南植物医院等多个技术平台,通过建立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等途径,进行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增强果农抵御自然灾害和生产风险的能力,提高海南毛叶枣整体生产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五是培育良种良苗,规范苗木市场 针对目前海南毛叶枣种植品种单一,市场风险大,苗木市场混乱、苗木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种苗市场管理。加大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毛叶枣苗木市场的培育和监管,杜绝假冒伪劣苗木流入市场,保证苗木质量,为促进海南毛叶枣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1]李 立,杨星池,李义龙.毛叶枣的利用价值及栽培[J].中国林副特产,1996,36(1):19-20

[2]李 琼,曾远洋,谢剑灵.台湾青枣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68-71

[3]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热带园艺专业委员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热带作物研究所.南方优稀果树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欧继昌.“热带苹果”——毛叶枣[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3):38-39

[5]詹煌海.不同品种毛叶枣枝梢生长及开花坐果的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9):2083-2087

[6]曾少山.毛叶枣在海南的栽培管理及市场前景[J].热带林业,2001,29(4):167-171

[7]李智海.毛叶枣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5(4):45-46

[8]李素洁,陈飞云.台湾青枣栽培技术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27

[9]陈汇林,吴翠玲.海南岛气候资源及其利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3,10(2):83-85

[10]唐少霞,赵志忠,毕 华,等.海南岛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3):343-346

[11]卢 琨.毛叶枣的生产与研究概况[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7(8):4-7

[12]钟利文.毛叶枣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27-31

猜你喜欢

热带海南
怀念海南
热带风情
为什么椰子都长在热带海边?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热带的鸟儿
海南杂忆
不一样的热带风情
T 台热带风情秀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Sinomicrurus Slowinski, Boundy and Lawson, 2001 (Squamata: Elapidae) from Hainan Province, China
海南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