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分析

2014-01-23苏东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感音毛细胞神经性

苏东奎

河南确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确山 463200

感音神经性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内耳疾病,耳蜗柯替氏器螺旋器上的毛细胞受损可引起蜗轴螺旋管内螺旋神经节细胞延迟性死亡,从而加重听力障碍,早期运用神经营养类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尚存争议[1]。笔者采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0-12—2013-12门诊治疗的115例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经询问病史、外耳道、鼓膜、声导抗、纯音测听和音叉实验等检查确诊,均为单耳感音神经性聋。符合黄选兆等[2]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关于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药物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和无法判定疗效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注射组。静脉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26~74岁,平均(41.6±8.9)岁;纯音测听结果显示为30~70dBHL,平均(41.4±9.5)dBHL。注射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26~75岁,平均(41.5±8.9)岁;纯音测听结果显示为30~70dBHL,平均(41.5±9.5)dBHL。所有患者鼓膜检查正常,声导抗检查显示鼓室导抗图为A 型,2组在性别、年龄和纯音测听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就诊后,所有患者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丹红注射液、维生素B1或纳洛酮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静脉组静滴甲泼尼龙80 mg/次,1次/d,共连续治疗5d;注射组患者取仰卧体位,头偏向健侧,使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在耳内窥镜直视下使用麻醉剂棉片置于穿刺点7min左右后取出,施术者经鼓膜穿刺后进入鼓室,向鼓室内缓慢注入甲泼尼龙混悬液至圆窗膜表面,0.5mL/次,每隔3d注射1次,连续注射4次,注射完成后嘱咐患者头偏向对侧45°和后仰45°,避免吞咽动作,持续至少30 min以保证圆窗龛完全浸浴在药液中。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口服兰索拉唑片30mg/次,3次/d,枸橼酸钾2g/次,3次/d,骨化三醇5mg/次,1次/d,禁止水进入外耳道。

1.3 疗效判定标准 (1)综合疗效:参考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制定疗效判定标准[3],患耳治疗后达到健耳水平,或达到患病前水平,或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常者为治愈;患耳受损频率听力提高30dB 或以上者为显效;患耳受损频率听力提高15~30dB 者为有效;患耳受损频率听力提高不足15dB者为无效;(2)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校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 注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静脉组发生轻度胸闷5例,口干3例,眼睑肿胀3例,荨麻疹1例;注射组发生轻度胸闷3例和眼睑肿胀1例。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明显低于静脉组(19.3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2=3.8983,P<0.05)。

3 讨论

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变部位与内耳感受器细胞、听神经和后续听觉通路听觉神经关系密切,发病机制相对复杂[4],急性传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药物中毒、血管硬化或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或听力急剧下降。早期应用神经营养类药物、能量合剂或血管扩张剂类药物,同时配合全身静滴糖皮质激素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由于血-迷路屏障作用难以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内耳,耳蜗柯替氏器螺旋器上的毛细胞保护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全身用药引起的药物相关并发症较多[5]。因此,科学选择治疗方式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关键。

甲泼尼龙属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通过提高谷胱甘肽浓度发挥抗氧化作用,还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调控转录因子降低炎性反应,保护耳蜗柯替氏器螺旋器上的毛细胞。同时,甲泼尼龙能够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和活性氮介质释放等机制促进患耳听力恢复。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6],甲泼尼龙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路效应维持耳蜗柯替氏器螺旋器上的毛细胞数量和功能。但静滴甲泼尼龙影响患耳内部的药物浓度,药物成分受血-迷路屏障的影响较大,而通过鼓室内局部给药受血-迷路屏障影响较小,药物成分可直接到达圆窗膜表面,进入内耳淋巴液而充分与耳蜗细胞接触,有效作用成分可直接作用到目标部位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药物全身不良反应。本文显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优于静滴甲泼尼龙。

综上所述,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和稳定毛细胞数量等机制,配合鼓室内注射将药物有效成分送达圆窗膜表面早期恢复听力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术式和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1]张玉琴,朱国红,张继功,等.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混合氧治疗突发耳聋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66-67.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0-1 002.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委员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25.

[4]毕瑞鹏.金纳多大剂量序贯疗法治疗突聋、神经性耳鸣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82-83.

[5]李俐华,任基浩.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31(10):43-44.

[6]夏力,殷善开.内耳局部注射防治感音神经性聋的策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1(3):401-406.

猜你喜欢

感音毛细胞神经性
实验动物前庭感觉毛细胞的定量观察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让鱼儿自己咬钩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胞吞功能的实验研究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