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业科企合作新模式
——开创“集团对集团”的协同创新机制

2014-01-22◇刘

种子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金海商业化种业

◇刘 琴

种业科企合作新模式
——开创“集团对集团”的协同创新机制

◇刘 琴

种业科企合作,可谓见仁见智。当前,种业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导致种子企业科技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但是,科研机构的现有育种人员一般不愿放弃事业编制的稳定待遇,难以向企业有效流动,这就制约了种业“科企合作”的发展。如何实现深入持久的种业科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牵头组建科企合作育种战略联盟,务实“科企合作育种战略合作计划”,抓住影响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协同创新、扎实工作,在育种技术和种子生产技术、种质评价和新品种联合测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值得借鉴。

4月8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与部分企业的育种战略合作2014年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进一步研究如何建立科企协同创新机制,快速提升我国玉米育种创新能力和水平,发展现代玉米种业。第三批合作企业代表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签署了玉米育种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合作企业已经发展到60家。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的加盟,为体系内种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生物技术育种平台,也将为应对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 8号)的出台,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这标志着我国农作物育种研发由科研机构为主真正向企业为主转变,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和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种业市场化经营,我国民营企业已初具规模,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但与国外种业相比,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投入、产品自主创新、种子生产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相差甚远。为推进我国种子企业加速提升育种研发和技术水平,实现育种创新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的目标,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先后与60家企业在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等方面建立了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宗旨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与60家种业企业施行育种战略合作计划,是提高企业育种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破解科研与生产脱节、资源分散、创新效率低、信息封闭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 “集团对集团”的合作模式,即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育种岗位专家和育种实力较强的综合试验站为核心,面向国内优势种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旨在协同创新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商业育种效率和种业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国有科研机构的育种创新目标和动力,推动我国玉米育种和种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种业。

案例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种质发放、人才培养、育种技术路线的顶层设计、种子加工、栽培与植保技术、信息交流、材料交换、测试平台建设等方面向企业提供帮助,使企业初步建立商业化育种机制。如北大荒垦丰种业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曹靖生研究员及依托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帮助下,按照商业化育种要求,组建了科研团队,采用新的技术路线和新种质,初步创建了一批耐密、抗倒、适于机械化作业的育种新材料,为企业的商业化育种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些企业与试验站依托单位的合作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新疆九禾种业有限公司是第二批加入科企联盟的企业,但却是最早受益于科企合作和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支持的企业之一。九禾种业自2003年成立起,就与新疆农科院开展科企合作,通过合作开发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起家,又在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试验站深入的玉米育种合作中,开启了九禾科企合作全新的局面。

对于科企合作带给企业的诸多益处,九禾种业副总经理王长海欣悦地讲述:“新疆九禾种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科企合作的成果,也是企业尊重科学、尊重专家、诚实守信的结果。在与新疆农科院以及产业体系的长期合作中,九禾种业得到了更多的资源、人才、技术上的回馈和支持,从而补齐了企业发展的短板,并且在企业购并、国内国际合作、自主研发平台的搭建以及生产加工技术的升级换代中,得到了产业体系无私的、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张世煌、郭庆法、李明顺等专家及乌鲁木齐试验站的梁晓玲研究员,每年都要多次深入企业一线,现场指导、田间培训,为公司出谋划策,解决技术难题,在品种和技术上支持,方向上引导,使九禾种业得以跨越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合作成果,充分显示了科企联合在资源、人才与市场、资金优势互补后带来的高效率,达到了合作双赢的目标。”

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批战略合作企业。“自加入体系以来,金海无论在种质资源创新还是种质资源库建设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和调整。体系专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金海的科研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我们建立起商业化育种体系,使公司对商业化育种日渐娴熟,选育出一批骨干材料,组配出金海227、1152、3055等早熟、丰产、抗逆性好、适于机械化收获的优秀组合,顺利进入各省区域试验和审定,在体系的联合试验中崭露头角。很感谢体系为金海带来的帮助和支持,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以及对公司商业化育种的顶层设计、跟踪指导,使金海的科技研发处于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之下。”金海执行董事邓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科企合作的认可溢于言表。

思考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科企合作已进入第四个年头,该好好总结一下经验及教训了。“我们要把育种研究室与企业的合作模式逐步扩展到体系的其他研究室和相关领域,请植保、栽培、土壤、农机、农学等各领域的专家都要帮助种子产业的发展。各个研究室都要研究科企合作的需求、目标与合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当前,我国种业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涉及到每个企业和每一位科研人员,主要差距不是我们能力低,也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科技资源整合不到位。科企应该联合起来,讨论更深层次的原因,抱团取暖,提高能力建设,但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一个稳妥的可持续机制才是正道。”张世煌认为,建立科企合作联盟的目标是形成符合国际潮流的新型种业利益集团。

张世煌强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坚持公益性,针对种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相关研究,建立健全品种测试系统与试验网络,使体系成为中国玉米种业迫切需要的前沿育种研发中心。向合作企业发放育种材料,包括改良种质后选育二环选系的早代和高代系谱群体,帮助解决企业对人才、技术、种质资源和信息的需求。

专家认为,企业要越来越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品种审定、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的后续管理等问题。张世煌表示:“这三大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企业的声音至关重要,企业一定要把想法和需求讲出来,经过多方交流与合作,探寻解决途径。”

猜你喜欢

金海商业化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青岛金海种苗有限公司
故纸情怀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百花绽放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