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敷散联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52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01-22吴子龙杨利学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疗程膝关节

吴子龙 杨利学

1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陕西咸阳 712021

膝骨关节炎是以软骨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累及软骨下骨质、关节滑膜及膝关节附属结构的慢性炎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之一,也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有很大的关系[1],人群中好发年龄为46~56岁[2],其中以女性多见,以局灶性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骨丢失、关节周围骨赘形成等为特征,常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疾,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在临床上采用中药热敷散配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52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均为本科2012年7月—2013年7月门诊收治的膝骨关节炎病例,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3岁;患病时间最短者2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3年;其中单侧患病38例,双侧患病14例。

1.2 诊断和排除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的《中国骨关节炎诊治指南》[3]中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③骨关节炎性滑液(至少2次)透明、黏性,WBC<2 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⑤晨僵≤30 min;⑥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感(音)。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满足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关于痹证的诊断标准[4]:①初起膝关节隐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症状加重,反复缠绵不愈;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③膝关节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④X线片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伴有耳鸣、腰酸,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或弱。

1.2.3 排除标准 ①已有严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②合并风湿、类风湿关节炎;③有原发或继发肌肉、神经疾病;④有出血倾向;⑤有膝关节严重创伤或下肢骨折造成关节不稳或下肢力线偏移,或近关节骨折造成关节面不平;⑥年龄<40岁或>75岁;⑦精神异常、无自主行为能力,不配合临床观察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热敷散熏蒸热敷治疗。热敷散方药组成:刘寄奴、独活、秦艽、川芎各15 g,川乌、草乌、大黄、花椒、白附子、干姜、红花、樟脑各10 g,冰片3 g,黄丹、伸筋草各30 g,艾叶、当归、桑寄生、牛膝各20 g。用法如下:每剂加入葱白30 g,陈醋2两,均匀搅拌,并用纱布袋包好,然后放入蒸锅中,隔水蒸约30 min,蒸热后敷于患膝表面处,每次热敷约30 min,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敷用2次,5剂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 d,连续治疗3个疗程。热敷患膝处时温度要适宜,以免烫伤。

此外,配合针刺治疗。取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局部穴位,采用泻法,针刺每日1次,留针30 min /次,期间行针3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中间休息2 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治愈:患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或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患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运动功能好转,能参加日常工作和劳动;无效:关节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52例患者中,治愈10例,占19.2%;好转37例,占71.1%;无效5例,占9.7%;有效率达90.3%。最短疗程为1个疗程,最长为3个疗程,平均为2个疗程。全部病例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2.2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女,52岁。2013年4月18日以“双膝疼痛不适2个月”为主诉来本科就诊。患者诉双膝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变冷时加重,影响行走。查体:双侧膝关节稍肿胀,压痛阳性,双膝关节伸屈活动稍受限,双膝浮髌试验阳性,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试验、血沉、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片示:双膝关节间隙变窄,以内侧为甚,膝关节周缘骨赘形成,呈退行性改变。诊断为双膝骨关节炎。通过中药热敷散热敷双膝并联合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双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明显改善,双膝浮髌试验阴性,行走正常,无其他特殊不适。10月17日患者至门诊复查,双膝无肿痛,无复发。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膝骨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内因为肝肾亏虚,外因多为风寒湿侵袭,肝肾亏虚是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和根本原因,肝主筋藏血,肝阴不足则血不荣筋,筋脉失养,“膝为筋之府”,故而出现膝关节筋脉拘挛,活动不利。肾主骨生髓,肾阴不足则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质疏松、骨骼发生变形。肾阳不足则温化无源,气血运行无力,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关节肿痛。所以治宜滋补肝肾,补益气血。风寒湿侵袭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外部因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性凝滞,湿性重浊、黏滞,寒湿之邪入侵机体后,痹阻经脉,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关节肿痛。《景岳全书》云:“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

中药热敷散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方中川芎、红花、伸筋草活血通络止痛;刘寄奴、独活、秦艽散风除湿,蠲痹止痛;川乌、草乌、白附子、干姜温阳祛寒、通络止痛,且川乌与樟脑还有麻醉止痛作用;樟脑、冰片、黄丹能消肿止痛、杀菌祛腐,且能透药深入。加入葱白具有散寒解表、温通阳气之功,可助药效。同时给予陈醋搅拌,利于引领药效到达病变部位,加之中药局部热敷,产生热效应,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而发挥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局部的营养供给,同时促进关节局部的炎症和瘀血吸收,肿胀减退,利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镇痛等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促进肌肉松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缺氧状态的作用,使关节活动灵活,功能恢复。

总之,中药热敷散配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在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有显著疗效,且方法简便、疗效持久、花费少、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宇强,王小华,刘天盛,等.西安、天津、广西3城市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门诊就治者及社区人员膝骨性关节炎主要致病因素:多中心整群抽样分层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1):8155-8159.

[2] 邱贵兴.骨关节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7):68-69.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疗程膝关节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