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研究①——以新疆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为例

2014-01-22张建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6期
关键词:昌吉州校本教学资源

张建辉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甘肃天水 741000)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研究①
——以新疆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为例

张建辉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甘肃天水 741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的基本情况、体育教师及学生,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解程度、意愿、积极性、自身能力的认知等方面的情况,发现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与现行的教育体制相冲突、与体育教学资源相矛盾、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校本课程的不重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体育校本特色的发展提供参考。

体育校本课程 发展 初级中学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二中、三中、大有学校所开展的体育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Internet、中国知网等网站进行检索,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以拓宽思路,了解有关初级中学校本特色课程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2.2 访谈法

与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领导、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本研究的撰写积累理论依据和参考。

1.2.3 调查问卷法

在吉木萨尔县二中、吉木萨尔县三中、大有中学发放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75份,有效160份,有效率为88.9%。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数学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现状

2.1.1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的内容

2.1.1.1 体育校本课程课堂内容的安排

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运用制定的体育校本课程教材,把民间体育活动引入课堂,将民间体育活动的方法与技能教授给学生,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目前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类型有兴趣爱好类(乒乓球、篮球、跳绳、跆拳道)、地域特色类(民族舞蹈、腰鼓、轮滑)、拓展创新类(科技模型)、学校特色类(健美操,武术操)四种。鉴于中学生的特点,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以兴趣爱好进行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较多(见表1),学生参与兴趣爱好类课程的占30%,参与学校特色类的学生占20%,说明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围绕学校特色进行的。

表1 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类型统计表

2.1.1.2 早操的安排

依据昌吉州教育局2004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昌州教发[2004]16号),体育教研组改变了传统的跑步的早操形式,将校本课程内容安排在早操中,形式主要有跑步热身、武术操、素质练习。(见表2)

表2 早操程序表

2.1.1.3 大课间的安排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课间活动的内容缺乏生气和个性,为此,为了更好的将体育校本课程引入校园,吉木萨尔县各个中学体育组经过调研,决定选择一批新兴体育活动项目,作为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校本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性研究。主要是改变以往的广播体操,引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健美操及当地的特色民族舞蹈项目。(见表3)

表3 大课间程序表

表4 学生参加体育校本课程课外活动情况

表5 体育教学资源情况

2.1.1.4 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及参与人数

吉木萨尔县各个中学通过课堂传授方法技能,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体育校本课程,以活动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创造力,鼓励学生自行或集体制作道具,如风筝、铁环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对吉木萨尔县二中、三中及大有中学学生参与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课外活动的情况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认识较为模糊,尽管如此,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符合初级中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以,他们对于体育校本课程并不排斥,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以后,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数目明显增加,这也说明体育校本课程能够引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于体育校本课程有积极的态度。(见表4)

2.1.1.5 各个中学体育教学资源的情况

体育教学资源是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吉木萨尔县二中、三中、大有中学体育教学资源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各个学校增加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但是,各个学校对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展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都比较欠缺,而且昌吉州对于校本课程的经费投入也较少。(见表5)

2.1.2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设计

2.1.2.1 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的时间

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仍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体育校本课程,以活动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校本课程每周两次,利用周三、周四的第八节课统一时间同时实施校本课。学生自主选课,并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对各班选课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学生将目光的焦点都集中在某一课题上。

2.1.2.2 教师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改变了以学生中考为目标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将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课外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接触现实生活,充分感知生活中的体育。通过参加社会体育实践、社区体育服务等,让学生收集体育信息,掌握大量的生活体育资料,为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求得体育生活化观念的认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研究中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媒体拓展学生认知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

2.2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与不足

2.2.1 吉木萨尔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成效

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向建设特色学校迈出了重要一步。特色学校的建设离不开独具特色的课程支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初步找到了建设特色学校的切入点。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不断经历学习、实践、反思和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课程意识、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程观念,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由过去专一地考虑如何教,逐步转移到既考虑如何教,也考虑教什么的问题了,同时逐步熟悉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培养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2.2 吉木萨尔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不足

虽然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校本课程开发初期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

新疆位于我国边远地区,交通较为不发达,所以对于体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对于新疆昌吉州现有的中学教学资源而言,只有少部分的学校才能勉强满足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大部分的学校来说体育教学资源都不能充分满足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导致大部分学校很难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就算已开展体育校本开发的学校,也是质量不高,很难进行可持续发展。

根据对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体育教师依旧以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依旧以学生的中考、高考为目标,依旧以陈旧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校本课程不能完全接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调研的结果中显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的校本课程开展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吉木萨尔县二中、三中、大有中学已经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而且这些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育课程开发体系。可以说,已经基本形成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氛围,学校的部分领导、相关体育教师能够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地进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尝试,而且,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实践,所以校本课程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问题有:与现在推行的教育体制相冲突,与体育教学资源相矛盾,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校本课程的不重视等。

3.2 建议

3.2.1 建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体系

要以新疆昌吉州教育为单位,建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小组,招聘州级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创新方面比较好的体育老师,成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小组,让这些成立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小组的成员,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去指导自己就近的学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并在自己所指导的学校进行选择性培养和提拔既具有管理才能又熟悉学校课程改革的骨干人才,让他们成为学校体育校本开发的带头者。

3.2.2 丰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

新疆位于我国偏于地区,交通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所以就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初级中学来说,体育器材及场地设施比较落后与贫乏,为了使新疆体育校本课程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加大对体育资源的投入力度。

3.2.3 建立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在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应依据自身的教育体系,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结合学生、家长以及课程专家的智慧,形成一个多元的课程开发集体。因此,对于校本课程的评价,它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应尊重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通过交流、反馈与协商来达成共识,力争建立起一个“多主体动态协同评价”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董翠香,周登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

G807.3

A

2095-2813(2014)09(b)-0045-02

张建辉(1968—),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昌吉州校本教学资源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昌吉州纤检协会免费举办棉花检验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