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曲度牵引器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48例

2014-01-21戴庆淮小芸曹慧旋李卫华高晓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曲度生理头部

戴庆 淮小芸 曹慧旋 李卫华 高晓峰

(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710600)

颈椎曲度牵引器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48例

戴庆 淮小芸 曹慧旋 李卫华 高晓峰

(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710600)

目的 观察使用一种竹制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使用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48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治疗时间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43例,无明显改善5例,治疗前颈曲值测定为(2.61±1.43)mm,治疗后为(9.07±2.31)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很好的疗效。

牵引器;颈椎;生理曲度

随着现代工作、学习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人群越来越多,特别在长期处于坐位的人群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更为普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颈椎病发生的早期信号,也是引发颈椎进一步病变的根源之一。生物力学研究显示[1],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4种不同生理运动工况下应力平均增加41%,位移增加18%,小关节的平均应力增加23%。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是保持颈部动态平衡的关键环节,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时,由于其周围的神经、血管等受到影响后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2]。2013-05—10我们使用一种竹制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对我中心体检中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48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19~58岁;有明显临床症状3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6例。

1.2 诊断标准 颈椎达到标准侧位时(即当下颌角高度平第二颈椎下缘)取颈椎侧位片,采用Borden测量法进行测量诊断[3],自枢椎齿突后上缘到C7椎体后下缘画一连线为A线,沿颈椎各椎体后缘画一连线为B线,在A、B线最宽处的垂直横交线为C线,C线长度即为颈曲值,其正常值为(12±5)mm,小于7 mm为曲度变直。

1.3 颈椎曲度牵引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颈椎曲度牵引器由天然楠竹筒车制雕刻而成,呈圆筒状,长约35 cm,直径8.6~8.8 cm,中间空心,配有橡胶塞,可加入热水,达到热疗目的。根据人体力学、生物工程学等原理,利用人体头部自重,对颈椎产生沿生理曲度的弧形牵引力,均匀地牵开椎间关节,使颈椎均匀充分拉开,逐步矫正变直的生理曲线。使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将牵引器枕于颈后,可轻轻运动头部,静卧30 min。将48个颈椎曲度牵引器分别应用于48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利用日常休息时间每日治疗2次,疗程6个月,通过回访收集治疗后的颈椎侧位片,对比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48名患者中颈椎生理曲度改善43例,5例曲度无明显改善,治疗前颈曲值测定为(2.61±1.43)mm,治疗后为(9.07±2.31)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颈椎的生理曲度是由7个颈椎椎体的前缘及其后缘连接而成的一个生理性前凸,临床上查体中应用颈椎的曲度是为了观察颈椎的形态变化的一个主要标准衡量数据[4]。人类站立行走的功能改变了脊椎动物遗传基因决定的椎曲形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决定了颈部正常的运动功能和内涵组织的生理功能。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是其生物力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脊柱各部分结构如椎体、小关节、椎间盘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前屈、后伸、侧屈或中立位。在病变情况下,某一部位的病变可引起其他部位继发性改变进而影响整个颈椎的功能,颈椎曲度变直就是颈椎病变的典型例子。由于各种诱因,引起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为了避免对神经根的刺激,脊柱通过四维肌力平衡的调整,出现了曲度异常,临床上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最为常见。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和正常与否,是临床诊断颈椎病和衡量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之一[5]。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早期调整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各型颈椎病都有积极良好的作用。

临床上已证实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通过有效的治疗能够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通过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明显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仰卧时牵引器将颈部固定于生理曲度恢复位,利用头部重量进行缓和牵引,通过松解痉挛的肌肉和粘连的软组织,逐渐纠正颈椎间小关节紊乱,平衡椎间应力,有效调节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使颈椎各种功能保持稳定状态。

颈椎曲度牵引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只要能躺下,就能随时随地做治疗,能够满足普通群体的颈椎保健需求。在随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能够按照医师要求持续进行治疗,个别患者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原因没能很好的坚持治疗,以及部分患者在牵引器中加入热水,牵引的同时也进行了热疗等原因,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但从总体上来看,变直的颈椎曲度恢复生理曲度的疗效还是很明显的。

[1]魏威,叶杨,王以进.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9):610.

[2]He Qizhi,Hao Jisheng,Zhou Liming,et al.Treatment of cervicalvertebra disease by correcting biophysicalbalance of cervical vertebra[J].The Journal of the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2004,17(1):20.

[3]李培莹,徐静.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17.

[4]黎泓享,陈关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5):2916.

[5]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5.

2013-11-05)

1005-619X(2014)03-0241-01

10.13517/j.cnki.ccm.2014.03.031

猜你喜欢

曲度生理头部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颈椎不宜太直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