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真抓高新区、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流工业强区
——毛光烈副省长在调研萧山临江高新区工作时的讲话要点

2014-01-20

今日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临江萧山高新区

以真抓高新区、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流工业强区
——毛光烈副省长在调研萧山临江高新区工作时的讲话要点

(2014年3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总结反思高新区建设工作,发现确实存在着“重申报、轻创建,重牌子、轻里子”的状况,这也影响到了我省转型升级的大局。近年来出现的“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情况,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与兄弟省份逐渐拉大了差距。这个差距,既是我们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和思路上的差距,同时也影响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必备条件。这道理和刚才跟中科新松讲的一样,就是要按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要求去发展“机器人”,传统产业是“机器人”开发的重点市场。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不能分割的。

从上午调研的企业和刚才听的汇报来看,我最看重的一条是,萧山区对发展临江高新区是真抓实干的。有五点感受:

一是萧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区委主要领导到区委、区政府的班子成员,都真心实意地想把临江的高新产业发展起来。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新产业的发展上,放在实打实的工作上,放在一流人才团队和项目的引进上,真抓实干,做了大量工作。真抓高新区、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体现在举措上。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的指向是真抓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发展,创建的力度大、实际做的工作多、抓出成效来的决心大。所以今年省里推荐申报国家高新区时,我们把萧山临江高新区放在首位推荐,目的是为了形成“谁真抓实干,就支持谁”的好风气。

二是聚焦聚得好,主攻做强新能源运输装备产业链。你们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决心大。为什么我们一直希望要支持你们做新能源汽车?因为治霾的市场会越来越广阔。我们当时批给萧山临江新能源运输装备高新区这块牌子的时候就是这么考虑的。现在看起来,确实迎来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市场空间。现在,华北的雾霾、长三角的雾霾、珠三角的雾霾,都很严重,去年和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治霾。但是,越是城市,产生雾霾的第一位的原因就是汽车尾气。杭州“退二进三”已30多年,城区的工厂已经很少了,产生雾霾的第一大原因是汽车尾气,占39.8%,第二大原因是建筑工地扬尘,当然也仍有工业的原因。所以,要治霾,就必须下决心使用新能源汽车。国家支持城市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强。萧山下这个决心来抓是下对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很长,大有作为。真正把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设计、协同制造、能源动力、汽车电子及车联网服务业的产业链全面加强起来,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现在这个产业链的雏形已在临江高新区可以看到,要坚持全部打通这条产业链并做强它!在长三角区域建成最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的高新区,进而做成世界一流、争取在国际上并行跑甚至领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三是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基地建设快、发展快。临江高新区的创业基地,是大力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基地。现在这一轮民营经济、浙商的创业,实际上是科技的创业。浙商的民营资本与科技人员创业相结合,聚焦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特别是聚焦到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电子软件的开发、汽车传感器与芯片等方面的开发,打通链条、形成优势,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也正是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缺少的“短板”。今天,我听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的同志讲,国外进口一个汽车电机要5万元。因此,我们要把替代进口、降本提增优势作为主攻方向,把克服这些“短板”环节的创业作为重点。要通过充裕的民间资本的科技创业,迅速把产业的短板补上,把产业链不足的环节做强做大。这些工作,萧山已经在做了,要坚持做下去,做出水平来。

这两年,省里重点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支持了两批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集中精力攻破新能源汽车的“短板”,已经显现出一些成效。如均胜电子主攻的电池管理软件已经成功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过去三五年都研究不出来,现在两年就突破了。省里就是要集中支持这些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把“短板”突破了,就可以使产业链的整体水平快速提升。所以,萧山把支持科技人才和科技团队创业,尤其把补产业链“短板”的创业作为主攻方向,把支持海归回国创业作为重点,方向对头,为全省高新区创造了好经验,要坚持抓下去。我们要发展像阿里巴巴、华为那样的跨国大企业,也要抓紧发展铺天盖地的补“短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要学习天津市的做法,他们在短短的四五年间就已经发展了5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了。去年我省召开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到2017年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目标才3万家。当然,这是个指导性计划,我们要争取提前两年实现。因为我们越快实现这个目标,就能越快吸引全世界的风投、创投基金和浙江的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型的投资创业,浙商很重要;要培育新型的浙商,补充新浙商,补充浙商的新能量,这将会使浙商更加生机勃勃。

四是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海归创业团队、企业化的重点研发机构力度大、成效好。临江高新区已经成功引进了一大批好的企业研发机构、创业团队和企业。虽然与其他高新区比较,临江高新区靠近杭州,区位优势相对较好,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工作,“引进”也只是一句空话。

五是高新区的班子肯干事,专注高新产业的发展。区委、区政府重视对高新区管委会班子建设,选拔一批会干事、真干事的干部去推进高新区工作。我们进了临江,可以感受到真正身在高新区:到处是“火炬”的标志、口号,处处都在抓高新产业发展的工作,热气腾腾,这与许多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高新区有进步与变化,关键是靠班子抓得好、干得实。

关于下一步工作,我希望萧山要打造有特色的、一流的新能源运输装备高新区。

临江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省里是支持的。但要注意,我们既要“牌子”更要“里子”。“里子”就是实力,就是科技的实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国际竞争的实力。萧山是浙江的工业大区,工业规模在全省排第一位,要通过临江高新区的发展把工业转型升级真正抓上去,把工业强区的工作抓上去,把引领全省工业做强的“头把交椅”坐得更牢靠、更扎实。现在,全省上下重点在抓“腾笼换鸟”,“腾笼”就是要把差的、落后的、过剩的产能去除掉,但关键还在于“换鸟”,要把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好鸟”换进来,这样的发展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从整个杭州来看,萧山还是应以制造业为主,不可能和主城区一样以服务业为主。同时,萧山的工业也要能够适应城市化发展,适应老百姓希望生活品质、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都市型工业,进而打造一流的工业强区。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做强工业的5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省里制定的工业强省23个评价指标,希望萧山为全省做出榜样。下面,我提五点意见:

一、要更新观念,真正以发展高新产业的思路抓创建

要注意两点:第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真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高”,一个是“新”,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第二,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快,要好中求快、强中争先。虽然临江高新区的用地空间相对比较大,但从全省来看,这样的用地空间已经不多,要惜土如金、好中求快、强中择“先”。“先”就是要领先,要求我们发展的产业能够领跑全国,进而领跑国际。当前,科技创新要解决的问题,是从跟跑到并排跑、进而到领跑的问题。中国要建设工业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就必须要有一些行业或领域处在国际领跑行列。互联网领域现在是美国最强,但在物联网应用领域我们还有机会领跑,所以一定要盯住这个方向去做,临江高新区要大力发展“车联网”的新能源汽车。

二、要完善规划,形成做强产业链的空间布局规划

一是要规划好科技创新基地。在规划中要专门建一个企业研发园区。如宁波高新区就规划了一个企业研发园区,建筑面积达79万平方米,大企业的研究实验室都进入了这个园区。不同企业的实验室、研究院放在一起,有利于企业之间发挥各自研究优势,协同创新。如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整车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要解决汽车电子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与均胜电子这样的企业合作。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落后发达国家很多,但最落后的还是技术创新的合作体制;靠一个一个企业单独去搞“小而全”的研发,必然成本高,错过机遇。规划建设研发创新基地,要按照引进海归团队、一流人才团队的要求,应当是更加宜居、环境更好、更加有利于搞研发。萧山临江高新区可否考虑在湿地地块规划一个研发创新基地,请你们研究。

二是要建设好科技创业基地。萧山已经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基地。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区别有两个,一个是有企业研发创新基地,另一个就是有科技小微企业的创业基地。科技小微企业的创业基地一定要建起来,别小看这些企业小,大企业与小企业一旦在产业链上协同配合好,就可以迅速做强、并协同发展。如你们创业基地里做汽车电子的中科领航,这样的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是很快的。如果有一大批这样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起来,就可以为大企业“填空补链”,补上“短板”,起到“小小秤砣压千斤”的作用。科技创业要抓重点,重点是整车设计与汽车电子,包括软件。我们希望临江高新区发展汽车的整车设计产业,这要学习乔布斯的理念,把各种国际领先的技术集成起来设计到一辆整车当中,把一辆汽车当成一部苹果手机来设计。同时,要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传统的汽车设计注重的是汽车的动力、引擎等,但往往忽视了内部的电子控制系统与外部的网络对接。所以,我们希望把整车的设计院发展起来,把整车的设计院从研究院里独立出来。在这方面可以学习舟山,省里在舟山支持了4家船舶设计院,他们购买了国外一流的、最好的设计软件,设计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设计水平不行,协同制造就做不好。整车设计是抓住物联网发展机遇的首要环节,可以提升汽车电子、网络应用水平,为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安全、便捷提供支持。当然,这里讲的汽车电子是一个大的概念,具体应当包括汽车操作软件、动力电池安全高效的管理软件、各类车用传感器、各类控制器等。要把发展整车设计、汽车电子作为支持科技小微企业的创业重点。

三是要发展好汽车装备制造基地。要努力形成系列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如新能源的物流配送车、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执法车、新能源学校餐饮配送车等;甚至可以发展一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新能源医疗手术车,一台车子就是一个移动手术室,就是一个移动的医院。同时,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物联网工厂,把新松的机器人使用好;还可以适当地开发一些新能源汽车动力,当然要做高端、绿色、安全、低碳的。如万向集团的汽车电池,也是一个重要的匹配环节,要尽可能把这些环节,通过产业链集成起来。

四是要发展好新能源汽车的网络服务基地。萧山要把车联网先做起来,逐步覆盖杭州,形成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发的示范效应。以后人家来萧山学习,可以让他们先看新能源汽车的车联网平台,推广节能减排的现代化的样板。如果在技术上需要攻关,可以找上电科合作。如果你们把一个区的车联网做起来,就可以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起到示范效应,帮助各个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企业打开其他城市的市场。

三、要强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创业

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为主导的产学研创新体制。把省内高校、上海松江高教园区等周边城市的研究生团队,包括他们的导师引进到萧山来,通过每周“5+2”“4+3”的模式,到高新区企业的重点研究院、实验室工作。如滨江的华为研究院的研究条件比浙江任何一所大学都要好,研究生团队就应该到这样的企业研究院去开展研究工作。关键在于:一是企业的实验室条件要一流;二是要有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三是给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生活补贴。如果临江高新区创造了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新经验,省里就可以到这里召开现场会。当然,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带着他们的博士生、研究生团队到企业研究院工作,企业每月应给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一定的生活补贴,高新区管委会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高新区的发展最终是靠人才团队的开发。我们希望全省有十万人、几十万人的研究生团队到各个高新区的企业研究院来工作;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那么不出十年,浙江的研究能力与水平肯定在全国可以相对领先。科技体制改革就是要把这样的创新体制建起来。

二是要建立科技人员与民间资本合作创业的促进体制。首先要有科技小微企业创业的目标,力争达到数千家以上;其次,要促进浙商的民间资本与科技人员相结合的创业。要针对科技小微企业的始创期、初创期、成长期、上市期,给予相应不同阶段的有针对性的扶持,完善服务链条、服务政策、创业政策和创业生态;第三,要建设好、管理好科技创业孵化器,集聚各类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创投公司,优化成功创业的生态链。

三是要支持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现在许多科技企业、科技人员创业面临一个很大短缺,就是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了,科技产品与服务就打不开市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就容易流于失败。不是科技型的产品与服务不好,而是不懂得市场开发的可行模式,结果花钱赚吆喝。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发展之后,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更是目不暇接,十分重要。

所以,要结合商业模式创新来重新整合技术创新路线,加快市场开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说到底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商业模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云工程公司,包括云农业工程公司、云工业工程公司、城市云服务工程公司等,你们可以作些研究,给予支持。象中科新松已经发展了13年,希望抓紧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建立为“机器换人”提供服务的云工业工程公司,迅速开发数十万个、数百万计的“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将机器人的规模抓紧做大做强。思科公司等一些企业从创业到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也就用了20多年的时间,阿里巴巴、华为、中兴等也只用了20多年,这值得萧山新松公司学习。

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科学地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比如,前面说的萧山区带头建“车联网”,率先开展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执法车的使用示范,就是帮助企业实现新的商业模式的重要举措。在高科技装备市场的开始开发阶段,政府的鼓励使用、带头使用高科技装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还真缺少不了。

四、要强化开放引进

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海归创业团队。现在有企业经验的海归人才就是带着职务创新知识的积累回来的。回来创业时,只要把积累的知识技术路线调整改变一下,不同的技术应用重新组合一下,就不会引发知识产权的纠纷。这其实就是将他们在国外积累的技术重新优化组合,加上些创新,就很快可以开发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装备。这一批海归都是在国外工作五年、十年以上的,有丰富的经验,既是管理专家,又是科技专家,还是行业领域里的专家,所以要重点引进。同时,还要重点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好项目与企业重点研究机构。

五、要创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良好的产业生态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良性发展,能够更好地吸引一流的创业人才团队、高素质人才团队和高技能技工团队。这里要注意“两高”,一个高素质人才团队,包括高层次的管理团队、创新研发与整车的设计团队;另一个就是高技能技工队伍,这两者要相互匹配。创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有两个环节很重要:一是产城互促。要规划好湿地,建设一流的医院、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构建空气质量好、设施配套好、生态环境好的宜居宜业的高新区,让高端人才团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二是产业链的发展生态要优越。产业链的发展生态要完善、创业链的生态要优良。如果有上千人的研究生团队到临江高新区进驻企业研究院开展研究,或是来创业,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肯定可以后来居上。

省级各部门在支持临江创建高新区方面会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临江主中心城市效果图

猜你喜欢

临江萧山高新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汉调二黄“临江而歌”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培育产业升级新引擎 打好临江崛起攻坚战
重庆临江二队明代炼锌遗址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