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

2014-01-17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切牙种植体移位

王 嵬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红河661100

微型种植体支抗作为一项新技术,由口腔正畸学与口腔种植学结合而成,为口腔正畸学支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微型种植体具有非常灵活的植入区域,不仅可在患者口腔腭侧及颊侧植入,而且可在其齿槽间隔处及唇侧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不同于传统的正畸种植支抗,其利用坚硬的骨骼进行支抗,其种植体依靠与骨组织间的产生的机械铆合力进行固位,而不是与骨结合。同时,这些作为支抗装置的种植体只是暂时的,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以后即可取出。口腔正畸[2]是采用生物力学原理对牙合畸形进行矫治,藉由矫治系统施以温和而持久的生物力完成牙齿的移动,而不损害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健康。现对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20~28岁,平均年龄(24.3±1.5)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2~30岁,平均年龄(25.7±1.8)岁。80例患者据检查均确认为口腔正畸,其中前牙反合15例,前牙深覆盖20例,牙错位12例,牙间隙11例,牙列拥挤14例,牙齿不整齐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体征、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疗法:①术前准备:首先实施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患者的牙弓进行整平与排齐,使其处于准备关闭拔牙的间隙状态,所用主弓丝性质为0.018×0.026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将牵引钩放置在患者两侧侧切牙的远中部位。实施修复前,若正畸患者未使用矫治器,术前对所有患者均对其根尖片及曲面断层片进行常规拍摄,对其植入部位骨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微型种植体的植入深度、方向、角度以及植入部位进一步确定,以在植入时避开患者的上颌窦、牙根以及牙槽神经等敏感部位[3]。②微型钛钉种植体的植入[4]:首先用洗必泰(浓度为0.02%)漱口,对其局部进行浸润麻醉时采用利多卡因(Lidocaine)。接着分开需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将植入部位标记,对植入部位相邻的组织结构进行检查,以便手术时参考。同时,需注意植入时,植入部位通常向根尖方向,手术结束以后,拍摄其根尖片,对牙根与根尖片的关系进行细致观察。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口服,以预防感染。③待其软组织愈合以后,对微钛钉加力:将微型种植体植入后,利用链状橡皮圈对牵引钩与种植体之间加力,同时根据患者牙齿所需移动情况以及植入部位骨质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调整[5]。④取出微钛钉:用手动丝锥将微钛钉头部套住,顺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将微钛钉取出,通常情况下此时无需进行局部麻醉。

1.2.2 对照组 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疗法:使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口内使用横腭杆,进行配合治疗。口外弓戴8~12 h/d,牵引力量保持在200~300g/侧。其余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口腔正畸后,观察组患者的微型种植体状态稳定,治疗效果显著,其中24例患者显效(60%),16例患者好转(40%),0例患者无效(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6例患者显效(40%),20例患者好转(50%),4例患者无效(10%),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分别为(3.62±0.29)mm、(3.69±1.73)mm、(27.56±6.84)°;对照组患者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分别为(5.86±0.76)mm、(2.43±0.89)mm、(12.73±4.15)°。 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比较

3 讨论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正畸学科通过对修复学成果的合理借鉴,最终研发出一种突破性较强的新技术,即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微型种植体支抗种植手术操作简单,能够让病人处于舒适状态下进行手术,无需病人主动配合[6],其最大的优点是支抗预备充足,能够获得最大的支抗力,适应范围广泛,有利于提高正畸的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医师都希望矫治病牙能够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动,而作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则常要求尽量不发生移位或仅少量移位,以保持良好的合关系[7]。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设计充分的支抗,尽量使支抗力分散在多个支抗牙上,而这种作用在支抗牙上的力,不至使支抗牙移位或仅发生极少量的移位。微型种植体具有非常灵活的植入区域,不仅可在患者口腔腭侧及颊侧植入,而且可在其齿槽间隔处及唇侧植入。微型种植体可通过丝锥进行手动植入,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在植入过程中因热量的产生而对界面造成的严重骨创。此项新技术未使用引导钻对植入床进行预备,保证了植入方向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种植窝内的种植体出现移位或晃动等现象[8]。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较强,能够确保即刻加力,使患者的正畸矫治疗程有效缩短。除此之外,微型种植体可提供稳定的支抗,实现各种类型的牙齿移动,在正畸过程中创伤小、操作简便,正畸医师可独立完成操作,同时患者也容易接受,优势较为明显。经口腔正畸后,观察组患者的微型种植体状态稳定,治疗效果显著,其中24例患者显效(60%),16例患者好转(40%),0例患者无效(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6例患者显效(40%),20例患者好转(50%),4例患者无效(10%),总有效率为90%;此外,观察组患者磨牙位移降低、上中切牙凸距差和倾角差增大,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支抗操作简便,安全性、可靠性好,能够显著提高正畸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1]张文.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35):275-276.

[2]靳爱萍,胡晓聪,黄月燕,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03-1004.

[3]高秀昌.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562.

[4]姚远.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44-1546.

[5]靳爱萍,胡晓聪,黄月燕,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6):968-969.

[6]李定梅,涂文,雷劲,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794-1795.

[7]罗哲.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75-76.

[8]杨红武.浅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549.

猜你喜欢

切牙种植体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