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的内容分析——以2003-2013年发表的77篇文献为研究样本

2014-01-14

武夷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篇数研究者学业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也明确表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1]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型到大众化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再像从前精细化,而是采用学分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中的主流,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方向,在一定范围对自主选课、自行制定学习计划,这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社会风气、家庭、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不容乐观,每年留级、毕业达不到毕业资格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甚至中途因厌学退学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社科院《2012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指出,国内每年大约有50万大学生退学,占在校生的0.7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合格,对自己或对学校丧失信心[2]。这种形势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人才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学业预警成为了学分制度下高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学业预警”制度最早于2006年9月由江西理工大学在原来的 “学籍预警”制度的基础上,作为学籍处分的一种类型,提出并开始实践。2007年8月教育部将“学业预警”作为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颁布使用。[3]至此,“学业预警”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形式和专门术语,正式得到教育部和学界的认可。[4]但是,目前学业预警制度在我国高校还没有深入实施,各高校制定的标准也不相同。笔者意在采取内容分析法,分析我国学者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深入了解目前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研究现状,为目前从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研究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相关的材料。

一、研究对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学业预警方面的研究,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以“学业预警”作为主题搜寻2003-2013十年来国内有关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相关文献,结果共82篇,其中有2篇为重复篇名的文献,实为80篇。为了进一步确认样本的有效性,笔者通过逐篇阅读,筛选出与“高校”、“大学生”相关文献,最终形成有效样本为77篇。这77篇的文献来源数据涉及学术期刊类的论文共63篇,优秀硕士论文类共9篇、国际及中国会议交流类共4篇,报纸类1篇。因此,以这2003-2013年十年间的77篇文献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主要从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研究者的地域分布分析、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分析

笔者以2003-2013年间的研究时间范围来统计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情况,目的在于了解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结果论文数据如表1显示,2003-2008年五年期间研究者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相关的论文篇数各为1篇、0篇、4篇、1篇、5篇、1篇,平均不超过2.4篇,基本上很少有研究者投入相关研究,而且各年间的文献数量起伏较大。从相关的文献发表的趋势来看(如图1),虽然在2009年以后,文献的篇数有呈上升的趋势,但发表的文献数量每年篇数也不容乐观,未能突破20篇。随着近几年教育类、学生管理类文章的增多,若将“学业预警”作为其中一个研究课题的文献进行统计,其差距可显而知。可见,我国研究者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发展的关注度极为匮乏。

图1 2003-2013年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文献发表篇数趋势图Fig.1 The trend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warming research published references from 2003 to 2013

(二)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者的地域分布分析

为了了解全国各地区对学业预警的研究情况,笔者对2003-2013十年间发表文献的研究人员的地区来源做了统计。在所有的文献中,没有标明地区文献篇数有5篇,另因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数据为0,故以2005年起余下的72篇文献作为样本,对发表文献的研究者地域分布进行了统计,并按照2005-2013年各地区每年发表的文献总数进行排序,具体统计数据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布在江苏,平均每年都有相关的文献发表,篇数共20篇,占总体的27.78%。其他地区如浙江、安徽各为7篇、5篇,北京、四川为4篇,广东、河南、山东、福建、辽宁均为3篇,其他剩下的地区如广西、山西等地区仅为1篇,且每年发表的文献多年篇数为空白。这表明,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研究者在地域分布上不均,中西地区和东部地区差距加较大,除这23个地区外,其他地区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研究为零。

(三)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文献的研究类型分析

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文献的研究类型,通过对77篇文献的梳理,将文献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其他类别三类(见表3)。其中,理论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领域,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及其规律形成或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为目的而进行研究课题,以研究者阐述理论、机制等方面为主;实践性研究主要包括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及调查方面的研究,运用基础理论研究得出一般知识、原理,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其他的类别文献主要是以会议通知、报告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理论的体系研究。

图2 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类型比例图Fig.2 The scale map of 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warming

表1 2003-2013年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的发表文献篇数Tab.1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des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warming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13

表2 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者地域分布情况Tab.2 The regional distrib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researchers

通过表3和图2可以看出,2003-2013年十年期间,理论性研究的文献篇数总数为51篇,占整体比例为66.28%,应用性研究的文献篇数20篇,占整体比例为26%,其他类别为6篇,占整体比例为7.8%。同时,在2003年-2008年期间,关于学业预警的文献研究基本集中在理论性研究,从2009年开始,应用性文献比例才逐渐加大,2013年呈最高值。可见,在文献篇数逐年增多的基础上,理论性研究的文献多于应用性研究的文献,但两种类型文献的发表趋势起伏无规律性。这表明,研究者虽然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的文献集中在理论性方面的,少数在于调查数据和实证调研的实践研究,但整体研究都不够。

(四)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学业预警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学业预警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所检测出来的2003-2013年样本文献的研究内容,笔者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脉络,以“篇”作为分析单元,建立了四种的文献内容分析类目表,包括学业预警的“概念界定”、“预警意义”、“问题原因”、“预警策略”四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根据实际情况细分为不同的子类目。

根据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2013年的十年间,国内对学业预警的研究以“问题原因”和“预警策略”两个方面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其次是“预警的意义”,较少的人对“学业预警”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根据表4统计的结果,“概念界定”主要围绕“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或 “学生预警制度”、“学业预警”、“高校学困生”三个定义展开,较多地集中在对机制或制度上的界定,意在对策中对如何建立机制、如何开展学业预警的系统进行理论基础的分析。其次,“预警意义”展现在对宏观和微观的把握,从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家长知情三个方面论述其价值。第三,“问题原因”从外因和内因进行分析,外因主要是受精英教育模式的转型、学分制体系的影响,其次是受到社会风气、学校培养及管理模式和家庭教育理念方面的影响;内因主要在于学生自身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易受外界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其次在于自身的学习动力、心理适应和本身存在困难。第四,“预警策略”方面集中在学校应当转变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在于预警机制或系统的建立,可采取分级、整个学业过程(包括入学、成绩、毕业资格等)、动态管理,校家学三方的联动,从而有效的达到学业预警的效果,最后,还是需要学生自我的监控、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

表3 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文献的研究类型情况Tab.3 The typ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warming

三、结论

(一)研究趋势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研究并不是很多,近两年来较为重视。目前缺乏足够的研究对高等教育领域内有关学业预警的研究。人才培养关系到学生自身、学校乃至国家的发展,因此,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业预警不容忽视。如何加大对高校学业预警的研究,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是推进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育理念、学业机制和学生管理过程,都应当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二)研究地域分布

我国高校众多,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因此,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中,学业危机的现象应当是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而对这方面的研究人员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系统的研究课题。如何引起更多的学者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关注,是推动高等教育更快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的研究重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机制,这在培养社会人才过程当中都是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改革的。

(三)研究类型

研究学业预警主要为理论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结合对研究内容的分析,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内容研究重点放在了“问题原因”和“预警策略”两个方面。这对于目前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两个方面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意见,同时,结合实践和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学业预警研究的深入,也是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之举。

表4 2003-2013年学业预警研究文献类目分析Tab.4 The category analysis of shcool warming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13

(四)研究内容

对于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内容考究,可以看到众多研究者集中于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方面面的预警策略。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方对于预警的标准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这可能和每个院校的不同的管理规定相关联。如何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并且借鉴各院系之间的经验,甚至参考国外研究者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管理,也可以成为今后研究者对策略研究方面一个的关注点。

总之,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的研究,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但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是高校实行学分制度下管理的大背景下所搜索出的一项辅助教学管理措施,它具有一连续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5]因此,不仅需要国内学者的大力研究,同时可通过研究来交流相互之间的经验,并能够借鉴他国的学业预警的实践做法,推动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温红彦,袁新文,等.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1-04-25(01).

[2]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杜小刚,张慧,魏哲.高校学业预警机制构建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120-121.

[4]池振国,崔灏,孙宁.浅析实施学业机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3):23-24.

[5]蓝维鼎.学籍管理视阈下高校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4(01):163-166.

猜你喜欢

篇数研究者学业
艰苦的学业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