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信、欺诈是债务危机根源

2014-01-14

上海企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负债信用债务

历史博士财经论者叶檀:

中国是高负债国家,以高负债高投资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虽然审计署至今尚未公布最新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中国社科院等研究部门不断推测资产负债表,情况不容乐观。12月23日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中国债务位居全球前列,无论政府、企业债务均达到高位。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债务接近28万亿元,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债务19.94万亿元。企业部门杠杆率已经达到113%,超过OECD国家90%的阈值,在所有统计国家中高居榜首。将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债务加总,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15%。可以追赶去年日本247%的负债率。

高负债国家爆发危机,根本原因是资产质量差,负债打水漂。大量资金投入,银行换来的资产是过剩的产能,甚至是环境危机等负资产。究其原因,中国的信用创造是非市场的,充满了行政色彩,充满了短期欺诈等投机色彩。

前者以地方平台债、国企债务为代表,金融机构不断向地方平台注资,无外乎政府拥有最终的信用背书,掌握着土地、煤炭等资源,万一出现风吹草动可以向市场出售资产填补银行窟窿。

其中酝酿着不可测的金融风险,地方投资项目如鄂尔多斯房地产一样成为无人问津不值钱的资产,政府投资平台不可能有力量偿还银行贷款。政府号召银行向光伏等银行大量贷款,最终无锡尚德的债权方获得的清债比例约为本金的32%左右,这与国资投资者金融危机前投资希腊债券的损失相当。

事实上,资产价格的上涨是释放货币的结果,或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果政府继续释放货币将爆发通胀危机,如果政府主导的投资效率低到损害财富,政府的信用会声誉扫地,一文不值。文革末期、大型银行注资上市之时,政府的信用已经出现过危机,靠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解决了难题,但市场信用症结并未因此解决,走到今天并不意外。

以政府信用作为市场信用的替代品,当政府信用不在时,满盘皆输。没有局部风险的释放,一旦出现风险就是不可逆的整体性风险。市场普遍存在的误解就是,国企、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政府信用,只有政府直接插手信用市场、直接把银行当作钱袋主导资金配置时,才会出现政府信用等同于市场信用的情况,而在法治市场,无论是德国还是新加坡,政府只能维护游戏规则,而不可能直接进入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国企只是诸多企业中的一种形式,不可能高居于其他企业形式之上。

如果信用体制不能建立,如果无信者不能受到严厉的惩罚,金融市场化将是一场庞大骗局的巨大灾难。目前债务危机之所以没有泛滥燎原,是因为居民储蓄,是因为居民没有大规模融资进行股票、房地产交易,如果市场上都是高利贷房产投资,都是昌九生化式的融资交易,市场已经发生灾难。

猜你喜欢

负债信用债务
神秘的植物工厂
失信商人的悲剧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信用消费有多爽?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