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原国芳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2014-01-11肖海彬邵伟德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操理想体育教师

肖海彬,邵伟德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小原国芳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肖海彬,邵伟德*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综合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原国芳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提炼:健康身体是实现“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体育的目的在于身心和谐;体操与游戏是体育之基础;高标准的教师观。同时,提出了小原国芳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全人教育”与教育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体育”是“心育”的手段;体育教育应摆脱竞技运动的锦标主义模式;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学校体育;借鉴

小原国芳是日本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历经日本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个动荡的年代,在京都帝国大学求学时深受西田几多郎、高濑武次朗等哲学家影响,走上了反封建专制、反军国主义、反旧教育制度的教育革新之路。他认为日本发动侵略亚洲的战争,自始至终完全脱离了大多数国民,对国民进行“专断与欺骗”,“是一场蒙面式大盗式的大战”[2]203。因其教育理念违背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在日本国内曾一度遭受排挤。但是,他的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开展教育运动,1919年他应当时的进步教育家泽柳政太郎之邀共创私立成城学园,锐意推行教育革新。1927年泽柳政太郎逝世,成城学园日益脱离原来的办学思想,小原国芳不得不辞职,按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创办了玉川学园,经过多年的努力,1947年玉川学园建成为一所综合性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拥有师生8000余人,由此小原国芳享誉教坛,蜚声世界。

小原国芳的教育实践及其与欧美文化交流使他的思想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他的全人教育思想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尤其是他追求“真、善、美、圣、健、富”的教育理想。小原国芳不但在教育实践上有很大成就,在教育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的著作后来经整理由玉川大学出版部出版了《小原国芳全集》(共48卷)。重读小原国芳的译著,笔者感受到,尽管小原国芳的教育思想经历几十年历史的沉淀,其中也有些缺陷,但它依旧瑕不掩瑜,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仍然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1 小原国芳体育教育思想

1.1 健康身体是实现“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小原国芳认为,人类文化有六个方面,即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等。学问的理想是真,道德的理想是善,艺术的理想是美,宗教的理想是圣,身体的理想是健,生活的理想是富。教育的理想就是创造真、善、美、圣、健、富这六种价值[1]2。

小原国芳认为人有身心两个方面。为了身体,需要生命保存和精神活动之源泉的健康,即要求“健”的价值。所以健的价值无论如何是手段价值,其意义在于尽可能持续提供精神活动原动力。而且这决不是藐视身体的意思,而是认为身体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单纯地生存着,光是身强力壮这本身找不出什么意义来,而就其对人类活动具有补充供应作用这一点看,才是绝对必要的。所以,单纯的健壮体格或排山倒海之力决没有必要。因而设定理想的身体、树立体育的理想,是理所当然的事[1]10。

小原国芳认为心育和体育不能本末倒置,就日本当时对体育运动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小原国芳曾说“如果那是为了校长的名誉或是为了老师本身出名,那是不能忍受的。学生完全成了牺牲品,实在可悲。从东京跑到下关,这算什么光荣。精力旺盛固然不假,但我们不是骡马!我们拥有可在卧眠之中二十五小时就能抵达下关的特快列车,也有四五个小时就可到达的飞机”[2]260。

1.2 体育的目的在于身心和谐

小原国芳认为:“众所周知:体育的目的,就不是锦旗、奖章、记录和奖杯。手段和目的是不能混同的。我认为,体育的目的在于强韧的体力、长寿的生命、调和的身体及技巧性,这是不言而喻的。”[1]30可见,他是反对锦标主义的。

他认为:“体育的目的有三:坚强体魄、灵巧的动作和健美的身体。于此同时,还有通过运动本身所获得的各种道德训练。”[2]225这是他的教育理想,如此开展体育,才能实现身心和谐。

小原国芳还特别强调道德教育,他主张特设道德学科。但是道德这门课究竟怎么上呢,仅仅是告诉学生我们要善良要有坚强的意志等等,显然这太过于抽象效果也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搭建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呢,小原国芳搭建了体育作为桥梁。他认为体育必然有精神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道德必须通过运动来培养。体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保持、获得、增进健康,另一个就是从体育中得到的,而且也只能通过体育得到道德训练[1]304。

他主张把运动员精神、运动员风度灌输给孩子。小原国芳还结合各种运动项目提出培养学生道德的具体方面。“体育运动搞得好,就能培养出诸如合作意识、爱校心、勇气、果断、忍耐、奋斗等品质。特别是爬山无疑也是一种审美教育。爬山更能培养合作意识、自我活力、细微的注意力、奋斗精神。滑雪、划船、网球、棒球、足球,这些运动都能培养机敏、忍耐、勇敢等品德。特别是集体项目能培养合作观念。体育完全是心育的手段。只要能够让他发挥充分的精神活动就足够了。它给我们的活动以充分的动力、旺盛的意志和奋斗精神。总之在体育中可以磨砺节制、礼仪、克己、勇敢、协作、忍耐等,实际上这就是郑重的道德训练。正因为如此,我坚决反对一味计较胜负,唯奖品是图以及将体育演戏化。”[1]34

1.3 体操与游戏是体育之基础

身体教育在于健。小原国芳认为,最基础的运动应该是体操,特别是丹麦体操。因为丹麦体操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体操、整齐美观的体操和动作灵巧的体操。

小原国芳一再强调体育的基础是体操,为了给玉川学园找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体操,小原国芳甚至做了一次体育旅行。最后选择了丹麦的体操,并且邀请该国体操代表团访问日本,丹麦体操团的访问给日本造成很大的震动。在小原国芳领导下玉川学园创编了“玉川体操”。玉川体操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体操、健美操和技巧体操。他不仅认为学校应该普及体操,同时也迫切希望体育的大众化、一般化,体育只限于学校也是很可悲的。社会人群也要普及工间操、产业体操、家庭体操,因为做操是不花钱的自我按摩。而且每天至少三次,每次至少10 min、15 min[1]322。

游戏应受到与体操同样的重视。小原国芳认为从体育角度和孩子生活本身讲,游戏是不可缺少的。孩子的生活中没有游戏就如同婴儿没有奶吃一样。小学一二年级自不用说,中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时至少要有一半时间做游戏。游戏的特点要适合孩子,让孩子多动脑筋。同时在家里要想办法做些适合家庭环境的游戏,包括室内外游戏。这些活动对初、高中学生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游戏不仅仅是体育,而且对于发展孩子的生命、灵魂、内在的各种本能都是十分有益的[1]307。

小原国芳认为,孩子从早到晚所做的游戏,在不理解的大人眼里,似乎没有任何意义,而实际上其中包含十分宝贵的意义。玩耍是孩子的工作,对锤炼孩子身心发展必不可少。他甚至断言,有过尽情玩耍的孩提时代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些人正是因为孩提时代没能痛痛快快地玩过,而上大学后还想挥舞棍棒胡来[1]262。

1.4 高标准的教师观

小原国芳理想的全人教师必须具备六点即:真、善、美、圣、健、富,这与其提出的全人教育思想是相对应的。他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亲近孩子、与孩子共同生活、亲切游玩。要成为孩子的伙伴,对任何一个儿童都要去发现他的长处,并进行表扬,气氛就会变得明朗起来,儿童们便会自然而然的热衷于学习了[1]377。教师求健康并且懂得风度和幽默,作为体育教师,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自己病怏怏的却整天宣扬体育的健身功效,那么效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小原国芳自己年轻的时候工作劳累导致身体不好,特别想有个强健的身体,所以对体育特别重视,他曾说:“在世界的教育学家中,重视体育的就三人:英国的约翰洛克,日本的贝原益轩还有就是我自己,因为三人年轻的时候身体比较弱,健康条件差,所以对体育有强烈要求。”还有是学问和技能,首先要有如饥似渴的求知心,要有扎实的深厚学问。其次技能也很重要,板书写得漂亮,体操口令喊得强而有力。笔者认为体育教师掌握良好的技能是很重要的,标准的示范、优美的姿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1]387。

2 小原国芳体育教育思想的启示

2.1 “全人教育”与教育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

小原国芳提倡的教育理想是创造“真、善、美、圣、健、富”六个方面的内容,换而言之,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六个方面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全人教育的最高目标。这个目标从本质上而言,与我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相一致的,只是提法不同而已。“德”与“道德、宗教”相对应;“智”与“学问”相对应;“体”与“身体”相对应;“美”与“艺术”相对应;“劳”与“生活”相对应。所不同的是小原国芳还提出了“宗教”,这是由于日本的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因此,宗教是他们一个不可少的内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宗教包含我们的道德教育之中,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仰的接班人,只是我们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他们的信仰是各种宗教。

2.2 “体育”是“心育”的手段

小原国芳在论述全人发展时,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即从身、心的发展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身”即身体生命保存和活动力,也就是小原国芳所说的“健”;心就是心理,包括认知、情感、意识,即“真”、“美”、“善”。

小原国芳以上这个观点对于我们从事体育工作的业内人士而言,的确是一个警示,它告诫我们要反思我们所从事的体育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从全人教育视角而言,身体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不是唯一的内容,正如小原国芳所言,身体需要生命保存和精神活动之源泉,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树立理想、进行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在理念上与行动上的反思意义有: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体育”的意义与作用,在我们的视域中不应只存在“体育”,不要过于扩大“体育”的作用,应搞好体育份内之事。第二,不能把体育的作用仅仅局限于身体的发展,还要把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心理与适应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这与体育课程的四个目标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健身”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第三,体育要走正路,不要走向面向少数运动员的锦标主义思想。

2.3 体育教育应摆脱竞技运动的锦标主义模式

小原国芳认为:“众所周知:体育的目的,就不是锦旗、奖章、记录和奖杯。”他坚决反对一味计较胜负,唯奖品是图以及将体育演戏化,“我们不赞成那种以胜负为比赛宗旨的奥林匹克大会”。当然,他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因为就体育总体目标而言,“奥林匹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作用在于提高世界各国的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给竞技体育人才一个展示才技的舞台,但是,它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并不适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有自身的规律与法则,学校体育更是如此,学校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学校活动,如果把学校体育搞成只为少数运动员而设的立“唯竞技主义”思想,那么我们的学校体育是没有前途的,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四十年代我们吸收了美国竞技运动思想,导致了学校体育相互攀比运动成绩、奖杯的现象,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应该避免的。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在处理学校体育中的多数与少数这个矛盾时,要坚定不移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指导思想,立足于发展与提高学校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这个不可动摇的方针,也是搞好学校体育的立足之本。那些依然存在唯竞技主义思想的校长们,要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我们在搞好学校体育普及的基础上,也要着力搞好学校体育的“提高”工作,即搞好学校运动队建设,把一些具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吸收到运动队中来。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学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多数与少数之间的矛盾。

2.4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小原国芳的理想全人教师必须具备六点条件:真、善、美、圣、健、富,以此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可谓很高之标准了。要让教师们做到以上的要求,实质上是一种理想的目标,并非现实的目标,但它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作为体育学科的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都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要做到像小原国芳的理想全人教师,还差很远的距离。

基于上述现象,我们也不能悲观失望,承认差距是基础,缩小差距是行动,根据小原国芳对教师的高标准,笔者认为加强体育教师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对待体育事业要有强烈的体育职业热情和使命感。在本职工作上体现“真”;其次,对待学生要真诚、要善意。学生虽然是天真无邪的,但是更需要引导与教育,本着教师的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存在偏见与歧视的思想,更不能殴打与谩骂学生。体育活动基本在室外进行,室外干扰因素较多,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的体育教师不注重自身的修养,经常动不动就体罚、讥讽学生,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付之于爱心、真诚之心、善意之心,才能体现出体育教师的心灵之美,道德之“圣”。第三,大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学问和技能。体育教师应该有最广博的知识,其中包括基本的生理学医学知识、体育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传授健身的方法与原理。第四,体育教师也要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设想,如果体育教师的身体存在这样那样的疾病,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说明参加体育活动的功效呢!因此,在教学之余,还要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第五,体育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理想,这样才能保证精神的富足。体育教师由于职业的特点,其行为习惯常常处于动态之中,容易造成生活上的疲惫,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自尊、自爱,搞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热爱学生,热爱生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热情奔放的优秀体育教师。

[1]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 (下) [M].刘剑乔,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 (上) [M].刘剑乔,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黄亚飞.小原国芳体育思想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50-154.

[4]王晓东,余万予,周宝芽.小原国芳与杨贤江体育思想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5):37-39.

[5]王晓东,彭苏建.小原国芳的体育思想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76-78.

Enlightenment of Obara Kuniyoshi’s Physical Education Idea to Chines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XIAO Hai-bin,SHAO Wei-de
(Sports and Health Institut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This thesis refines the Obara Kuniyoshi physical education idea through documents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s follows:Doing physical exercis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realizing the holistic education;the aim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es in achiev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ony;gymnastics and game constitute the basis of physical education;high standard view of teacher should be established.Meanwhile,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Obara Kuniyoshi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to Chines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which includes holistic edu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mean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get rid of the mode of cups and medals mania of competitive sports;the P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bara Kuniyoshi;holistic education;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draw a lesson from

G807

A

1671-1300(2014)02-0007-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以来国外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12BTY031)

2014-03-26

肖海彬 (1989-),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社会学。*通讯作者:邵伟德 (1963-),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操理想体育教师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