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最早传播到哪个国家?产生过哪些影响?

2014-01-10

月读 2014年1期
关键词:传教士译本天皇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早就传播到了海外。

1. 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

由于地理毗邻、交通便利,《论语》在西汉时期便传入了朝鲜半岛。今天,韩国人仍然保留着儒家的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比如,韩国每年阴历二月和八月都要在首尔成均馆大学文庙大成殿举行释奠大祭。所谓“释奠大祭”就是追悼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的祭礼,是儒林最大的活动之一。

据日本史料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285),百济(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人王仁东渡日本,带去了《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论语》由此正式登陆日本。天皇让太子拜王仁为师,这是日本人学习《论语》的开始。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儒学开始向实用转化,但《论语》的重要地位仍然不减。上至天皇进讲,下到中学汉文教材,都时常选录《论语》,同时还出版了大量的《论语》通俗化读物。

2. 《论语》的西传

16世纪,即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四书”粗略地翻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这是儒家思想传入西方的开始,也为后世西方研究《论语》和孔子奠定了基础。

1687年,比利时籍来华传教士柏应理在法国巴黎出版了由他和另外三位传教士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用拉丁文解释中国人的智慧》,该书收录了《论语》《大学》《中庸》的拉丁文译本,这是《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四年后(1691),该书被翻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这是《论语》最早的英译本。

然而,这两个译本今天已经很难见到,更少有人使用了。当前使用的《论语》译本,无论是英文还是其他语言翻译的,都是在19世纪以后问世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教士译本天皇
惩罚
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天皇版“渔夫”
传教士进驻以军鼓士气
上帝派来的天使
后来未必居上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