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特色和独特优势

2013-12-28余彦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21期
关键词:特色理论科学

文/余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否定、放弃马克思主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态度不同,立场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众所周知,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唯一可以与美国全方位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如此强大的国家联盟,却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轰然瓦解,分裂成为15个独立的国家,有着88年历史、1500多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曾经的世界第二强国灰飞烟灭,社会主义制度被放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大大提升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水平。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有序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又在引领中国进步中不断发展,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不发达阶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并非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而是脱胎于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才有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正是有了这个实事求是的基本判断,我党才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正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51.9万亿元,经济年均实际增长率接近10%,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美元,正在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展现出光明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立场,又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成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紧紧依靠人民,正是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不断发展壮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党的主张、决策和部署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证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坚持人民在科学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既是以人为本科学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中的根本体现,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正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社会各个阶层群体和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使人民的主体地位在科学发展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无比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实践,又以理论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实践,具有丰富的创新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一切要靠在实践中探索。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第一,尊重实践、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形成了更加全面系统、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引导力的理论创新成果。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三次升华。一是不断探索和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二是不断探索和主要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明确界定了我们党新的历史方位,提出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时代课题,提出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三是不断探索和主要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发展的问题提升到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并在此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断深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要求。我们党通过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实践基础上继续创新地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从而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内容和形式。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又为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提供了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定能够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正确地顺应时代潮流,又敢于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引导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其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把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代发展脉搏相对接相贯通:从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到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从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到确立党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到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着眼于增强以经济实力为核心标志的综合国力,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等,无不回应着时代主题,紧跟着时代步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其形成与发展都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成果。在世界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获取新鲜血液,始终处于挺立时代潮头的先进状态,在敢于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过程中,不断推进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不仅破解了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时代性问题,而且也积极批判地吸收了现代理论成果。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理论探索也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将在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特色理论科学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科学拔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