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氮方式对转基因棉花Bt蛋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2013-12-20马宗斌刘桂珍严根土邓士政李伶俐

生态学报 2013年23期
关键词:抗虫棉施氮氮肥

马宗斌,刘桂珍,严根土 ,邓士政,黄 群,李伶俐,朱 伟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 450002;2.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 450046;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 455000)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最新报道,2011年,全球转基因抗虫棉花总面积2500×104hm2,占全球棉花播种面积的69.4%;中国转Bt基因棉花面积达到390×104hm2,占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1.5%[1]。转Bt基因棉花已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通过有效控制棉铃虫种群数量,而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2-3]。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有效抑制了蚜虫的发生和危害,天敌进入大豆、花生、玉米等相邻作物大田,显著提升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防治功能[4]。

今年以来,永济市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树立“全域党建”“开放党建”工作理念,将城区新建的4座城市驿站,打造成党群服务“微”阵地,整合各领域资源,发挥“八大”阵地功能,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领各领域党建“大融合”,城市基层治理走向共治共享“大格局”。

施氮可以有效地调节棉花氮素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5-6]。对转Bt基因抗虫棉而言,氮素既是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也是杀虫晶体蛋白的主要构成物质。因此,氮素运筹可能是调节抗虫棉Bt蛋白代谢的有效途径。同时,棉花品种中导入Bt基因对其氮代谢也有重要影响[7-8]。在种植转基因棉花过程中,如何通过氮素运筹在生育前中期提高器官中Bt蛋白的含量,改善其抗虫性能,在生育后期降低器官的Bt蛋白的含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的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施氮量对棉花器官Bt蛋白的表达有显著调控作用[9-10],但施氮方式对抗虫棉Bt蛋白含量的影响鲜见报道。为此,研究了施氮方式对抗虫棉Bt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抗虫棉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主要环境条件及农艺管理措施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郑州)进行,试验地为春白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 9.26 g/kg,全氮 1.03 g/kg,碱解氮 83.50 mg/kg,速效磷 18.36 mg/kg,速效钾 96.56 mg/kg。2009年,从棉花播种至7月下旬,光、温条件较好,雨量适中,棉花出苗较好,生长发育较快;进入8月后直至9月中上旬,雨量偏多,光、温条件较差;9月下旬后,天气正常,雨水较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棉花正常成熟。2010年,在棉花苗期,雨量较多,地温回升较慢,棉苗发育略晚;6月中旬至8月中旬,气温正常,但阴天较多;8月中旬至9月下旬,雨量偏多,气温较常年略低,吐絮期推迟;9月下旬后,降雨较少,日照充足,积温较常年偏高,对棉铃吐絮较为有利。

老陈虽然当过侦察兵,但他还是被暗算了。如果我不告诉他那辆肇事车的车牌号,老陈哪会打电话举报那个家伙,他不举报也就不会被撞伤住院了。我觉得我应该去医院看看老陈,不然我内心会感到愧疚的。在去医院的路上,我买了一篮鸡蛋,一挂香蕉。到了医院,老陈见到我后,说你看你,破费干什么啊。老陈躺在床上,一条腿打了石膏。我问他没什么事吧。他自我解嘲地笑了笑,说想不到这次马失前蹄了。他们要是明着和我干,还真不是我的对手呢。

棉田磷肥和钾肥全部基施,每年整地时,施入过磷酸钙600 kg/hm2和氯化钾225 kg/hm2。全生育期分别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缩节安化控两次,用量分别是37.5 g/hm2和60.0 g/hm2。2009年,全生育期未浇水;2010年在6月、7月各浇水1次。除处理措施外,各小区田间管理完全一致。

1.2 试验设计

2.4.1 不同施氮方式下棉花幼嫩器官Bt蛋白含量的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水平,P<0.05,;研究组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Bt蛋白含量

于2010年7月15日选定棉花当天新生的同一节位主茎叶片挂牌标记,在叶龄10、35、60、85 d(脱落为止)时取样,分别代表展开期、功能期、衰老期和脱落期的棉花叶片;8月1日选定同一果枝和节位3 mm的蕾挂牌标记,在现蕾后5、15、25 d取样,分别代表幼蕾、中蕾和大蕾;8月1日选定同一果枝和节位当天开放的花朵挂牌标记,在花后20、40、65 d取样,分别代表膨大期、充实期和吐絮期的棉铃。样品从田间取样后,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带回实验室,立即称量1.0 g鲜样,放入自封袋。先用液氮快速冷冻30 min,后转入-40℃的超低温冰箱冻存,待测Bt蛋白含量。在叶片取样时避开叶脉,蕾用整个测定,铃分成铃壳、棉纤维和种子3部分。

Bt蛋白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11],药盒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

1.3.2 棉花测产

每小区选定中间2行,调查成铃数。收获10株絮铃,测定铃重和衣分,测算产量。

1.4 数据分析

2.3.2 施氮方式对棉纤维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方式对抗虫棉叶片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

河南洛阳是中国著名历史名城,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不但牡丹文明天下,洛阳偃师的葡萄种植也享誉大江南北。

图1 施氮方式对抗虫棉叶片Bt蛋白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leaves of transgenic cotton

2.2 施氮方式对棉蕾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

幼蕾是棉铃虫的主要为害对象之一,且棉蕾有较高的脱落率,其中的Bt蛋白也随之进入土壤环境。图2表明,随着棉蕾的生长发育,其Bt蛋白的含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施氮方式对棉蕾中Bt蛋白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肥前移,棉蕾Bt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大蕾期T2除外)。方差分析表明,在幼蕾期和大蕾期,T4处理的Bt蛋白含量与其余3个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中蕾期,T4处理极显著高于T2和T1处理。

图2 施氮方式对转基因抗虫棉棉蕾Bt蛋白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bud of transgenic cotton

2.3 施氮方式对抗虫棉棉铃不同器官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将会达成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性的共识,因此思想解放永远在路上。

形成期的棉子是棉铃虫取食的器官之一,其中的Bt蛋白含量代表其抗虫性能;而棉子成熟期的Bt蛋白则成为残留物。由图5可以看出,在棉子的形成期,Bt蛋白含量极低,充实期迅速增加,至成熟期Bt蛋白含量增加更快。例如,T3处理的棉子Bt蛋白含量在充实期比形成期增加13.08倍,成熟期比形成期提高43.17倍。施氮方式对棉子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生育阶段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在前中期,氮肥施用相对均衡的T2和T3处理,棉子中Bt蛋白含量较高,氮肥前移或后移的T4和T1处理棉子中Bt蛋白含量则较低;至棉子成熟期,随着氮肥前移,棉子中Bt蛋白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例如,在成熟期,T2、T3和T4处理比T1处理的棉子Bt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8.14%、27.69%和36.33%。方差分析表明,在棉子形成期和充实期,T2、T3处理的棉子Bt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T4和T1处理;在成熟期,不同处理Bt蛋白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棉铃虫主要取食膨大期棉铃的铃壳,此期Bt蛋白的含量对抗虫较为关键;而棉铃成熟期,铃壳也是Bt蛋白残留的主要器官之一。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棉铃的生长发育,铃壳中Bt蛋白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氮方式对铃壳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生育阶段有所不同。随着氮肥前移,膨大期和充实期铃壳中Bt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T4处理除外);而到吐絮期,铃壳中Bt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在膨大期,T2、T3和T4比T1处理的铃壳Bt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9.73%、156.53%和37.16%。在吐絮期,T1、T2和 T3比T4处理的铃壳Bt蛋白含量分别增加89.50%、77.01%和76.37%。方差分析表明,在膨大期,T3处理铃壳中Bt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T1和T4处理;在充实期,T2和T3处理铃壳中Bt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T4和T1处理;至吐絮期,T4处理的Bt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余3个处理。

图3 施氮方式对棉铃铃壳Bt蛋白含量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boll hull of transgenic cotton

2009—2010年试验结果趋势一致,本文采用了2010年数据。数据采用DPS 6.55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运算,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并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伸长期的棉纤维是棉铃虫主要取食对象,此期Bt蛋白的含量对抗虫性有一定影响;而成熟期的棉纤维中Bt蛋白成为残留物。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棉纤维的生长发育,其中的Bt蛋白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至成熟期,Bt蛋白的含量极低。施氮方式对棉纤维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生育阶段有所不同。随着氮肥前移,棉纤维伸长期的Bt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至成熟期时,Bt蛋白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在伸长期,T2、T3和T4比T1处理的棉纤维Bt蛋白含量分别增加87.53%、96.96%和109.84%;至吐絮期,T2、T3和T4比T1处理的棉纤维Bt蛋白含量分别下降23.94%、26.85%和52.51%。方差分析表明,在伸长期,T1处理纤维中Bt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余3个处理;在加厚期,T3处理纤维中Bt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T4和T1处理;在成熟期,T1处理Bt蛋白的含量极显著高于T4处理。

幼叶是棉铃虫主要取食对象之一,其中的Bt蛋白含量与抗虫性能关系密切;而脱落老叶是Bt蛋白主要残留器官之一。由图1可见,随着棉花叶片的生长发育,Bt蛋白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功能期时达到高峰,在衰老期和脱落期均呈现下降趋势。施氮方式对叶片中Bt蛋白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肥前移,展开期的叶片Bt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而衰老期和脱落期叶片Bt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在展开期,T2、T3和T4比T1处理的叶片Bt蛋白含量分别增加339.18%、375.71%和651.42%。在脱落期,T2、T3和T4比T1处理的叶片Bt蛋白含量分别减少32.25%、56.14%和58.22%。方差分析表明,在叶片展开期,T4处理的Bt蛋白含量与其余3个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叶片脱落期,T1处理的Bt蛋白残留量与其余3个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说,氮肥前移可以达到增加幼叶中Bt蛋白含量,减少老叶中Bt蛋白含量的目的。

图4 施氮方式对转基因抗虫棉棉纤维Bt蛋白含量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fiber of transgenic cotton

2.3.3 施氮方式对抗虫棉棉子Bt蛋白含量的影响

成本管理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是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国的公立医院,不少院长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成本管理?

图5 施氮方式对转基因抗虫棉棉子Bt蛋白含量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on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seed of transgenic cotton

2.4 不同施氮方式下棉花Bt蛋白含量的比较

设置 4 个施氮方式(基肥:花铃肥:盖顶肥)处理,分别是:T1(0∶0.4∶0.6),T2(0.2∶0.4∶0.4),T3(0.4∶0.4∶0.2),T4(0.6∶0.4∶0)。氮肥采用尿素,施氮总量为300 kg/h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小区为7行,行宽1.2 m,行长9.0 m,小区面积为75.6 m2。供试品种为中棉所72,为转Bt+CpTI基因的抗虫杂交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两年均在4月20日地膜覆盖直播,密度37500株/hm2。

棉铃虫主要取食棉花幼嫩器官,这些器官中Bt蛋白含量与抗虫性能关系密切。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施氮方式对棉花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氮肥前移,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T4处理的铃壳和棉子除外)。例如,T2比T1处理的叶片、棉蕾和铃壳、棉纤维、棉子中Bt蛋白含量分别增加 4.49、1.19、1.80、1.88、1.70 倍。不同施氮方式对叶片 Bt蛋白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T2、T3、T4 分别比 T1处理增加4.49、4.76和7.51倍。说明氮素适度的前移有利于提高抗虫棉各器官的抗虫性能,尤其是叶片。

表1 不同施氮方式下棉花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的比值Table 1 Ratio of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young cotton organ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2.4.2 不同施氮方式下棉花老熟器官Bt蛋白含量的比较

2.3.1 施氮方式对棉铃铃壳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

创造性叛逆指的是变异文学的一种变异形式,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创造性翻译,不仅包括不同的语言形式以及句式结构的多重变化,也包括在文化层面的信息量的多样变化。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叛逆不仅包括减词法、增词法、省略等,还包括阐释法,而翻译本身就具有阐释特性,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交际行为,既有语言转换功能,也有着跨文化意义上的阐释功能,这一特点更适合于对文学作品与理论著作的翻译。然而,阐释法并不是万能的,在运用阐释法所译出的译文也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因此,在翻译《孟子》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使用创造性叛逆阐释论,保证翻译文本的准确性。

Bt蛋白主要残留在棉花的老熟器官中。从表2可以看出,施氮方式对棉花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氮肥前移,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例如,T3比T1处理的叶片、铃壳、棉纤维和棉子中Bt蛋白含量分别减少56%、7%、27%和28%。说明氮素适度的前移有利于减少棉花老熟器官的Bt蛋白含量。

表2 不同施氮方式下棉花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的比值Table 2 Ratio of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overripe cotton organ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2.5 施氮方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施氮方式对棉花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施氮前移,棉花总成铃数和铃重以及籽棉和皮棉产量有先增加趋势,T3处理达到最高,至T4处理又有所下降。其中,T2处理比T1处理的总成铃数、铃重和籽棉、皮棉产量分别增加4.72%、1.90%和6.80%、7.99%。T3处理比T1处理的总成铃数、铃重和籽棉、皮棉产量分别增加7.97%、2.94%和11.24%、12.01%。T4处理比 T1处理的总成铃数、铃重和籽棉、皮棉产量分别增加2.90%、2.42%和5.47%、6.02%。方差分析表明,T3处理的总成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的高于其它3个处理,其铃重显著高于T1处理,皮棉产量显著高于T1和T4处理。说明从产量上看,氮肥前移或后移均不利于提高产量,底肥∶花铃肥∶盖顶肥为 0.4∶0.4∶0.2 有利于棉花高产。

表3 施氮方式对对抗虫棉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methods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transgenic cotton

3 结论与讨论

3.1 棉花不同器官Bt蛋白含量的比较

众多研究表明,抗虫棉不同器官中的Bt毒蛋白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王保民等[12]和沈平等[13]报道,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远远高于蕾、花、铃。张永军等[14]报道,不同器官杀虫蛋白表达量顺序为叶>铃、花心、花萼、蕾>花瓣>苞叶。本研究着重比较了抗虫棉幼嫩器官中Bt毒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幼嫩器官的Bt蛋白含量总体表现为棉纤维>叶片>棉壳、蕾>棉子(表4),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棉铃膨大期,纤维的Bt蛋白含量最高,这对毒杀蛀食棉铃的棉铃虫较为有利;幼叶中Bt蛋白含量较高,也有利于棉铃虫的防治。

他家有一块地在对面的山巅之上。那里有着整条沟最深厚的黑土,光照时间充足,狗娃的父亲和兵子之前在那片地里种过黄豆和芝麻,收成很不错。但是,上山的路崎岖而陡峭,爬到山巅要耽误个把时辰的工夫。狗娃和兵子每次上山之前,都要带上一天的干粮和水,一直在地里劳作到太阳西下才下山回家。

表4 棉花不同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的比值Table 4 Ratio of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different young cotton organs

抗虫棉叶片、脱落的蕾铃以及收获的絮铃是Bt蛋白的主要残留器官,它们一部分在生育期间直接掉落土壤,其中残留的Bt蛋白对环境可能形成污染,一部分作为收获产品,其中残留的Bt蛋白对人畜健康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目前,对抗虫棉老熟器官的Bt蛋白含量研究较少。张顺等[7]研究了施氮量对棉花老熟器官Bt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子中Bt蛋白含量最大。本研究表明,棉花老熟器官中Bt蛋白的含量表现为棉子>叶片>铃壳>棉纤维。不同施氮方式处理下棉花成熟棉子中Bt蛋白含量达737.67—1158.66 ng/g(图5),是老熟叶片的 15.90—22.35 倍,是成熟铃壳的 30.50—47.48 倍,是成熟棉纤维的 48.49—68.37 倍(表 5)。尽管目前研究表明,棉子中Bt蛋白对食品生产无明显影响[15-17],但仍缺少长期研究结果。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虫棉棉子用于食品生产的安全性研究,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本研究还表明,棉纤维中Bt蛋白残留量仅有10.79—22.72 ng/g(图 4),对人类衣着较为安全。

表5 棉花不同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的比值Table 5 Ratio of the content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different overripe cotton organs

3.2 施氮方式与棉花器官Bt蛋白含量

目前,施氮方式对抗虫棉器官Bt蛋白表达和残留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表明,施氮方式对棉花幼嫩和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影响。总体表现为随着氮肥前移,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对叶片Bt蛋白含量影响更为明显。随着氮肥前移,棉花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则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说明氮肥适度前移有利于减少棉花老熟器官的Bt蛋白含量。本研究还表明,施氮方式对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大于对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的影响。因此说,种植抗虫棉时,可通过氮肥适度前移,一方面,增加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提高棉花的抗虫性能;另一方面,降低老熟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的潜在风险,缓解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3.3 施氮方式与棉花产量

氮素运筹是调控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18]。马宗斌等[19]在黄河流域进行棉花盆栽试验,设3个氮肥基施和追施比例(分别是2∶1、1∶1和 1∶2)。结果表明,基追比为 1∶2处理的皮棉产量分别比 1∶1和 2∶1处理增加3.66%和7.33%。Yang等[20]在长江流域试验将常规的施氮方法(氮肥300 kg/hm2,基肥∶开花期∶盛花期为30%∶40%∶30%)改变为施氮量225 kg/hm2,基肥∶开花期∶盛花期为0%∶40%∶60%。结果表明,后者可提高棉花生物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本研究表明,棉花施氮量为300 kg/hm2,采用基肥∶花铃肥∶盖顶肥为0.4∶0.4∶0.2的施氮方式可获得最高产量,比其余3种施氮方式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4.15%—11.24%和3.73%—12.01%。这一结果与马宗斌等[19]在黄河流域的试验结果接近,但与Yang等[20]在长江流域的试验结果不同,可能原因是长江流域较黄河流域生育期长,棉花生长期间温度高、雨量大,氮肥适当后移有利于提高产量,而在黄河流域棉区,氮肥后移可能会造成棉花减产,同时,还有可能减少幼嫩器官中Bt蛋白含量,降低棉花的抗虫性能,另一方面,提高老熟器官中Bt蛋白含量,增加对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的风险。

[1]James C.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2011.ISAAA Brief No.43.ISAAA:Ithaca,NY,USA,2011.

[2]Wu K M,Lu Y H,Feng H Q,Jiang Y Y,Zhao J Z.Suppression of cotton bollworm in multiple crops in China in areas with Bt toxin-containing cotton.Science,2008,321(5896):1676-1678.

[3]Liu C X,Li Y H,Gao Y L,Ning CM,Wu K M.Cotton bollworm resistance to Bt transgenic cotton:a case analysis.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2010,53(8):934-941.

[4]Lu Y H,Wu K M,Jiang Y Y,Guo Y Y,Nicolas D.Widespread adoption of Bt cotton and insecticide decrease promotes biocontrol services.Nature,2012,487(7407):362-365.

[5]Xue X P,Wang J G,Guo WQ,Chen B L,You J,Zhou Z G.Effect of nitrogen applied levels on the dynamics of biomass,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ecovery rate of cotton after initial flowering.Acta Ecologica Sinica,2006,26(11):3631-3640.

[6]Dong H Z,Li W J,Eneji A E,Zhang D M.Nitrogen rate and plant density effects on yield and late-season leaf senescence of cotton raised on a saline field.Field Crops Research,2012,126:137-144.

[7]Zhang X,Zhang L,Ye GY,Wang Y H,Chen Y,Chen D H.The impact of introducing the Bacillusthuringiensis gene into cotton on boll nitrogen metabolism.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07,61(2):175-180.

[8]Chen D H,Ye GY,Yang CQ,Chen Y,Wu Y K.Effect of introducing Bacillusthuringiensis gene on nitrogen metabolism in cotton.Field Crops Research,2005,92(1):1-9.

[9]Zhang S,Chen G,Fang WP,Ma Z B,Xie D Y,Li L L,Zhu W.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s on expression and degradation of Bt-protein in transgenic cotton.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2011,26(6):148-153.

[10]Dai J L,Dong H Z,Duan L S,Li Z H,Lu H Q.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Bt cotton growth and Bt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leaves under salinity stress.Cotton Science,2012,24(4):303-311.

[11]He Z P.Experimental Guide on Chemical Control in Crops.Beijing:Bei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1993:60-68.

[12]Wang B M,Li Z H,Li B,Tian X L,Duan L S,Zhai Z X,He Z P.Content and express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transgenic cott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02,10(3):215-219.

[13]Shen P,Lin K J,Zhang Y J,Wu K M,Guo Y Y.Seasonal express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secticidal protein and the control to cotton bollworm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ransgenic cotton.Cotton Science,2010,22(5):393-397.

[14]Zhang Y J,Wu K M,Guo Y Y.On the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the contents of Bt insecticidal protein and the resistance of Bt transgenic cotton to cotton bollworm.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2001,28(1):1-6.

[15]Shen F F,Han X L,Fan SL.Changes in microbial flora and bacterial physiological group diversity in rhizosphere soil of transgenic Bt cotton.Acta Ecologica Sinica,2004,24(3):432-437.

[16]Li X G,Liu B,Cui J J,Liu D D,Ding S,Gilna B,Luo J Y,Fang Z X,Cao W,Han Z M.No evidence of persistent effects of continuously planted transgenic insect-resistant cotton on soil microorganisms.Plant and Soil,2011,339(1/2):247-257.

[17]Jiang L J,Tian X L,Duan L S,Li Z H.The fate of Cry1Ac Bt toxin during oyster mushroom(Pleurotus ostreatus)cultivation on transgenic Bt cottonseed hulls.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8,88(2):214-217.

[18]Ma Z B,Xiong S P,He J G,Ma X M.Effects of nitrogen forms on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under cultivation of contrasting wheat cultivars during booting and grain filling period.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28(4):1544-1551.

[19]Ma Z B,Fang W P,Xie D Y,Li L L,Zhu W.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base and topdres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leaf senescence and yield of insect-resistant hybrid cotton.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2008,28(10):2062-2066.

[20]Yang G Z,Tang H Y,Nie Y C,Zhang X L.Responses of cotton growth,yield,and biomass to nitrogen split application ratio.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1,35(3):164-170.

参考文献:

[3]刘晨曦,李云河,高玉林,宁长明,吴孔明.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花的抗性机制及治理.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40(10):920-928.

[5]薛晓萍,王建国,郭文琦,陈兵林,尤军,周治国.氮素水平对初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生态学报,2006,26(11):3631-3640.

[9]张顺,陈刚,房卫平,马宗斌,谢德意,李伶俐,朱伟.施氮量对抗虫棉Bt蛋白表达和降解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11,26(6):148-153.

[10]代建龙,董合忠,段留生,李振怀,卢合全.施氮肥对盐胁迫下Bt棉生长和叶片Bt蛋白含量的影响.棉花学报,2012,24(4):303-311.

[11]何钟佩.农作物化学控制实验指导.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60-68.

[12]王保民,李召虎,李斌,田晓莉,段留生,翟志席,何钟佩.转Bt抗虫棉各器官毒蛋白的含量及表达.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2,10(3):215-219.

[13]沈平,林克剑,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转Bt基因棉不同品种杀虫蛋白季节性表达及其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棉花学报,2010,22(5):393-397.

[14]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转Bt基因棉花杀虫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及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植物保护学报,200l,28(1):1-6.

[15]沈法富,韩秀兰,范术丽.转Bt基因抗虫棉根际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的变化.生态学报,2004,24(3):432-437.

[18]马宗斌,熊淑萍,何建国,马新明.氮素形态对专用小麦中后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28(4):1544-1551.

[19]马宗斌,房卫平,谢德意,李伶俐,朱伟.氮肥基追比对抗虫杂交棉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0):2062-2066.

猜你喜欢

抗虫棉施氮氮肥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基因工程方法让天敌昆虫保护有了依据
抗虫棉的故事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均匀施氮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
正确看待抗虫棉的抗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