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药品安全:消磨“舌尖上的中国”的味蕾

2013-12-20

决策 2013年6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投毒味蕾

“假羊肉”、“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出,是机构改革后的一大考验和挑战。从给黄瓜涂避孕药、拿老鼠肉造假羊肉、用神农丹种生姜,到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的镉米事件,菜、佐料、主食无一幸免。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炮制毒大米的天天吃着漂白馒头,做馒头的吃了苏丹红西红柿,种西红柿的菜农给孩子喝了问题奶……如此恶性循环,食品行业相互“投毒”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不投毒”反而似乎难以生存。面对食品药品的渐渐沦陷,中央也积极作为,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掺假羊肉和毒生姜问题提出要求,并表示“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5月16日,在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划财务司负责人王小岩也指出,中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问题很突出。

一系列食品药品问题新闻屡现报端,网友@诗人潘婷调侃称“早上补点宇宙真理,中午吃点中国特色提高免疫力食品,下午吸点上层空气喝杯咖啡,晚上做一两个中国梦。”嬉笑怒骂间将国人在食药品问题上的尴尬之境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前有赴港抢奶粉,新一轮赴港抢大米是否成真?一波又一波的棘手问题呈井喷之势倒灌心底,冲击公众的信任与信心,也消磨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味蕾。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如同悬挂在中国民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成果的背后,还面临“集体服毒”的危机。民众不禁质问监管部门何在?监管制度缺失谁之过?食品安全触碰着民众的敏感神经,也损伤着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得过且过”之心态再也不能与民众的呼声相抗衡,于是乎公信力如“多米诺骨牌”瞬间崩塌。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中国投毒味蕾
味蕾大作战
味蕾贵州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八月,跟着味蕾去旅行!
投毒凶手
把投毒看作“开玩笑”是情感荒漠化表现
Kaminsky域名系统缓存投毒防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