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业发展的探讨

2013-12-18张笑玎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青岛市银行业蓝色

张笑玎 邓 岩

(山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自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下简称为“蓝区”)就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蓝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海陆统筹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区,面临繁重的建设任务,需要数额庞大的建设资金,且蓝区的大部分产业都是战略新兴产业,具有知识密集、资本密集、技术产品高端等特点,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事实上,蓝区现有银行体系所供给的服务和金融产品远远无法满足这些迅速增长的各层次的金融需求。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蓝区银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内经济金融发达区域相比,蓝区“经济强区、金融弱区”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总量上讲,截至2012年末,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包括滨州全市)为27163.6亿元,占全省的49.0%;本外币贷款余额21705.78亿元,占全省的50.6%;此外,本该引领全省经济金融发展的蓝区,金融相关率指数(FIR=存、贷款余额之和/GDP)为193%,反而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7%,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2%。从地区结构上讲,蓝区内各地之间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布极不均衡,且各地间银行业的规模与发展水平均落差极大。从业务结构上讲,传统银行业务占绝对主导地位,而适应“蓝色经济”特定需求的创新型金融工具严重缺乏。截至2012年底,蓝区整体的存款/GDP为107%,贷款/GDP为86%,均略低于全省111%和86%的平均水平。以上数据粗略表明蓝区内可供利用和已实际利用的金融资源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情况恰恰与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及蓝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度领先于全省其他地区形成强烈反差。银行业配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蓝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向实体经济供给有效的金融支持。

银行业所供给的服务和金融产品是蓝区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条件,而蓝区战略的实施,为区内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高效的载体,同时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蓝区在未来十年要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资金需求总额将达到115354亿元,而根据蓝区现有资金供给能力进行的预测表明,“十二五”期间其资金供给能力约为103481亿元,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的缺口将高达11873亿元[注]资料来源: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2011年重大招标课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项目编号:2011zd003)的课题报告。。因此,“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政府从政策上进行强力驱动,以建设“蓝色银行体系”为目标,完善蓝区银行业的配置,增强其服务和金融产品的供给能力,使之成为蓝区发展资金的有力保障。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业配置不足探析

山东半岛是银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但与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相比,银行业的配置(供给)还是与快速增长的各层次金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各地市银行业的发展差距悬殊

首先,蓝区各地之间银行业的规模与发展水平均呈现出较大差异。一个地区的存贷款余额是反映该地区金融资源总量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表1所示,截至2012年底,青岛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818.33亿元和8632.84亿元,不仅在蓝区内遥遥领先,而且在山东省也位居首位。蓝区内,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最小的是日照市,2012年其GDP为青岛市的1/5,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却都仅仅只有青岛市的1/7,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照市和青岛市银行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一个地区的金融相关率指数反映该地区可供利用和实际利用金融资源的能力强弱。蓝区内,2012年金融相关率指数最高的仍然是青岛市,达到252%,在区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东营市的金融相关率指数最低,只有140%,比青岛市低1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蓝区内各地之间可供利用和实际利用金融资源的能力差异巨大,而这与各地银行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有很大关系。

表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存贷款情况及金融相关率(2012年末)

数据来源: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其次,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布极不均衡。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密集度最高的是青岛市,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辖区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41家。2012年,青岛农商银行开业,釜山银行青岛分行和德意志银行青岛分行2家外资银行获批筹建,同年,崂山交银与城阳珠江2家村镇银行也顺利开业,至此,青岛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而与青岛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滨州市,只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14家[注]数据来源:实地调研。,成为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密集度最低的地区。就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布而言,虽然少数开始实现渠道下沉,已经将网点向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扩张,但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县域则很少,村镇银行的覆盖面也仍然不足。

(二)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受诸多限制、发展缓慢

首先,蓝区内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速度过于缓慢。目前,山东省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规范还有非常严格的地方性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加之繁琐的审批程序,导致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受到多重限制。区内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青岛市在2010年全年中也只获批新增10家金融机构,区内其他地区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速度则更为缓慢。从蓝区内银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速度过于缓慢,势必造成区内银行业整体发展的滞后,从而导致蓝区内其他产业不得不面临资金缺口和金融服务缺口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不但无法有效地提供蓝区发展所必须的业务支持,反而成为蓝区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克服的瓶颈,进一步约束了蓝区的整体发展。

其次,区内外资银行的引入过于缓慢。外资银行的入驻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开放程度,不仅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带来新理念,如服务精神、管理理念、投资理财方面的创新及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能够提升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然而,蓝区入驻的外资银行寥寥无几。据统计,2010年全年蓝区没有引入任何一家外资银行,2011年蓝区中仅有青岛市引入2家外资银行。截至2012年底,青岛市外资银行(含批筹2家)数量为13家。烟台引入外资银行2家,威海批筹1家,而其他地区至今尚未引入外资银行,显然,现有外资银行在蓝区内的分布也是极不均衡的。因此,就蓝区整体而言,外资银行入驻本应带来的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并没有显现出来,至于促进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服务效率的改进,以及对优化蓝区金融环境、助力蓝区企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三)区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小、实力弱

从整体上看,蓝区内的银行体系比较完善。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均已在蓝区内设有分支机构,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区内也设有比较完善的机构体系。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蓝区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岛市,虽然少数已向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等地扩张,但仍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县域机构很少,并且区内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规模小、实力弱,能够供给的服务和金融产品极为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蓝色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各层次的金融需求。

蓝区内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只有恒丰银行一家总部设在区内(烟台市),并且资产总额偏小,截至2012年底,恒丰银行在全国仅设13家分行,其中只有青岛分行与烟台分行两家位于蓝区内;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简称浦发银行),目前已在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外的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设了37家一级分行,共824个网点,海口分行已获得银监会的筹建批复,已经架构起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格局[注]数据来源:浦发银行官方网站http://www.spdb.com.cn。。相比之下,无论是分支机构的数量与分布,还是规模与实力,恒丰银行都相差甚远。而蓝区内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全部是分支行一级的机构,规模更小、实力更弱,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蓝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蓝区极度缺乏以服务蓝色经济为主要功能的跨区域、主导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明显滞后

目前,蓝区内共有6家城市商业银行,是区内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均存在个体规模不足,市场份额偏小等问题,尽管大部分实现了跨区域经营,但是对外部市场的影响力仍然非常微弱。具体表现在:

第一,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蓝区内缺乏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就整体而言,截至2011年末,蓝区内六家城市商业银行存款总额为2284.81亿元,仅占区内存款总量的9.79%;贷款总额为1496.92亿元,仅占区内贷款总量的8.04%。从个体来看,蓝区内城市商业银行实力较弱,缺少强有力的地方法人机构,且规模普遍偏小、市场份额有限。2011年末,规模最大的青岛银行在区内银行业存贷款市场的份额只有2.58%和1.84%;资产规模最小的东营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只有0.94%和0.83%[注]以上百分比数据均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据计算得到。。极为有限的市场份额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在蓝区内缺乏足够的市场影响力。

第二,经营区域方面,蓝区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虽然除烟台银行外,都已经迈出了跨区域经营的步伐,但是跨区域经营发展过于缓慢,主要业务大多仍然局限于本地。青岛银行在蓝区内其他地区只设有2家分行,即东营分行与威海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在蓝区内其他地区也只设2家分行——青岛分行与烟台分行;潍坊银行、日照银行分别在区内的青岛市设有1家分行;东营银行在滨州设有1家分行;烟台银行甚至尚未实现跨区域经营。至今蓝区内的城市商业银行没有一家实现网点全覆盖,没有一家在蓝区内具备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表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商业银行概况(截至2011年末) 单位:亿元

图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截至2011年末) 单位:亿元

第三,青岛银行最初是作为我国首批城市商业银行而设立的,也是山东半岛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当前,青岛银行正在努力以服务蓝区发展为方向,尝试打造特色鲜明的“蓝色银行”。然而事实上,青岛银行在打造“蓝色银行”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青岛银行目前已设立52家分支机构,但蓝区内仅有东营分行与威海分行两家。截至2012年末,青岛银行总资产1016.5亿元,各项存款76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7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9.19亿元[注]数据来源:青岛银行网站http://www.qdccb.com/qyxx/yxgk/index.shtml。。尽管,已是山东省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但无论是分支行数目还是资产规模或存贷款总额,青岛银行都与国内实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相差甚远。

(五)银行业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蓝区特色的金融工具

虽然蓝区内的银行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但是相对于蓝色经济迅速增长的各层次金融需求来说,目前银行业供给的服务和金融产品仍过多地集中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专门针对蓝色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工具非常缺乏,且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蓝色经济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增长速度。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上看,蓝区内的商业银行在服务蓝色经济的具体银行业务上具有极高的趋同性,很容易产生风险的积累与集中,也很容易形成金融服务供求缺口,不利于蓝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从工具种类上看,针对蓝区发展特色的金融工具仍然严重缺乏。抵押物创新滞后给蓝区内各企业贷款融资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蓝色经济产业获得贷款的有效抵押品较少,一方面,动产在蓝色经济产业资产中占比非常高,而蓝区内的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开展船舶等动产抵押业务,蓝色经济产业获得的贷款超过90%为信用担保贷款或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抵押贷款;另一方面,蓝色经济产业可用于贷款抵押的机器设备多属专用设备,其抵押率相对较低,大多仅在25%-60%[注]王宝运、冯怡:《金融支持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此外,海域使用权的抵押也仅仅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未发展成熟,虽然已无法律障碍,但由于金融机构的认知程度较低、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还不够规范、不够明确,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没有开展这一业务。因此,蓝区内许多涉海企业和个人是以船舶等为抵押从香港或境外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故而区内商业银行一直未能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三、改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业配置的政策建议

推动蓝区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银行业作支撑,而加快银行业发展,不断加大银行业对蓝色经济的支持力度,不仅能推动蓝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将带动蓝区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改善蓝区银行业的配置(供给):

(一)统筹规划蓝区银行业发展

有效增加蓝区银行业供给的重中之重是构建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地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合理搭配、分层服务的有序体系。

银行业应当作为蓝区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而积极参与进来,蓝区也应当把改善银行业配置(供给)纳入蓝区发展全局,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同时将银行业作为蓝区的重点产业之一来进行规划和发展,制定专项产业支持政策。成立以省政府为领导,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为协调,以省及相关各市金融办和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蓝区银行业推进办公室,制定蓝区银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地区布局,有步骤、分阶段地统筹推进规划的实施。

充分利用蓝区中银行业相对发达的青岛市的既有优势,发挥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断聚集金融能量,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将其打造成蓝区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乃至全国金融中心,以带动区内其他地区银行业的迅速发展。

(二)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供给各类银行服务的主体,只有充分竞争的银行体系才能够提供完善的银行服务,而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不断扩大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吸引更多高级专业人才,有利于蓝区银行业形成良性竞争,并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支持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在蓝区内设立各级分支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措施广泛吸引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蓝区,实现区内银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引进对象主要包括尚未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部分经营状况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

具体措施包括:适当降低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标准;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区内新设、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或者在区内建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不断加强蓝区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借助外力争取更多业务准入和试点资格。

(三)积极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区内中小城市的发展

应当积极推动蓝区内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分支机构由青岛市延伸到区内的其他城市,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域城市,尽快建立起覆盖整个蓝区的机构网络,为区内的企业和居民供给更具竞争力的现代银行业服务。

对于目前唯一一家总部设在区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恒丰银行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鼓励其在蓝区内外甚至境外依法新设、增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扩大影响力;继续保持并逐渐扩大与兴业银行等银行同业的合作,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各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合作打造“银银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以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重点扶持区内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四)以“蓝色金融”为支撑点大力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以“蓝色金融”作为支撑点,从业务特色和机构设置等多方面大力推动蓝区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第一,继续增加对蓝色银行——青岛银行的业务支持,以推动其在“蓝色经济”及相关领域内做出特色,并做强实力,成为区内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银行;第二,鼓励和支持青岛银行加快推进在蓝区内的机构布局,尽快实现网点的全覆盖,以增强其金融辐射能力,并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支持,逐步将青岛银行改造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以青岛银行为主体,整合蓝区内的地方金融资源,探索组建包括银行、金融租赁、消费信贷、信托等多种金融形态的专业服务蓝色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进一步加强对县域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从而更全面、更高效地服务于蓝区建设。

(五)加强蓝色金融创新,增强银行业对蓝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蓝区银行业应当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和工具创新,不断增强信贷资金对蓝色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创新方式,为重点工程、骨干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等提供贷款支持,进一步扩展和提升银行业服务蓝色经济的功能领域和功能层次。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蓝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蓝区银行业必须针对海洋经济各产业的特点,加强产品创新,加大对海洋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促进蓝色经济各产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针对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授信,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对蓝区内的中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简化贷款流程,并重点推出可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多户联保贷款和可循环信用贷款,不断创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体系;积极开发航运金融产品创新,开发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融资、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等产品和服务。

猜你喜欢

青岛市银行业蓝色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蓝色使命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蓝色的五月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