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旱塬区春播大豆引种试验初报

2013-12-17薛福元辛春晖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泾川县生育期大豆

薛福元,辛春晖

(甘肃省泾川县种子管理站, 甘肃 泾川 744300)

大豆是陇东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大豆的需求量和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选择适合该生态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2012年甘肃省泾川县种子管理站对引进的7个大豆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大豆品种中黄39、中黄41、对照品种中黄30(CK)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冀豆12、冀豆17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提供,晋豆23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NK-1、NK-2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省泾川县荔堡镇大寨村,东经107°57′,北纬35°44′,年平均降水量553.4mm,平均气温10.4℃。试验地土壤质地为黑垆土,pH 8.34,含有机质13.18 g/kg、全氮0.96 g/kg、速效氮10.87 mg/kg、速效磷 (P2O5)5.53 mg/kg、速效钾(K2O)1.10mg/kg。

1.3 方法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4m2(6m×4m)。每小区种8行,每行50株,株距12 cm,行距50 cm,种植密度166 675株/hm2。小区间距50 cm,走道50 c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试验于2012年4月15日采用全膜(地膜厚0.008mm、幅宽120 cm)覆土穴播栽培,人工点播,播深3 cm。播前结合浅耕施农家肥60 000 kg/hm2、尿素(N 46%)26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P2O512%)1 000 kg/hm2,其余管理同大田。观察记录各生育期的生长变化,每小区取中间1行调查株高、分枝数、荚长等,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样20株考种。按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为90~102 d,其中对照品种中黄30的生育期最短,为90 d,其余依次是中黄39、NK-1、冀豆12、NK-2、冀豆17、晋豆23、中黄41, 分别为 92、93、94、95、96、97、102 d,较对照分别晚熟2~12 d。

2.2 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株高除中黄39和冀豆12低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以中黄41最高,为37.2 cm,较对照高10.4 cm;其次是NK-2、NK-1、冀豆17、晋豆23,分别为33.7、30.7、30.0、28.3 cm,分别较对照高6.9、3.9、3.2、1.5 cm。分枝数除NK-2较对照减少0.7个/株外,其余品种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以中黄41最高,为5.0个/株,较对照增加3.2个/株;其次是冀豆12,为3.8个/株,较对照增加2.0个/株;其余依次是冀豆17、中黄41、晋豆23、NK-1,分别为3.3、2.6、2.5、2.3个/株,较对照分别增加0.5~1.5个/株。荚长除中黄39、NK-1、晋豆23比对照短,NK-2与对照相同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长,其中以冀豆12和冀豆17最长,均为4.7 cm,均较对照增加0.2 cm;其次是中黄41,为4.6 cm,较对照增加0.1 cm。

表1 参试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

2.3 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的结荚数比对照多0.2~24.3个/株,其中以中黄39最多,为48.0个/株,较对照增加24.3个/株;其次是冀豆12,为39.6个/株,较对照增加15.9个/株;其余品种依次是冀豆17、晋豆23、NK-1、NK-2、中黄41,分别为38.8、36.1、33.5、30.2、23.9个/株,较对照分别增加15.1、12.4、9.8、6.5、0.2个/株。荚粒数除中黄41、冀豆12、晋豆23分别为2.4、2.3、2.3粒/荚少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百粒重除冀豆12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以中黄41最重,为21.70 g,较对照减少1.04 g;其余依次是晋豆23、NK-1、NK-2、中黄39、冀豆17,分别为20.64、20.61、20.46、18.20、17.70 g,较对照分别减少2.10、2.13、2.28、4.64、5.04 g。

2.4 产量

由表2可知,以中黄39的折合产量最高,为4 366.67 kg/hm2,比对照增产87.1%;中黄41折合产量最低,为2 075.10 kg/hm2,比对照减产11.1%;其余依次为冀豆12、冀豆17、NK-2、NK-1、晋豆23,折合产量分别为3 462.50、3 091.67、3 087.50、2 991.67、2 854.17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8.4%、32.5%、32.3%、28.2%、22.3%。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中黄39与其余品种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冀豆12与冀豆17、NK-2、NK-1、晋豆23差异不显著,与中黄41和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参试大豆品种的经济性状

3 小结

在泾川县旱塬地条件下,中黄39折合产量最高,为4 366.67 kg/hm2,比对照增产87.1%;其次是冀豆12、冀豆17、NK-2、NK-1、晋豆23,折合产量分别为3 462.50、3 091.67、3 087.50、2 991.67、2 854.17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8.4%、32.5%、32.3%、28.2%、22.3%。上述品种田间表现生长整齐,综合性状好,可在泾川及相同生态区域示范种植。

猜你喜欢

泾川县生育期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不同生育期遮荫淹水对烤烟形态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