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繁、简化问题综述

2013-12-12任秋芬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繁体字汉字文化

任秋芬

汉字繁、简化问题综述

任秋芬

汉字的繁、简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的发表,标志着汉字简化运动的开始。由于在推行汉字简化过程中,存在繁简字不能一一对应、繁简混用、同音替代等一些问题,一批人提倡恢复繁体字。这样繁简之争由此产生,并且只要繁体字和简体字共存,这个争论就会一直存在下去。以周有光为代表,提倡简化字,认为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主流,简化字符合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以申小龙为代表主张恢复繁体字,认为简体字隔断了文字的传承,也不利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以任继愈、袁晓园为代表提倡“识繁写简”,认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可以共同发展。本文旨在列举各家观点,从而使汉字繁、简化的研究在广度、深度、创新方面进一步发展。

简体字 繁体字 识繁写简

一、提倡简体字,反对繁体字

1920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减省汉字笔画底提议》,①提倡简体字,这样简体字运动就逐渐开始了。随后1956年发表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编制了《简化字总表》;1977年又发表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施行其中一表;1980年,王力等人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上提出了《关于研究和制定标准现代汉字表的建议》和《制定标准汉字表的科研计划》,主要是针对汉字字数多、笔画繁、读音乱、检索难的问题,提出了“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的“四定原则”,规范了汉字的使用。1986年,国务院指示废除《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同时重新发表了略作调整的《简化字总表》。这样的一系列行政措施,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实际的使用和习惯,以至于出现了繁简混用、同音假借等很多问题,一些以繁体字为书写习惯的人针对简体字的各种弊端,提出了恢复繁体字的号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为了维护简化字的成果,积极地做出了回应。

周有光在《〈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结果》中指出:“中国大陆已经进入了‘简化字时代’,时期长达三分之一的世纪”,[1]认为简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他还在《同舟共进》发表《“汉字风波”一夕谈外一则》中针对政协委员们的“废简复繁”提案给予了回答:“古本《大学》,一开始就有简化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连五个简化字‘后’,古人早已用简化字继承古书了。 ”[2]

许嘉璐在《汉字文化》上发表《关于汉字简化问题答台湾学者问》回答傅永和关于汉字应何去何从的问题:“大陆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适度的简化。为什么呢?因为文字的演变,从甲骨、金文、大篆、小篆,直到隶定以后变楷书,都是在不断简化。这不以人的意志为准,老百姓写的时候就自动简化了,所以为了书写的方便,在不破坏汉字的原则、规格的前提下,适当的简化应该是允许的,但是这种简化,不能从上而下,应该在老百姓通行了之后,再来把它规范化。”[3]他认为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由于在实施中没能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日常使用,而是自上而下颁布一些方案和《简化字总表》,从而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因此,我们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优化简化汉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朱德熙在《关于汉字的优点和缺点》一文中认为:“汉字本身就有一种简化趋势。不管我们是否人为地去制定简化字,总会不断地有一些新的简化字出现。有的保存下来,有的被淘汰……目前应该让简化字稳定下来,不要再继续制订新的简化字。过去公布的简化字里,有的不太合理,那也只能将错就错。要是再改来改去,那就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 ”[4]

综上所述,汉字简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提倡简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过度的省简、繁简转化混乱等。苏培成在《重新审视简化字》一文中也同样认为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他指出:“汉字简化是中国语文改革的一部分。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汉字简化符合这个总趋势,符合人们使用文字时避难就易的总要求。”[5]从总体上来说,汉字简化工作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对现有简化字存在的某些缺点和不足,要适度地进行调整。同时,他也认为简化字的字形尽量不要做调整,“从宏观说,汉字要保持稳定,加大对传统写法的继承性,也就是尽量保持与港台写法的一致性……要做好汉字简化工作一定要审时度势,逆潮流而动难以成功”。[5]

二、恢复繁体字,反对简体字

简体字给阅读古典书籍带来困难,阻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阻隔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还有繁简转化造成的混乱现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一些人开始倡导恢复繁体字,反对继续使用简化字。以申小龙为代表认为“汉字简化不仅造成目前社会用字繁琐、困难和混乱,而且直接影响了海内外的交流”。[6]李敏生在《汉字文化》发表了《关于繁体字问题》,他认为:“繁体字广泛应用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是适应改革开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统一祖国大潮,适应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而出现的,完全是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7]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繁体字,有些牌匾经历了那么多年,仍然使用繁体字。例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醫藥大廈、當鋪等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黄宏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将中国的根传承下去。在2009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又一次递交了《关于分批停止使用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在一定时期内分批地停止使用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即与港澳台使用同一种繁体字。尽管这些政协委员不是汉字学家,也没有对简化字和繁体字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但他们提出恢复繁体字的主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繁体字的需求。

恢复繁体字,解决了汉字简化存在的问题;恢复繁体字,海峡两岸使用同样的文字,也有利于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恢复繁体字,能够充分识读古典书籍,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文化。由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用繁体字输入并不影响计算机处理的速度。这些方面都表明,繁体字有它存在的空间和价值,繁体字不应该被消灭。

三、“识繁写简”增繁为别,化简为用

针对有些人提倡使用简化字,有些人主张恢复繁体字,这种争执一直持续至今的现象,任继愈先生提出了“识繁用简”、袁晓园先生提出了“识繁写简”的观点。

1989年袁晓园先生提出了“识繁写简”的观点,主张把“繁体字作为印刷体,把简体字作为手写体”,[8]这样的主张遭到提倡简化字的人的激烈反击。1992年袁晓园对“识繁写简”做出了新的解释,即“以繁体字为正体的地方,允许印刷一些简体字读物;以简体字为正体的地方,允许印刷一些繁体字读物”。[9]

聂鸿英在《汉字“识繁写简”随感》一文中认为:“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使用简化字简便快速省时,有利于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生活需要。从文字的来源角度看,繁体字更接近构字的原意,它更能代表汉字的源流,人们可以更好地看到汉字的构字特点。”[10]由此可以看出繁体字和简体字各有利弊,他们的相互存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的。

丁艳、陈颖聪在《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浅谈繁体字与简化字》中认为:“简化字和繁体字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不可或缺。从理解、认读来看,繁体字更能体现造字本意;从书写、记忆来看,简化字更胜一筹;从文化交流、传播来看,繁体字主要承载古文化;而现在连国际社会也推广简化字;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简化字符合汉字发展自身的趋势……简化汉字的目的是利于书写而不是为了消灭繁体字及其书法艺术,不是为了消灭繁体字负载的汉字文化。”[11]许嘉璐在《汉字文化》上发表《关于汉字简化问题答台湾学者问》中也赞成简化字和繁体字共存。“并存不单单是为了与台湾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了典籍。现在一般的大学生,包括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对繁体字的书,读不来,因为他从小就接受简体字的训练。”[3]可见,繁体字的存在有它的使用价值,它是我们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桥梁,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不能忽略繁体字的认读。

总之,简化是汉字的趋势和潮流,简化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认读,规范使用汉字,并不是为了打击和消灭繁体字;繁体字起到沟通中国传统文化桥梁的作用,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化。简体字和繁体字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一直存在,繁体字和简体字本身无优劣之分,我们要充分利用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长处,为我们的社会化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服务。

注释

①钱玄同.减省汉字笔画底提议[J].新青年,1920,7(3).

[1]周有光.《汉字简化方案》的推行结果[J].语文建设, 1989(5).

[2]周有光.“汉字风波”一夕谈(外一则)[J].同舟共进, 2010(7).

[3]许嘉璐.关于汉字简化问题答台湾学者问[J].汉字文化,1990(2).

[4]朱德熙.关于汉字的优点和缺点[J].汉字文化,1989 (Z1).

[5]苏培成.重新审视简化字[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

[6]申小龙.我观汉字简化[N].文汇报,1989-3-7.

[7]李敏生.关于繁体字问题[J].北京:汉字文化,1992 (42).

[8]袁晓园.识繁写简书同文字共识互信促进祖国和平统一[J].北京:汉字文化,1989(21).

[9]袁晓园.论“识繁写简”与“文字改革”——答吕叔湘等先生[J].汉字文化,1992(2).

[10]聂鸿英.汉字“识繁写简”随感[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11]丁艳,陈颖聪.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浅谈繁体字与简化字[J].安徽文学,2010(1).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猜你喜欢

繁体字汉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哈哈镜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冯小刚建议让繁体字回归课本
不孕不育等2则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