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某斑岩型钼矿提高选矿指标试验研究

2013-12-12刘国英郭文军祖述宇

地质找矿论丛 2013年3期
关键词:辉钼矿原矿收剂

刘国英,郭文军,祖述宇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天津 300181)

0 引言

我国钼矿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其生产量和消费量于2008年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1-2]。我国拥有大中小型钼选矿厂100多座,年处理能力3 500×104t以上,但在钼矿选矿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如钼精矿回收率偏低,目前只有金堆城大型钼选矿厂回收率能达到85%以上,而有些钼选厂回收率甚至低于60%;钼精矿品质普遍不高,大多数选矿厂生产的钼精矿含钼为45%~51%,极易造成资源浪费[3]。

河北省某钼矿为单一斑岩型钼矿,针对该矿矿石特点,作者采用综合用药制度,选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该矿钼精矿的回收率和品级,并节约了生产成本。

1 原矿矿石性质

1.1 原矿光谱分析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见表1。

1.2 原矿多元素分析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该斑岩型钼矿床中仅钼达到可选品位,其他伴生组分均未达到综合回收的品位。

1.3 原矿钼的物相分析

原矿钼的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钼矿物中96.67%为硫化矿,采用浮选可有效回收钼。

1.4 原矿矿物组成及其特征

该斑岩型钼矿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

表1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Table 1 Semi-quantitative spectral analysis of crude ore

表2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Table 2 Multi-elements analysis of crude ore

表3 原矿钼的物相分析结果Table 3 Analysis of molybdenum minerals of crude ore

(1)辉钼矿:构造为浸染状、裂隙充填状,结构为鳞片状、叶片状、蠕虫状、针状、羽毛状。辉钼矿主要与石英成连生体,呈锯齿状接触;部分与黄铁矿连生,不规则沿裂隙充填接触;与黄铜矿呈交代或裂隙充填接触;与磁黄铁矿、闪锌矿呈包裹状接触;与磁铁矿呈沿裂隙充填或交代接触。辉钼矿单晶体粒度一般为(0.03~0.09)mm×(0.06~0.12)mm,最大(0.09~0.12)mm×(0.24~0.30)mm,最小(0.03~0.09)mm×(0.006~0.003)mm。辉钼矿往往于(0.06~0.04)mm就开始单体解离,但一般在0.01~0.003mm单体解离较好。

(2)黄铁矿:多为自形晶、半自形晶,次为他形粒状,部分黄铁矿具碎裂及融蚀现象。局部被脉石融蚀呈港湾状。黄铁矿与辉钼矿、磁铁矿毗连并包有辉钼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部分黄铁矿被白铁矿、磁黄铁矿交代并有残留。黄铁矿粒径一般为0.1~0.5mm,呈细脉状、星散状浸染于矿石中,与其他矿物接触平直圆滑。

(3)磁铁矿:他形粒状为主,次为不规则形状,也可见半自形粒状者。磁铁矿晶粒边部、解理及裂隙处轻微赤铁矿化,与黄铁矿、辉钼矿毗连,并包有辉钼矿,与辉钼矿接触线平直。脉状者脉宽一般为1~4mm,以细脉状、星点状浸染于脉石中。

(4)石英:他形粒状,常呈集晶体团块状及细脉状穿插,粒径一般为0.5~1mm,细脉状石英中常嵌有辉钼矿细脉。

(5)钾长石:他形粒状为主,次为板状,具卡氏双晶,浅肉红色,表面不洁净,具有不同程度的高岭土化、碳酸盐化,沿钾长石的解理及裂隙常有方解石嵌布。钾长石内常有星散状的辉钼矿且接触线平直。

(6)斜长石:多呈半自形晶粒状、板状等,聚片双晶,可见环带结构。粒径一般为1~2mm,具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1.5 矿石结构与构造

(1)矿石结构:主要为花岗结构、不等粒结构、融蚀结构、交代结构、半自形晶结构。斜长石呈半自形柱状,石英、钾长石、磁铁矿呈他形粒状,镶嵌为花岗结构;斜长石、钾长石粒度大小不一,石英、云母一般为等粒状,互相嵌在一起构成不等粒状结构;黄铁矿被矿石矿物所融蚀,呈港湾状;赤铁矿交代磁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交代黄铁矿;黄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结构。

(2)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细脉浸染构造、星散状浸染构造。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等紧密相嵌组成坚硬的块状构造;细粒石英呈灰白色细脉穿插于矿石中,辉钼矿呈细脉状嵌于石英脉中,黄铁矿、磁黄铁矿呈细脉状穿插于矿石中;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呈星散状嵌于脉石中。

2 选矿试验

由原矿矿石性质可知,该矿为单一斑岩型钼矿,且矿石结构、构造比较简单,矿物组合不复杂,伴生矿物较易分离。采用浮选试验流程即可有效回收钼矿。为节约磨矿成本,且防止过磨产生过多新泥而影响浮选效果,本次试验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即先对原矿粗磨后进行粗选,之后对粗精矿细磨后进行精选,逐步达到单体解离充分,以确保钼精矿的高回收率。

2.1 粗选条件试验

从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药剂用量(石灰、水玻璃、混合捕收剂、新型捕收剂PE-100)方面进行了粗选条件试验,试验流程见图1,试验采用XFD型单槽浮选机。

图1 粗选条件试验流程Fig.1 Flow sheet of roughing condition test

2.1.1 磨矿细度试验

为了保证浮选获得较高的指标,浮选时不但要求矿物单体解离,而且要求适宜的入选粒度。颗粒太粗,即使已经单体解离,如果超过气泡的承载能力,往往浮不起来;颗粒太细,对于粗选来说又会增加磨矿成本,所以选择合适的磨矿细度具有重要意义[4]。

磨矿细度试验中,选取磨矿细度为-0.074mm占40%,-0.074mm占50%,-0.074mm占60%和-0.074mm占80%;其他试验条件为:石灰用量1 000×10-6,水玻璃用量1 370×10-6,煤油用量150×10-6,2号油用量72×10-6。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Fig.2 Result of milling fineness of the ore

图3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Fig.3 Results of the tested collectors

从图2可见,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粗精矿钼品位不断下降,钼回收率呈不规律变化,当磨矿细度为-0.074mm占60%时,钼回收率较高,故选择粗选磨矿细度-0.074mm占60%为宜。

2.1.2 捕收剂种类试验

选用捕收剂煤油、柴油和变压器油进行捕收剂种类试验,用量均为150×10-6。其他试验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mm占60%,石灰用量1 000×10-6,水玻璃用量1 370×10-6,2号油用量72×10-6。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见图3。

从图3可见,加入煤油时钼的品位和回收率均较高,故选用煤油作为本次试验的捕收剂。

2.1.3 石灰用量试验

加入石灰的目的是调节矿浆的pH值,使矿浆保持弱碱性,为捕收剂创造最佳的试验条件。本次试验中,石灰用量分别为:0,500×10-6,1 000×10-6,1 500×10-6;其他试验条件为:原矿磨矿细度-0.074mm占60%,水玻璃用量1 370×10-6,煤油用量150×10-6,2号油用量72×10-6。试验结果见图4。

从图4可见,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矿浆pH值不断升高,但pH值过高会导致起泡剂的起泡性能增大,使粗精矿产率较高,而品位较低。石灰用量在500×10-6~1 000×10-6时钼粗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较高,本次试验选择石灰用量为1 000×10-6。

图4 石灰用量试验结果ig.4 Test results of lime amount used in the beneficiation

2.1.4 水玻璃用量试验

水玻璃是石英、硅酸盐类矿物的有效抑制剂,同时对矿泥有良好的分散作用。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60%,煤油用量150×10-6,2号油用量72×10-6,石灰用量1 000×10-6的条件下,以水玻璃用量分别为0,1 370×10-6,2 740×10-6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图5。

从图5可见,不加水玻璃时,石英等脉石矿物没有得到抑制,浮选上来的粗精矿产率较高,品位较低;而水玻璃用量过大,对硫化钼也有一定的抑制,使得钼回收率不断下降,所以水玻璃用量1 370×10-6为最佳。

2.1.5 混合捕收剂用量试验

通过试验发现,煤油和2号油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捕收剂使用效果较好。这种混合捕收剂中煤油和2号油的配比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钼的捕收效果不好。

图5 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Fig.5 Test results of soluble glass amount used in the beneficiation

图6 混合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Fig.6 Test results of mixed collector amount used in the beneficiation

在磨矿细度-0.074mm占60%,石灰用量1 000×10-6,水玻璃用量1 370×10-6的条件下,进行煤油和2号油不同比例、不同用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见图6。

从图6可见,随着煤油、2号油比例的加大,钼粗精矿的回收率不断增加,但品位不断下降;在煤油、2号油比例(2∶1)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捕收剂用量增加,钼粗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煤油同时具有消泡作用,加大了煤油用量而不加大2号油用量,矿浆起泡性能变差,所以粗精矿的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混合捕收剂中煤油∶2号油=2∶1,总用量135×10-6(煤油90×10-6,2号油45×10-6)为最佳。

2.1.6 新型捕收剂PE-100用量试验

新型捕收剂PE-100是辉钼矿有效的捕收剂,特别有助于粗粒连生体的捕收。为进一步提高粗精矿的回收率,在上述最佳试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PE-100用量试验,PE-100用量分别为10×10-6,20×10-6,30×10-6,试验结果见图7。

从图7可见,加入新型捕收剂PE-100可以提高粗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随着用量的增加,回收率不断提高,当PE-100用量为20×10-6时,钼粗精矿中钼的品位达到6.27%,回收率为92.29%,提高了2个百分点,经综合考虑,选择PE-100用量为20×10-6较好。

2.2 粗精矿再磨细度试验

(1)粗精矿中钼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从表4可见,粗精矿中有90%左右的钼矿物都可以实现单体解离,因此,只要找到合适的再磨细度,绝大多数解离的钼矿物都可通过精选回收。

(2)粗精矿再磨细度试验。粗精矿再磨细度是决定精矿质量的关键,其合适的范围使矿粒单体基本解离,且适宜浮选;过粗则矿粒未解离难以浮选,过细则矿粒会泥化从而恶化浮选过程。

图7 PE-100用量试验结果Fig.7 Test results of collector PE-100amount used in the beneficiation

表4 粗精矿中钼矿物的单体解离度Table 4 Separation degree of single molybdenite of rough concentrate

本次试验选择再磨细度分别为-0.038mm占67%(粗精矿不再细磨直接精选),-0.038mm占85%,-0.038mm 占93%,-0.038mm 占97%。由于钼精矿质量要求较高,试验选择5次精选以提高精矿质量,并且在精选过程中加入硫化钠来抑制黄铁矿,试验流程见图8,试验结果见图9。

由图8可知,粗精矿不磨直接进行精选,钼矿物单体得不到充分解离,钼精矿的回收率和品位均较低;随着再磨细度的增加,钼品位变化不大,但回收率不断下降,故选择再磨细度-0.038mm占85%为宜。

2.3 开路试验

在上述一系列条件试验选取最佳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了开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7,再磨细度选择-0.038mm占85%。试验结果见表5,钼精矿钼品位w(Mo)=52.605%,钼回收率为70.14%,说明该斑岩型钼矿石可选性较好。

表5 开路试验结果Table 5 Results of open circuit test

图8 粗精矿再磨试验流程Fig.8 Flow sheet for test of milling of rough concentrate

2.4 闭路试验

在开路试验的基础上做了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钼精矿品位 w(Mo)=50.007%,回收率为89.90%,指标较为理想。

表6 闭路试验结果Table 6 Results of closed circuit test

2.5 产品分析

钼精矿产品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7。钼精矿已达到我国钼精矿标准(GB3200-89)KMo51-A 质量标准,为合格钼矿。

图9 粗精矿再磨试验结果Fig.9 Test result of milling of rough concentrate

表7 钼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Table 7 Multi-elements analysis of Mo concentrate

3 结语

(1)该斑岩型钼矿为单一的钼矿床,矿石类型为细脉浸染状。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基本为硫化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等。矿样中除钼达到可选品位外,其他元素质量分数均很低,未达到综合回收的品位。

(2)在粗选条件试验中采用混合捕收剂效果较好,该混合捕收剂中煤油和2号油的配比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钼的捕收效果不好。本次试验中,煤油与2号油的比例为2∶1捕收效果最佳。

加入新型捕收剂PE-100可以使粗精矿的回收率提高2个百分点,品位也略有提高。

(3)为节约生产成本,试验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选矿工艺,即原矿磨矿(-0.074mm占60%),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粗精矿再磨(-0.038mm占85%)后进行5次精选。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选别指标为钼精矿品位w(Mo)=50.007%,回收率89.90%,表明该斑岩型钼矿可选性较好。

[1]贾红秀,高丽梅,姜威.钼市场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钼业,2006(1):42-47.

[2]李来平,张文钲.我国钼资源开发现状与展望[J].金属矿山,2010(8):317-319.

[3]汤雁斌.国内外钼矿选矿技术进步与创新[J].铜业工程,2010(1):29-33.

[4]魏德洲.固体物料分选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379.

猜你喜欢

辉钼矿原矿收剂
4月份全国铁矿石产量同、环比双降
6月份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871.1万t 同比增长9.2%
链长对Salen型席夫碱捕收剂与金属铜铅配位能力的影响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张福荣原矿彩釉作品欣赏
新型脂肪酸协同螯合类捕收剂对黑钨矿与脉石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新型高效辉钼矿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①
辉钼矿纳米片在湿法冶金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热处理辉钼矿光催化原位还原银离子的研究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