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探讨

2013-12-10程秀刘祖强段志龙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模式设备

程秀, 刘祖强,段志龙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0)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焊接作为一种实现材料永久性连接的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世界上从外层空间到深海水下,从一百万吨的大油轮到集成电路片中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的细线的集成电路片的引线,焊接都是主要工艺。据统计,每年全世界45%以上的钢要经过焊接加工制造。

我国本科院校焊接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开发的相对较多,真正从事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编制,现场解决焊接问题的人员不多,技工学校毕业生从事工艺编制又会有许多困难,而高职学院的学生在学完标准、规范、规程及一些相关知识后,再经过企业训练,就可初步具备编制工艺规程的能力,这也就是遵循培养目标的“错位”原则。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目前人才市场迫切需求的专业之一[1-4],但因其属于特种操作行业培养成本高开设焊接专业的高职院校少 一直供不应求。

《焊接方法及设备》是焊接专业必修课、核心课之一,是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焊接操作”与“焊接工艺制定与实施”两个首要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5,6],是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

作者根据我们自己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 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课程的基本理念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接受一些大型企业的“订单”,实行人才订单式的配用。本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好“订单式”培养的平台,实现: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

2 教学模式

采取学习——实训——再学习——带薪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因为我院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与企业实行“订单式”的培养,因此可以保证《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时分配图1所示,理论90 + 实践660节课时,实践课时比例高达88%,是一个质的突破,符合焊接专业实践性强的要求。在工学交替三个学年贯穿执行中,学生分别按2、8、12周的时间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来保证理论教学的效果。在第一学年的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常用手工焊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基本操作方法,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工艺、原理方面的困惑,需要理论支撑,可以通过在后来的学习中解决。在第二学年理论学习完毕之后,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各种焊接方法的原理及操作,然后到企业去进行生产实习。我院2010级的焊接专业学生是在大型造船公司——武船重工实习。第三学年就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巩固以前的操作技术,掌握焊接技术实际生产过程的工艺制定,焊接参数的调整。这种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全新的探讨,目前很少见到实际运用,鲜有在第二学年就送学生到企业去生产实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我院2010级焊接技术自动化专业的班级得到很好的实施,学生理论和实操都掌握得比较扎实,毕业的学生受到企业的青睐,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一些大型的国企,央企。

图1 学时分配Fig.1 Distribution of class hours

工学交替的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生产实际和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3 课堂教学设计

本课程基于焊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和要求,以电弧焊方法的实践操作能力、焊接工艺的编制与实施能力为主线,结合典型生产案例,合理选取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容。同时结合现代企业先进焊接技术的应用,增加了焊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力求体现该课程的先进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破“以教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如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突破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实训室或生产现场授课,教师边讲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图2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示意图。

图2 课堂教学设计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classroom teaching

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对本课程中也是大有裨益,可以提供焊接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支持或作进一步的说明、加深和拓展,教学媒体丰富多样,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中对焊接基本理论知识产生亲切感,对焊接方法与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可以把一些焊接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大公司提供的焊接教学素材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要求学生加强自学, 要强化对自学的引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使之从被动学习转向自觉讨论。我院专门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购置了一批包括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TIG焊、电阻焊、等离子弧切割等各种焊接用设备, 能够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焊接方法实训教学。学生在理解、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 可结合各种焊机进行实训, 从而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可让学生无需顾虑实训器材、实训规则, 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现有的焊接设备来完成实验, 并且要求班组里每位学生都能具备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的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就能进行各种焊接方法的基本操作,进而在企业实习过程,能很快上手,并且能很好的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中。

这种轮番式的学习-实训的模式,能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起学习兴趣。通过一届学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明显显露出来。2010级焊接专业的毕业生现在已经进行顶岗实习,得到企业的好评,认为他们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现在又有多家企业与我们洽谈过焊接专业订单班的事宜。

4 结语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焊接方法与设备》又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以采取学习——实训——再学习——带薪顶岗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每一个环节上,都配有相应的工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提高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References)

[1]雷世明. 焊接方法与设备[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LEI Shiming. Methods and Equipments of Welding[M].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8. (in Chinese)

[2]许志安. 焊接实训[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XU Zhian, Practice of Welding[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8. (in Chinese).

[3]徐冬霞, 张宝庆. 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0, 182 (2):57-58.XU Dongxia, ZHANG Baoqing. Teaching model about methods and equipments of welding[J]. Education of Chinese Electric Power, 2010, 182 (2): 57-58. (in Chinese)

[4]杨英发. 《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广西轻工业,2009, 132(11): 181-183.YANG Yingfa.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methods and equipments of welding[J]. Guangxi Light Industry, 2009,132 (11): 181-183. (in Chinese).

[5]王月华. 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开发与实践[J]. 轻工科技,2012, 160(3), 158-161.WANG Yuehua. Exploit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tem teaching on the course: Methods and Equipments of Welding[J]. Technique of Light Industry, 2012, 160 (3): 158-161.(in Chinese).

[6]邱葭菲,蔡郴英.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焊接方法》项目课程教材的研发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9,(2)25-26.QIU Jiafei, CAI Chenying. Study and practice about Welding Methods based on Chinese occupational standard[J].Occupation & Techniques Education, 2009, (2) 25-26.(in Chinese)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模式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