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多抗优质玉米新品种洛玉863的选育

2013-12-05韩战敏梁晓伟赵保献陈润玲雷晓兵卫勇强赵合林

作物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杂交种自交系父本

韩战敏,梁晓伟,赵保献,陈润玲,雷晓兵,卫勇强,李 林,赵合林

(1洛阳市植保站,河南洛阳471000;2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Reid类×黄早四类”杂优模式的杂交种由于其自身的优良特性在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中占绝对优势。郑单958的选育成功标志着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的产量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这种模式的杂交种往往抗病性差,易感锈病,因此考虑用抗病性强的热带种质对Reid类进行改良,在保持该杂优模式杂交种优点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抗病性。根据河南省玉米生产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借鉴国内外玉米育种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确立了育种目标,即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单交种。具体指标要求:果穗中大、结实性好;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40、籽粒黄色、千粒重350 g左右、比郑单958增产10%左右;秆位适中、穗上叶上冲、穗下叶平展;抗玉米主要病害;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倒性强;籽粒容重750 g/L左右、籽粒淀粉含量75%左右,品质优良;全生育期100 d左右,不影响后茬作物适时播种;适应性广,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表现良好。

根据育种目标,广泛收集种质资源,通过引进热带优良玉米种质与本地适应种质融合,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通过海南南繁加快育种进程,使育种材料的选育达到每年3代。采用骨干系法和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新选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以克服自交系选育的盲目性。在杂种优势理论指导下,根据性状互补原则组配大量玉米新组合,并进行多点鉴定,运用综合评判模式鉴定新组合,以提高组合选择的准确性,从而选育符合河南省玉米生产发展需要的玉米新品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ZK04-1的选育

为了增强Reid类群自交系和所配杂交种的综合抗病性,特别是抗锈性,从2004年开始,用Reid类自交系郑58和热带种质自交系673杂交后选育新系。自交系郑58适应性好,株型较好,但抗病性较差,所配杂交种果穗中小耐密;自交系673属于外杂选类热带种质,果穗较大,抗病性、持绿性好,籽粒容重高,抗倒性强,但植株较高大,晚熟。通过对这两个自交系的重组,打破基因连锁,进行有利基因的相互渗透,经过南繁北育,连续自交优选8代,选育出优良自交系L58673-1。L58673-1具有配合力高、果穗粗大、抗病性强、气生根发达、自身产量高的优点。

1.2 父本KAC4-1的选育

2005年,在收获繁殖的昌7-2果穗中发现一杂穗果穗籽粒性状均较好,将其连续自交优选4代,选育出优良自交系KAC4-1。KAC4-1具有配合力高、花粉量大、抗倒性强、果穗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的优点。

1.3 杂交种的选育

2007年春在海南以L58673-1为母本,以自交系KAC4-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7年夏,对该组合进行鉴定,表现高产抗病抗倒。2008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预备区试,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均表现优异。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洛玉863,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05。

2 产量表现

2.1 新组合观察鉴定试验结果

2007年的新组合观察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达到11 071.8 kg/hm2,比CK郑单958增产18.8%,居试验第2位。

2.2 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结果

该品种2009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50.5 kg/hm2,比 CK浚单18平均产量7 855.5 kg/hm2增产13.9%,差异极显著,居第1位。全省10处试点全部增产。2010年试验平均产量9 222.0 kg/hm2,比CK郑单958平均增产12.6%,差异极显著,居所有参试品种第1位。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表1)。

表1 2009~2010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洛玉863产量结果

2.3 生产试验结果

2010年该品种同时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3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8 778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7%,居所有参试品种第1位(表2)。

表2 2010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洛玉863产量结果

(续表2)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株和穗部性状

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77 cm,穗位高117 cm,抗倒性较好。全株叶片数18~19,生育期98 d,比对照郑单958晚熟1 d。幼苗芽鞘浅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圆到匙形,雄穗分枝中偏多,雄穗颖片绿色,花药黄绿色,花丝绿色微红,雌穗苞叶长度适中。果穗中间型,穗长17.4 cm,穗粗5.1 cm,穗行数14.7,行粒数36.4,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千粒重345.3 g,结实性中上,出籽率87.8%。

3.2 品质

据2009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析检验,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质10.37%,粗脂肪4.47%,粗淀粉73.69%,赖氨酸0.314%,容重741 g/L。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国标1等,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国标2等,饲料用玉米国标1等,高淀粉玉米部标3等。

据2010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析检验,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质9.74%,粗脂肪4.42%,粗淀粉75.38%,赖氨酸0.260%,容重748 g/L。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国标1等,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国标1等,饲料用玉米国标2等,高淀粉玉米部标2等。属于淀粉专用品种。

3.3 抗病性

据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2010年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高抗茎腐病(2.9%),高抗矮花叶病(5.6%),中抗大斑病(5级),中抗小斑病(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级),高感瘤黑粉病(53.3%),感玉米螟(7.9级)。

据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009年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高抗大斑病(1级),高抗矮花叶病(0%),抗茎腐病(5.4%),抗弯孢菌叶斑病(3级),抗瘤黑粉病(5.6%),中抗小斑病(5级),感玉米螟(7级)。

据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010年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大斑病(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3级),中抗瘤黑粉病(7.7%),中抗茎腐病(16%),中抗矮花叶病(28%),高感小斑病(9级),中抗玉米螟(5级)。

4 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

适宜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出苗前后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苗期注意防治蓟马、甜菜夜蛾等害虫,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苗期注意蹲苗,此后注意浇好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施肥应注意前期重施P、K肥和其它微肥,大喇叭口期重施N肥,后期轻施灌浆肥。玉米籽粒乳腺消失或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洛玉863适应性广,适宜在黄淮海流域种植。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密度和行比

在西北地区制种,洛玉863母本L58673-1和父本KAC4-1适宜种植密度均为90 000株/hm2。母父本行比以6∶1为宜。

5.2 花期调节

洛玉863母本吐丝期比父本撒粉期晚。为了延长授粉时间,提高制种产量,在西北地区制种,可采用父本错期播种,母本播后6 d播50%父本,母本播后9 d再播50%父本。

5.3 严格去雄、去杂

全生育期应分3次严格去杂。第一次在苗期,结合间苗定苗拔除优势苗、劣势苗、异型苗;第二次在拔节至抽雄期,应彻底去除父、母中长相不一致的杂株;第三次在收获后,根据母本穗部性状去除杂穗。

5.4 加强田间管理

母本前期应注意蹲苗,头水尽量晚浇,父本行也要加强肥水管理,使父本株高高于母本。自交系播前应采用种衣剂包衣,预防病虫害。

[1]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2]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

[3]柳家友,柏志安,吴伟华,等,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漯单9号选育报告[J].玉米科学,2006,14(2):56 -57.

[4]阎海霞,张宝石.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J].玉米科学,2006,14(3):20 -24.

[5]张成华,刘铁山,董 瑞,等.高产、优质、专用玉米杂交种鲁单 6027选育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S1):56-57.

[6]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等.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的选育[J].作物研究,2011,25(3):196-197.

[7]李花云,冯俊荣.玉米品种洛玉863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2,(9):35.

猜你喜欢

杂交种自交系父本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