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协定方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

2013-12-05王国庆陈文才陈建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平喘

王国庆, 陈文才, 陈建平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所致,多发生在冬春季。人类对RSV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因机体对RSV缺乏完全的保护性免疫,感染发生率高,尤其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1]。临床上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特点,因此称之为喘憋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RSV毛细支气管炎常采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疗程长,又缺少疗效确切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选择RSV感染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为观察对象,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协定方汤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弥补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01/2012-12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25±2.10)个月;病程(2.15±0.80)d。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7.10±2.90)个月;病程(2.20±0.75)d。两组患儿均处于喘憋期,均无呼吸衰竭表现。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4~12个月;(3)治疗前行 RSV 抗体RSV-IgM 检测(用 RSV-IgM ELISA 法)阳性者;(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重症肺炎者;(2)呼吸系统其他疾病,如结核病、异物吸入、气道畸形等;(3)肺部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阳性者;(4)不能按规定服药,或对中药不耐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利巴韦林10~15mg/(kg·d),甲基强的松龙2mg/(kg·d),氨茶碱3~4mg/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两组均未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处方组成:蜜麻黄、杏仁各4g,甘草2g,黄芩、鱼腥草、葶苈子、浙贝母、荆芥、桔梗、橘红各6g,石膏12g,银花、连翘、大青叶各9g。用法:每日1剂,加凉水煎煮,水沸后15~20min即可,两次的药液混合后浓缩至约100mL,放入适量红糖,每次服20~25mL,日分4~6次服完,7d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的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3d以内退热,咳嗽消失,气急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2)好转:治疗3~7d内退热,咳嗽明显减轻,气急缓解,肺部啰音减少;(3)无效:治疗7d后仍咳嗽,气急,肺部啰音无减少,或病情加重者[3]。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珚±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n=30]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珔±s,n=30,d)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珔±s,n=30,d)

注:与对照组比较,at=2.40,2.46,2.02,2.61,P<0.05。

?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短,咳嗽、气喘、肺部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3例出现轻度腹泻,5例服药后出现轻度呕吐;对照组4例出现轻度腹泻,呕吐3例,这些表现随着病情的好转均自行消失。两组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婴幼儿感染RSV后可发生肺炎,并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目前对于RSV的致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上以对症处理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一般病程长达2周左右,而且患儿喘憋期呼吸困难明显,组织缺氧可发生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本研究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为基础的汤药协定方治疗,疗效满意,方剂组成简单,适合于中西医师使用。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喘”范畴。多由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外邪侵袭所致。表邪未除,由表入里,余热迫肺,肺气壅遏;邪热闭肺是其基本病机,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喘、痰黏色黄,脉浮弦或浮滑为典型症状。治则以清肺化痰,宣肺平喘为主。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为解表清热,宣肺平喘要方,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伤寒论》63条载文“发汗后,不可以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麻黄辛温宣肺解表而平喘为君药;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为臣药;杏仁苦降肺气,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炙甘草调和诸药。在原方基础上加银花、连翘、荆芥疏散风热,黄芩、大青叶、鱼腥草、葶苈子清热解毒,浙贝母、桔梗、橘红化痰,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剂。

现代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且作用较缓而持久[4]。杏仁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同时其有效成分苦杏仁甙经酶水解,最后分解生成苯甲酸和氢氰酸,分解后产生的氢氰酸可镇咳及祛痰,达到润肺止咳的效果[5]。生石膏的成分主要含有硫酸钙,能降低支气管通透性,故有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6]。麻杏石甘汤不仅具有镇咳、平喘、抗病毒、抑菌作用,还能抗变态反应、调节免疫、降低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的作用,同时还有改善肺和支气管病理改变的作用[7]。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味具有抗病毒和止咳作用的中草药,可获相互协同的良好效果。

中医药治疗婴幼儿疾病,许多患儿家属质疑的是中药奏效缓慢,而且喂药困难或呕吐,难以掌握喂药剂量和给药次数。实际上,只要采用适宜婴幼儿服用的中药方剂、剂量和给药方法,绝大多数婴幼儿是可以耐受口服中药的。本研究所用方剂经笔者尝服苦味不重,加入适量红糖时口感类似糖浆,适宜婴儿口服。煎药时水沸后15~20min即可,不宜在药渣里过长煎煮,以免使有效成分又渗入药渣中。鉴于麻黄碱及多数抗病毒中药的半衰期约为3h,因此每4~6小时服药1次为宜,也不推荐婴儿不拘时间和剂量连续服完的用法,以免不能维持必要的高峰浓度。适宜中药协定方治疗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病程缩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1]王菊霞,辛晓卉.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130.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120.

[3]邓有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234-235.

[4]石学敏.中医纲目[M].天津: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1528-1534.

[5]秦增祥.麻杏石甘汤药理的药理作用与应用[J].中成药,1991,13(9):36.

[6]黄贵华,周衡,林华胜,等.麻杏石甘汤药理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3):181-182.

[7]虞坚尔,吴杰.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1):67-70.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平喘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