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江解放区中的特殊货币:“匪票”勃利券史考

2013-12-04富宏博

中国钱币 2013年3期
关键词:合江救济东北

富宏博

我国东北地区历来是战略要地,抗战胜利后,亦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1945年,国民党政府利用和苏联政府订有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合法地位,在美国的支持下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调遣大军向东北进逼,欲抢占东北。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于1945年9月15日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同时先后从全国各解放区派遣两万干部、十万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开赴东北,建立东北解放区。1945年底前东北解放初期,政权出现 “真空”,各解放区还处于分散状态,尚未连成一片,解放区之间交通联络不便,而且由伪满军警、汉奸、惯匪组成的土匪武装十分猖獗。①国民党派往东北的接收大员、特务分子将这些武装收编加委,成为国民党同共产党争夺东北的战略别动队。据史料记载,北满地区嫩江、黑龙江、松江、合江、绥宁五省的土匪武装多达八万之众。他们一度曾在解放区内占据城镇,破坏交通,扰乱社会秩序,袭击人民武装,颠覆民主政权,杀害革命干部,成为东北解放区战争环境下的特殊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 “顽疾”。1945年12月中旬,以谢文东、张雨新、孙荣久为首的武装土匪就曾占领了合江解放区所辖的勃利县城,并发行了 “匪票”——勃利金融救济券,成为东北解放区当时政治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一 震撼东北的“勃利小事变”

勃利县,以境内勃利河 (今西北楞河)得名。勃利为满语,意为 “幸福、吉利”。日伪统治时期归伪三江省公署 (驻地佳木斯市)管辖,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划属合江省管辖。勃利县地处三江平原腹部,是牡丹江至佳木斯牡佳铁路线的中部枢纽,又是合江省中共勃利中心县委所在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5年8月16日苏联红军进驻勃利县城,苏军卫戍司令部司令为捷尔格乔夫 (中校),副司令是原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四军干部曹曙炎。受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委派,10月25日东北人民自治军 (第四野战军前身)所属的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孙靖宇、副司令员戴洪宾率队800多人乘火车由哈尔滨去佳木斯途中到勃利,从苏联红军手中接管了勃利县政权。②当时合江省 (省会佳木斯市)的政治军事形势十分复杂。一方面,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先后派遣六批干部从延安和关内各解放区奔赴佳木斯市,开辟合江根据地,11月21日正式成立合江省民主政府,陆续建立所属各县级民主政权和人民武装。另一方面,在南满的国民党军队向北进发。国民党秘密派遣 “接收大员”到合江省,在佳木斯市挂起了国民党党部牌子,伪满官员张人天当上佳木斯国民党党部书记长。他们成立 “宣抚委员会”,收编日伪的军警宪特,组织秘密武装,扩充势力。当时在合江省境内有大小40多股当地武装,约2万余人,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孙荣久号称 “四大旗杆”。特别是谢文东在东北地区是个特殊人物。③

谢文东,原名谢文翰,满族正白旗,1887年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水甸镇。1925年因土匪绑票牵连,他带领兄弟及全家12口人迁往依兰县东大荒土龙山 (现为桦南县土龙山镇)开荒成为地主,并当上五保保董。“九·一八”事变后,他于1934年3月8日组织了 “土龙山暴动”,④打响了中国农民抗日的第一枪;10日设伏击毙了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队长坂冢朝吾大佐 (后日军总部追认为少将)等22名日军。暴动部队取名抗日救国军,谢文东被推举为总司令。救国军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谢文东任军长,转战依兰、方正、桦南、勃利一带反满抗日。1938年谢文东受到日军围剿后叛变革命,并受日本天皇裕仁召见。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谢文东于10月成立了东北民众军,自任军长,11月间被三江人民自治军收编,为富锦地区司令。但他却暗中与国民党勾结,先后被国民党委任为合江第二集团军中将司令官、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盘踞在佳木斯至牡丹江一带,成为合江省内最大的匪首。

1945年11月12日,中共合江省工委派遣于化南任勃利中心县委书记兼三江人民自治军勃利县总队政委,负责勃利、林口、密山等地的建党、建政、建军工作。这期间,张雨新由关内来到勃利、刁翎,纠集当地地主武装成立了国民党东北挺进先遣军,并被委任为中将指挥官。他设法拉拢三江人民自治军勃利独立团团长孙荣久,⑤答应可委任其为支队司令。孙荣久十分动心,于12月10日早晨以去鸡西执行任务为名,率队向林口进发。中午,队伍到了林口县境内的大青山时,孙下令把随队的共产党员全部抓起来,打出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第二支队的旗号与张雨新派来的代表进行密谈。12月10日下午,孙荣久率部向勃利返回。11日拂晓开始向三江人民自治军勃利总队及勃利中心县委进攻。县委书记于化南迅速组织全部武装力量进行殊死战斗,持续到12日凌晨,将叛军击退。14日,混入勃利县总队任副队长的徐汉章在西大营发起叛乱,杀害了县总队政治处主任陈健行等5人。同日,张雨新率大队人马赶到勃利增援孙荣久。于化南面对敌我力量悬殊,决定撤出勃利县城,行经龙爪沟一心屯时不幸被俘,被孙荣久部杀害。孙荣久部在占领勃利县城后,竟惨无人道地下令大抢3天,城镇商家店铺均遭洗劫。匪首谢文东随后也率领大队人马开进勃利县城,地方史称 “勃利小事变”。⑥

1945年12月底,苏联红军部队再次进驻勃利,通令谢文东、张雨新等匪部限期撤出县城,谢文东、孙荣久迫于压力,不敢对抗,只好将部队撤至城外小五站、七台河等地。1946年1月12日,三江人民自治军在依兰县城召开剿匪动员大会,会后在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指挥下出师剿匪。1月中旬,合江省工委派时任中共中央候补中央委员陈郁带领合江工作团到达勃利,建立中共依、勃、桦地委,并担任地委书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改和剿匪反霸斗争。合江军区部队和八路军三五九旅经近一年的剿匪,先后剿灭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孙荣久等大股土匪武装,于1947年11月21日,在依兰县境内四道河子将谢文东抓获,并于1947年12月3日在勃利县召开公审大会,将谢文东枪决。⑦

二 勃利金融救济券的发行过程

匪首谢文东、张雨新和叛匪孙荣久部占领勃利县城后,首先由谢文东主持组成了以伪满县长李儒忱为县长,王润丰为副县长的勃利县伪政府。为解决军政经费和军需粮秣等用品供给,谢文东下令由李儒忱召集勃利县的六大商号经理商讨办法。这六大商号经理是汇丰昌的李梦飞,元发火磨的王润丰,德茂当的张春山,合昇利的孙书之,济东源的齐述作,裕顺隆的王趾瑞。这六大商号经理在会议上各揣心腹事,既不肯掏钱,又为谢文东、张雨新枪杆子所逼迫。李梦飞建议以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名义发行金融救济券,以解决燃眉之急。这个建议得到谢文东、李儒忱的赞同。议定由李梦飞出任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委员长,以敌伪遗产作兑换资本,由六大家商号做保,以伪县长李儒忱名义责令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发行勃利金融救济券。救济券由勃利县大成裕书局印制,一版一次同时印出若干张,然后分割成单张,手工编号,于1945年12月17日开始发行流通。勃利金融救济券共有五种面额,即: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发行总额为二百万元。⑧

首先发行的十元券。券名为 “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支票”,竖版单面。票面正中上方印有 “支票”两字,中间竖写 “遂市通用币拾元整”,右侧印有 “左记金额为一切支付,随市临时通用,以敌伪遗产及地方公产作为担保,变卖得价照付之此票”。右上方为五位编号。左侧为竖写: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下方为 “委员长印”,左侧框边竖写印制时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发行 (彩页2图1)。

一元券。票面主色为土黄色,正中上方为发行单位: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中间为竖写券名:金融救济券,左、右侧花符内为币值壹圆,边框左、右两侧印有竖写 “缴纳捐税,一律通用”字样,边框四角花符中为大写币值 “壹”,券名下方左右两侧为 “委员长印”章,券面正中下方为印制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一日。整幅票面只有两种颜色,凡文字均为红色,面值、边框、花符等均为土黄色。票幅长宽为120×70mm。背面为白地,但有五位编号和阿拉伯数字1的印章 (彩页2图2)。

五元券。票面主色为蓝色,正中上方为发行单位,中间图案为池边建筑和大树,竖写券名印在图案上,左、右两侧花符内为币值伍元,边框左、右两侧印有竖写 “缴纳捐税,一律通用”字样,花符上方为左、右双冠五位编号,边框四角花符中为大写币值 “伍”,券名下方左、右两侧为 “委员长印”章,券面正中下方为印制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一日。票幅长宽为145×84mm (彩页2图3)。

伍拾元券。票面主色为浅红色,正中上方发行单位字体分两行设计,勃利县三字居正中上方,下行是地方自治委员会,中间图案简单,花框中为币值伍拾元,左侧花框中竖写金融救济券,右侧花框中为币值阿拉伯数字50,中间花框两侧为 “委员长印”章。花框上方为左、右双冠五位编号,券面正中下方为印刷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一日。背面印有五条 “金融救济券发行要领”:一、本券经地方自治委员会会议决并呈请勃利县政府许可而发行,以资救济地方金融之不足。二、本券与伪满币同等价格使用之。三、本券随时交易暨纳捐税一律通用。四、本券以敌伪遗产及地方公产租金之收入并变卖得价作为兑换之基金。五、本由农会商会双方担负保证并协同处理善后之责任。票幅长宽为135×702mm(彩页 2 图 4)。

百元券。票面主色为蓝色,正中上方为发行单位和券名,中间图案由左、右两枝麦穗组成,图案中间是百元面值,票面左侧是大、小两枚红色印章,大印章为 “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之印”,小印章为 “委员长印”,右侧蓝色圆圈图案中为红色阿拉伯数字100面值,票面左上方和右下方为蓝色五位编号,边框四角圆圈内分别为大写百元和阿拉伯数字100,正中下方印制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壹月壹日。背面也为蓝色,中间是圆型国民党徽,左侧花草图中为百元面值,左侧印有金融救济券发行要领,全文与伍拾元券相同。右侧边框上印有:“水湿磨破揉澜涂抹不付”字样。票幅长宽为143×281mm (彩页2图5)。

三 勃利县金融救济券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1.百元券背面印有国民党徽,表明货币性质。百元券背面正中位置印有蓝色圆型国民党徽章图案,这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各地发行的货币中是极为特殊的一种,既不是解放区的“区币”,也不是国民党发行的正规货币,而是解放区县城得而复失中武装分子发行的 “匪票”。一是表明 “勃利小事变”中,无论是谢文东、张雨新部,还是孙荣久叛变部队都被国民党收编,成为国民党的别动队。二是反映出当时地方人士的 “正统”思想。东北地区较为特殊,“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十四年之久,受傀儡政权伪满洲国统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相继进入沈阳、锦州、长春等大城市,北满地区民众的“正统”思想认为国民党军队是 “中央军”,三江人民自治军是 “土八路”。三是证明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十分复杂。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战争中,一些地方土匪武装则采取两面投机政策。在国民党军队还未进到北满地区时,像谢文东、孙荣久等地方武装就暂时归附共产党领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暗地里却与国民党勾结,或公开叛变,或被收编,即所谓 “明八路、暗中央”,进而导致 “勃利小事变”就是例证。

2.券面发行单位和印制时间设计不统一。发行单位设计有三种:十元支票券的发行单位在票面左侧下方竖写;一元、五元,百元券的发行单位虽在正中上方,但字体各异;伍拾元券发行单位分两行设计。一元、五元、伍拾元券印制时间的一月一日为简写体,百元券的壹月壹日为大写字体。

3.流通时间很短。勃利县地方自治委员会从1945年12月17日首先发行十元券起到1946年1月中旬合江军区剿匪部队收复了勃利县城止,勃利金融救济券发行流通仅一个月。

4.流通范围小。该票印制后只在勃利县范围内发行,主要还是在县城内流通,范围很小。不难看出,勃利县金融救济券在东北解放战争地方货币发行史上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产物,虽然是被国民党收编的地方武装发行的 “匪票”,但确是反映那个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实物证据,距今已半个世纪之久,流传下来的货币实物实属难得,对于研究东北解放战争史和金融货币史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毕风鹏:《东北银行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

②《七台河市党史资料》。

③⑤《合江概况1954—1983》,1985年版第五十五章主要历史人物565页。

④中共桦南县委党史研究室孙进、刘秀兰:《土龙山农民暴动》,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⑥常慧贤:《勃利事变》,中共佳木斯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辑 《合江剿匪》,1998年。

⑦原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回忆录:《孙荣久叛乱的经过》,《建立合江革命根据地初期情况》附录,《佳木斯党史资料》第一辑。

⑧许元庆:《勃利金融救济券》,《三江钱币》,佳木斯市钱币学会,1992年。

猜你喜欢

合江救济东北
东北铁锅炖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合江农商银行助农取款村村通
合江神臂城怀古(外一首)
合江农商银行: 1957万元助春耕
合江荔枝历史文化渊源初探
28
私力救济的界定及其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