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精纺后整理工序面料损耗研究

2013-12-03李世朋

山东纺织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压光布头回潮率

李世朋,李 杰

(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265706)

纺织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迫使纺织行业正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约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提高纺织品的竞争能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产率、产量、理顺原料的生产与流通体制来保证能源和原料的供应;一方面还应尽量加强科学管理,降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以节约能源和纤维资源等。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目的

1.1.1 统计织物在后整理工序,如烧毛、洗呢、柔烘、剪毛、压光、罐蒸等的回潮率以及重量损耗情况,对重量损耗情况进行分析。

1.1.2 测量后整理工序中长度变化情况,并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1.3 跟踪后整理各生产工序的人为损耗情况,提出改进方法,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损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1.2 实验原理

后整理工序中,烧毛工序中烧去了坯布表面的大部分绒毛,会使坯布产生损耗;湿整工序中洗去了烧毛后坯布的部分散毛以及残存的毛灰、油剂等杂质,织物重量会进一步减轻;剪毛工序中剪去了布面的部分绒毛,也会使布的重量减轻,其它工序由于物理化学作用也会出现重量变化现象。

织物在后整理工序中,经向多次受到拉伸使织物伸长,虽然通过超喂工艺或预缩工艺可以使部分应力松弛,长度有所恢复,但是伸长仍然存在。

后整理各工序中,由于多次出现连续生产(如烧毛、联煮、柔烘、压光、剪毛等)和间歇式生产(如洗呢、双煮、熟修、罐蒸等)交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次“缝头→拆线→重新缝头”的循环。因此,在这些过程中,会出现撕头产生的布头以及平缝产生的布头。

1.3 实验仪器

电子称、烘箱、卷尺。

1.4 实验方法

选取全毛哔叽TE96298 21500.001/4共8匹布做损耗统计实验。

整理工艺:烧毛→联煮(宁)+辊烘→木MAT(1、NF208:2%,洗:40℃×30min×100m/min×1.5×105Pa×1800;冲:40℃×10min×100m/min;2、NF 208:2%,洗:40℃×30min×100m/min×1.5×105Pa×1800;冲:40℃×10 min×100m/min)→开幅→双煮(80℃×4道,1、3加压,pH 值6~7)→柔烘(UST30g/L,158 cm)→中修→刷剪(G(2)×1)→给湿→压光(120℃×30%×20m/min)→KD236→成品。

首先测量坯布重G(1),同时取5cm布样封存,到实验室测回潮率 W(1);同样测量烧毛后布重为 G(2),回潮率为 W(2);依次类推,实验中由于裁样和挡车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损耗也相应加到各自工序。

1.5 实验结果

不同工序不同时间的织物回潮率见图1及表1。各工序重量损耗情况见表2。

1.5.1 各工序回潮率变化

从表1和图1中看出,后整理各工序结束后,坯布回潮率最大,基本恒定为14.87%,其次为烧毛后、剪毛后、压光后、罐蒸后,柔烘后回潮率最小为5.57%。由于整理条件的不同,回潮率有较大区别,这也客观反映了后整理各工序的干湿变化情况。同时,织物在车间随着存放时间和环境的不同,回潮率出现了明显变化,变化较大的为烘干后和罐蒸后,这两道工序整理过程中存在高温烘干现象,使下机后织物回潮率较小,当织物在车间平衡一段时间后,回潮率明显变大。

1.5.2 各工序重量损耗

图1 不同工序不同时间回潮率

表1 不同工序不同时间织物回潮率

表2 各工序重量损耗

从表2中可以看出,8匹布总的重量损耗为5.80kg,损耗率为3.87%。重点工序的损耗中,烧毛工序损耗最大为4.67kg,损耗率为3.12%,其次为剪毛工序,损耗0.58kg,损耗率为0.40%,其余的依次为罐蒸、压光和湿整。

因烧毛工序中烧掉了坯布表面的大量纤维和绒毛,剪毛工序中剪去了织物表面的部分纤维和绒毛,湿整中洗去了残留在织物上的毛灰和油剂以及其它杂质,这些因素都使织物干重减少。对于轧光和罐蒸工序,理论上干重是不会减少的。但是实验过程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以及吸湿保湿现象(羊毛为2.0%)的存在,实验中轧光后和罐蒸后都出现了一定的损耗,但在误差正常范围之内的。

1.5.3 长度损耗(见表3)

表3 长度损耗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织物的长度在中检和成品都是增加的,分别增加1.67m和7.73m,伸长率分别为0.283%和1.308%。其中,织物在干整的伸长程度大,伸长了6.06m,伸长率1.026%,约是湿整的3.62倍。

后整理工序中织物长度的增加是因为经向多次受到张力和拉伸,如湿态整理过程中的联煮工序,干态整理过程中的剪毛、压光、罐蒸等工序,虽然洗呢、烘干以及预缩工序会使织物经向松弛,产生一定的回缩,但长度总体还是增加的。而干态整理工序的经向拉伸比湿态整理工序的拉伸程度更大,织物伸长更多。织物长度的增加会使产量出现增加,但这并不是好现象,因为经向伸长会使纬密、克重减少以及一些物理指标不合格,并影响成品的实物质量。通过实验,合理控制部分工序的张力和超喂,使织物的经向拉伸在正常的的范围内,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有重要意义。

1.5.4 人为损耗

各工序人为损耗的原因及长度见表4、表5。

表4 各工序损耗原因及长度

表5 各工序人为损耗

从以上表4、表5中可以看出,在后整理各工序中,由于多次出现“缝头→拆线→重新缝头”循环,8匹布的长度损耗达到了2.22m,损耗率为0.376%。其中,木棍损耗最大为0.72m,损耗率0.122%;其次为缝头和罐蒸工序,各损失了0.58 m,损失率都为0.098%,其余依次为双煮、联煮(宁)+辊烘、刷剪、压光工序。

通过分析可知,一些对缝头质量有很高要求的工序,特别是需要用平缝机平缝的工序,如湿态整理工序中木棍MAT洗呢、缩呢时,熟修平缝时,罐蒸重新平缝时,都会产生大量布头。其次,如果普通缝纫机缝头不好,下道工序重新缝头时为了保证本工序的缝头质量,会采取先撕头的方式使布头平整,从而会产生大量撕下的布头。

对于布头损耗问题,要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重点控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重点损耗工序重点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控:

(1)加强对挡车工的培训,提高缝头质量,普通缝纫机缝头和平缝机缝头时一定要直,质量要高。如果本工序缝头质量不好,下道工序为了方便缝头,不可避免地要先撕头再缝头。

(2)要有节约意识,对于易拆线的布头,一定要拆线,减少撕布头现象,例如采用平缝机缝头,则很容易拆线。

(3)加强管理,杜绝乱撕布头现象,对于撕布头的长度要有标准(包括工艺员做实验),定期进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要严格考核。

2 结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由于回潮率的测定存在一定的误差,使一些工序的实验数据存在出入,但基本反映了纯毛织物在后整理车间的损耗情况。为设计生产提供参考,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倪云凌.毛纺织染整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

[2]姚 穆等.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王少华,丁彩玲.自然弹性毛织物的开发[J].山东纺织科技,2002,43(5):24—26.

猜你喜欢

压光布头回潮率
微波籽棉回潮率测量仪技术试验报告分析
机采棉回潮率对纤维长度影响的实例分析
微波法籽棉回潮率测试仪在籽棉收购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塔式气流皮棉加湿机特点分析
高速超级压光机的成功研发
布头
猫来了
不同压光方式对涂布纸张性能的影响
决战前夜
实用软压光辊磨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