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高含水期油井补孔选井选层标准探讨

2013-12-01杨春梅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4期
关键词:层位单井水井

杨春梅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1)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受到层间、层内和平面3大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开发效果变差,措施挖潜难度加大,补孔措施效果变差。对于不具备加密开采条件的、高度分散剩余油的区块,可以通过补孔方式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挖潜剩余油。近些年油田加大补孔力度,进一步挖潜存在未射孔层位内的剩余油,取得一定挖潜效果。为此,笔者对补孔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原选井选层标准重新评价,进一步完善补孔选井选层标准,为指导特高含水期挖潜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

1 补孔基本原则

针对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条件进行相应补孔工作。对于限流法投产井、注采不完善、油水同层、控制程度低、坨状砂体、断层遮挡等影响因素,将根据不同原则进行对应补孔。补孔基本原则主要如下:①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提高油层动用程度[1];②控制程度低孤立单砂体;③受到断层遮挡,水驱程度低;④限流法投产井进行重射;⑤不打乱井网层系。

2 油井补孔规律性研究

2.1 补孔效果规律性认识

“十一五”以来油井补射油层情况和 “十一五”期间油井补孔效果对比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从表1、表2可以看出,补射厚层砂岩比例逐年变小,补射比例逐渐增大。补孔思路由挖潜厚层剩余油转变为挖潜薄差层剩余油。在油田剩余油分布零散、措施挖潜难度大、挖潜效果差的情况下,依据精细储层描述和动态开发规律重新对选井选层进行认识,优化选井选层标准,从而改善了措施挖潜的效果。

表1 “十一五”以来油井补射油层情况

2.2 增油效果与补射厚度关系

油井补孔效果较公司 “4t”增油目标要低,通过分析历次补孔效果发现,主要受杏北储层发育条件和补开厚度影响。从初期日增油和补开有效厚度拟合关系 (见图1)来看,两者成线性关系,补开厚度大于6m时,初期日增油达到4t,补开有效厚度大于9m后,由于补开了部分高含水层,日增油开始下降。

表2 “十一五”期间油井补孔效果对比

2.3 补孔与单井含水高低无直接关系

图1 补开有效厚度与初期增油量拟合关系

补前单井综合含水与措施后增油量没有必然的关联,随着含水级别的升高,仍具有增油效果,即使在含水为100%情况下,初期增油量仍可以达到10t以上,说明补前单井综合含水高低不是限制补孔效果的影响因素。

2.4 断层边部补孔效果更好

断层边部由于受到注采关系不完善、控制程度低、控制井点少、断层遮挡等因素影响,因此剩余油分布较为集中,所以断层边部采油井优先选作为补孔措施井。从对比断层边部和非断层边部井补孔效果 (见表3)来看,断层边部补射厚度大,潜力层多,效果好。平均单井增多0.9t,平均单井年增油46t。从历年补孔效果 (见表3)来看,采用油水井对应补孔,提高控制程度,保证剩余油的更好的挖潜。

表3 油井补孔效果统计表

3 采油井补孔选井选层原则

3.1 采油井选井标准

通过研究补孔增油效果与单井综合含水、补孔厚度等开发指标关系,确定了1226选井标准 (1是指100m内无同层系采出井点;2是指预补油层有2个以上射孔注水井点;2是指单井日产油低于2t;6是指单井可调有效厚度大于6m)。根据该标准选井。

3.2 油井选层标准

依据沉积类型优选控制程度低砂体进行补孔。不同类型的储层补孔选层标准如表4所示。对于水下分流河道和废弃河道,储层发育好,层内矛盾突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顶部;对于主体薄层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网控制不住的 “坨状砂体”或者窄条带的凸出部位而形成的薄注厚采、指状或者马鞍状分布的突出部位;对于非主体薄层砂,条带状或坨状砂体分布,周围水井处于主体薄层砂而形成厚注薄采,由于油水井层间干扰不同,油水井间渗透率不同,具有挖潜潜力;对于表外储层,主要是厚度大于1.4m为补孔对象,全井产液量不能太高,否则主产层会抑制补孔层产液,对于镶边搭桥的表外层,这类油层受到注水效果较好,可作为补孔措施层位。结合动态资料同时,要结合静态解释,利用测井曲线,选择含油饱和度高,上下隔层完全的层位进行补孔。

随着油田开发的继续,“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开发区块内存在特殊开发层系。针对这些层系,经过认真分析,并结合动静态资料,精确找准剩余油位置,通过补孔措施来完成剩余油的挖潜。特殊层位补孔原则如下:①套损层位补孔。萨Ⅱ1-萨Ⅱ4控注层位有2个注水井点,总压差小于1.0MPa;②油水同层补孔。距离油底15m以内为偏油界限,油水同层厚度大的油层上部;③限流井补孔。限流法完井单层污染严重,其他措施效果较差层位;④层系互换补孔。层系互换萨尔图层层数多,层间矛盾突出,要相应提高射孔对应性,尽量避开原动用层;葡Ⅰ42及以下要尽量补射表内薄层和表外储层。

表4 不同类型储层补孔选层标准

4 应用实例

某井为1994年8月投产的二次加密井网,开采萨葡高油层,射开砂岩41.7m,有效7.1m,控制注水井点有2个,投产初期日产液3.6t,日产油1.4t,含水58%。该井射孔层位经过3次压裂措施,射孔层位剩余油得到较好的挖潜,通过动静态资料分析,在未射孔层位存在一定剩余油。

该井周围150m内没有同层系采出井点。井区内为完善注采系统,提高油水井控制程度,对该井区内的1口采油井进行转注,改变的水体流向,增加注水井点,井区内注水井点达到3个。单井日产油量为1.6t,可调有效厚度达到33.3m,均符合选井选层标准,同时为保证采油井补孔效果,对该井同层系井进行了对应补孔措施,做好措施前培养工作。

从选层标准来看,该井的萨Ⅱ4.1层,发育为大面积坨状主体薄层砂,未补孔前,该砂体没有采出控制井点,具有一定的剩余油;萨Ⅱ1.2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薄注厚采,北部受到断层遮挡,该砂体内没有控制井点,具有剩余油;葡Ⅰ7.1层,发育为马鞍状主体薄层砂,该井点位于马鞍凸出部位,并且砂体上部受到断层遮挡,下部控制井点只有1口井,并且距离达到166m,具有剩余油;萨Ⅱ6层位发育的厚层表外砂体,与周围发育的主体薄层砂和非主体薄层砂镶边搭桥,厚注薄采,分布 “坨状”表外砂体,没有控制井点,具有剩余油。2010年6月进行补孔,初期日产液量增加14t,日增油6.2t,含水下降14%。措施有效期长,有效期长达19个月,累积增油2507t,目前日产油仍保持在7.1t。应用新选井选层标准,补孔措施增油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5 结 论

(1)在不具备加密开采条件的不完善注采区块,在综合应用各种动静态资料认清剩余油分布状况,通过补孔措施挖潜剩余油。

(2)油井措施选井选层标准要适应油田开发需求,“1226”选井标准和选层标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层位单井水井
基于样本选取和多种质控的地震层位智能拾取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石油单井产量
涡北煤矿综采放顶煤运输巷层位布置的探讨分析
水井的自述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乌龟与水井
论当前地热单井勘查报告编制格式要求及技术要点
卡拉麦里山前石炭系火山岩序列层位归属及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