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竹枝词的互文性研究

2013-11-29陈文丽

关键词:黄遵宪诗史竹枝词

陈文丽

(浙江工商大学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竹枝词的互文性研究

陈文丽

(浙江工商大学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晚清之际,内忧外患的因缘际会,近代中国人竞相赴日,创作了大量的日本竹枝词。如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何如璋的《使东杂咏》、濯足扶桑客的《增注东洋诗史》等。这些日本竹枝词的内容丰富、记叙生动,以竹枝词加注的形式记叙了日本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反映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然而,前人与后人所创作的日本竹枝词呈现互文性的特征。

近代中国人;日本竹枝词;互文性

“互文性写作乃游记文类的普遍特征,古今中外皆然”。①“所谓游记中的互文性写作是指文本中的“旅行”重叠现象,即后人在游记中总是追随前人的足迹,重写前人的描述。后来者与前人的游记构成一种互相阐释的互文关系。……”②近代中国人游历日本所创作的竹枝词也属纪游文学范畴,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竹枝词互文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如下。首先,由于撰写日本竹枝词的近代赴日中国人,身份为赴日官员、文人、留学生等,中华文化底蕴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国学修养,因而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大致是相同的。其次,近代中国人游历日本,受到政策、经济、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基本上游历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等大城市,因而其作品主要状写日本这些大城市的风物。另外,日本竹枝词互文性特征的形成,也与作者之间的密切交流相关。首批驻日官员黄遵宪、何如璋、张斯桂其作品未出版之前,就已经相互阅读。王之春在《谈瀛录》中也提到自己赴日之前看过何如璋的《使东述略并杂咏》与张斯桂的《使东诗录》。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在国内出版出版后反响巨大、影响深远,之后的赴日官员、文人、留学生等赴日之前大都阅读过其作品,容易受其文体的影响。

本文从日本竹枝词题材的互文、文体的模仿、内容的仿拟来论述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竹枝词的互文性。

首先是歌咏题材的互文,近代中国人撰写的日本竹枝词反复歌咏同一日本风物,如“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北峰积雪南峰火,烟絮纷纷逐逝波,一样孱颜分冷热,山犹如此奈人何。”(何如璋《使东杂咏》)“雪积莲峰暑亦寒,丽人公子旅行欢。莫将红豆调冰水,过冷心肠热沥难。”(陈道华《日京竹枝词》)等竹枝词均歌咏富士山。“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斗宝车。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吾妻桥外树丫杈,雪意连江十里涯。堤畔画船堤上屐,春游人看水樱花。”(陈道华《日京竹枝词》)“灿烂樱云十里间,金龙山椄筑波山。钟潭绫濑都看遍,八百松楼买醉还。”(郭啸麓《江户竹枝词》)等竹枝词吟咏日本樱花胜景。此外,近代中国人的日本竹枝词还歌咏了向岛、不忍池、红叶等风景;叙述了日本婚嫁、恋爱、饮茶、棋艺等民间风俗,记录政治历史、社会、科技等现状,前人的竹枝词与后人的竹枝词构成了互相阐释的互文关系。

其次是文体的模仿,其中姚鹏图《扶桑百八吟》与濯足扶桑客《增注东洋诗史》模仿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体最为明显。

《日本杂事诗》最终定稿共计竹枝词200首,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为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等方面,下卷主要为风俗、服饰、技艺、物产等方面。在叙述日本历史方面,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按着略古详今的原则,用竹枝词加注的形式概叙了日本从远古到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从日本创世纪神话传说的上古时代到汉孝武天汉四年“避秦男女渡三千”的徐福东渡,再到明治元年的“德川氏废”,王政中兴,西学大行,废藩置县,创设议院等。竹枝词中加入作者的感概与评价,注解中进一步补充相关详细的历史史实,这也是典型的《日本杂事诗》体。

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与濯足扶桑客的《增注东洋诗史》为典型仿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体。竹枝词中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在一定程度上押韵。概括地描述眼前所看到的日本事物,但因描述的是域外的事物,作者均使用长篇的注解进一步补充与说明。下面列举数首竹枝词为例。

剑光重拂镜新磨,六百年来返太阿。方戴上枝归一日,纷纷民又唱共和。

中古之时,明君良相,史不绝书。外戚专政,霸者迭兴。源、平以还,如周之东君,拥虚位而已。明治元年德川氏废,王政始复古。伟矣哉!中兴之功也。而今年来西学大行,乃有倡美利坚合众国民权自由之说者。《山海经.海外东经》:“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日本称君为日,如大日灵贵、饶速日命皆是。(黄遵宪《日本杂事诗》)

复古维新任主张,当年龙战血玄黄。一篇幕府衰亡论,信使无人说短长。

德川专政久,人知有大将军,不知有王室也。自外人观之,佐幕逆而勤王顺,然幕府恩德已深,诸藩骤闻革政,颇疑新进挟少主以弄威福,人怀反侧。又佐幕者多主开港,而勤王者转主闭关。是非参错,内忧外患,国势危于累卵。赖二三藩士明说利害于诸藩之间,渐致维新之治,厥维艰哉。国人述明治史者,指不胜屈。福地源一郎著《幕府衰亡论》,人以为信史。(姚鹏图《扶桑百八吟》)

江山尤是主人非,旧日分矛赐锦衣。八十五邦城郭在,空余芳草对斜晖。

日本三府四十三县,分之为五百三十一郡,五十二市,皆旧时八十五国之侯服也。考旧城遗址,如平秀吉之大阪城,德川市之江户等,举世皆知,无庸赘述。间有著名都邑,为人所略者,如德川义直之名古屋城,德川家康之骏府城,北条氏之小田原,伊达氏二十八万石之仙台,井伊氏二十五万石之彦根,……岛津氏七十五万石之鹿儿岛,为累世子孙不迁之地,至明治初年,而始归入版图者也。其余若锅岛侯之佐贺,大友氏之大分,酒井伯之白鹭城(即姬路市也),柴田胜家之北庄城(在福井市),大内氏与毛利公所据之山口,弹丸黑子,不能尽书矣。(濯足扶桑客《增注东洋诗史》)

从上述例举的竹枝词中可以看出,姚鹏图与濯足扶桑客均模仿了《日本杂事诗》体,都是用七绝竹枝词的形式讲述日本的历史,注解中进一步补充与说明相关的日本历史史实,竹枝词与注解均理智、客观,逻辑较强。

文体的模仿,还表现在日语汉字词的使用上。同时期的海外竹枝词也出现英语音译词,如密司(Miss小姐)、姑莫林(goodmorning早上好)、巴克(park 花园)等等。但因为与汉语的差异较大,而近代中国人的外语水平也有限,因而《伦敦竹枝词》《欧洲杂咏》等海外竹枝词中只出现了少量的英语音译词。日语与汉语同为汉字语系,近代中国人充分利用此语言优势,多方接触日本语言与汉字。《日本杂事诗》中使用了较多的日语汉字词,之后的日本竹枝词竞相模仿,在竹枝词中均使用大量的日语汉字词。

最后是叙述内容的仿拟,姚鹏图《扶桑百八吟》主要是文体仿拟黄遵宪《日本杂事诗》,而濯足扶桑客的《增注东洋诗史》内容仿拟《日本杂事诗》最为明显,“濯足扶桑客”这个笔名,也使人联想到黄遵宪的赴日前夕写下的诗歌:“如此头颅如此腹,此行万里亦奇哉。诸公未见靴尖趯,待我扶桑濯足来。”关于其内容仿拟,下面例举数首竹枝词为例: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濯足扶桑客《增注东洋诗史》 泰初一柱立天琼,岳降真形地始成。西有和华东诺册,一夸手造一胎生。纪神武以前事为《神代史》。曰开辟之天初,有国常立尊为独化之神,七传至伊奘诺尊、伊奘册尊,为耦生之神。二尊以天琼矛下探沧溟,锋镝凝结成磤驭卢岛,名为国柱。因下居成夫妇。先以淡路洲为胞,钟灵孕样,乃生八大洲。馀岛则矛头滴潮濡沫所凝者。泰西人有创世纪,称耶和华手造天地万物,七日而成,同一奇谭。 淡路成胞孕子孙,蜻蜓洲养大和魂。 远从诺册稽神代,上有鸬鹚草葺尊。《日本神代史》云,开辟元始之天神,曰国常立尊,为独化之神,七传至伊奘诺尊,伊奘册尊,为偶生之神。二尊以天琼矛探海,锋镝凝结,成磤驭卢岛,因以居之,遂为夫妇。先以淡路洲为胞,渐生八大洲,余岛则矛头濡沫所凝者。神奇荒诞,以至此。又云,人代之君,始自神武。神武之父初生,有卧龙蟠之,产室葺以鸬鹚羽,故号为彦波潋武鸬鹚草葺不合尊。尊之母,则海神丰玉彦女,而父则琼琼杵尊也,神武立国,尝至大和州,登山而望曰:“美哉国乎,其如蜻蜓点水呼!”故世称日本为蜻蜓洲。其大和种族,勇敢有为,故名大和魂,亦名日本魂,犹言日本之元气也。

上述表格中第一组描述日本开辟神话的竹枝词诗注中,皆引用《日本神代史》,从划线部分可以看出,除了个别词语的更改,濯足扶桑客几乎全部复制黄遵宪的诗注。

又如: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濯足扶桑客《增注东洋诗史》 南朝往事久灰尘,岁岁樱花树树春。手挈铜铃拜遗像,呜呼碑下吊忠臣。楠正成者,南朝殉难之臣。日本比之文文山、岳少保。源光国题其碑曰:“呜呼忠臣楠子之墓”。墓在凑川,有樱花数百树,手泽所留,重于大壁。尚有神铃塑像,能文者皆纪之。 千早城边叫子规,樱花零落凑川湄。南朝已往北条逝,惟有呜呼吊墓碑。河内楠正成者,举醍醐天皇之诏,举兵勤王。北条高时以大兵围千早城(城在大和州金刚山之西麓)。楠公能以少击众,卒灭北条氏。其后与足利尊战,相持五十年,兵败,躬被十一创,遂殉难凑川。弟正季亦同时战殁。其后楠氏之族,如正行、正义者,据金刚山,与北朝力争残局,末几亦亡。今凑川有楠公墓,墓旁有祠,即凑川神社也。凑川本一小水,在兵库、神户之间。墓碑为源光国所题,曰“呜呼忠臣楠子之墓”,世称为《七字碑》。樱花数百树,楠公手泽所留也。至今东京皇城二重桥前,有骑马大铜像,神气犹奕奕如生云。案日本福泽谕吉尝著《楠权论》,以为当世称楠公为忠臣第一,然凑川之役,实可以不死,而竟死者也,事苟无裨于实际,虽不善赏也云云。附载于此,以求公论(今大阪樱井驿有碑题曰楠公诀儿处,亦称古迹)。

此组竹枝词“岁岁樱花树树春”“樱花零落凑川湄”皆以樱花之景缅怀日本历史人物楠正成,濯足扶桑客竹枝词中“南朝已往北条逝”“惟有呜呼吊墓碑”是黄遵宪竹枝词中“南朝往事久灰尘”“呜呼碑下吊忠臣”的简单转换。濯足扶桑客在黄遵宪诗注的基础上,对楠正成的事迹进一步补充,并更为详细地描述楠正成墓前情景。

再如: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濯足扶桑客《增注东洋诗史》 臣连伴造称官氏,藤橘源平数世家。将相王侯真有种,至今寥落族犹华。旧皆世官,故氏族最重。古所谓臣连伴造,以官有世功,以官为氏。其后赐姓命氏,自垂仁始。姓有升降,以氏为宠号,自天武始。氏之宠号既定,宏仁《姓氏录》所载旧姓,有千百氏。诸藤专朝,不举他族,而旧族皆降在皂隶矣。源、平迭兴,枝叶之蔓,分宗立长,割据国郡。其长者,犹古氏上。其族人,称家 藤橘平原世列侯,臣连伴造以功酬。宏仁姓谱详华族,莫向《吾妻镜》里求。数百年藩族,不外藤、橘、平、原四姓。明治废诸侯,称华族,以别于齐民耳。维新勋望,则称新华族。至臣连伴造,则古所谓官有世功,则有官族也。椎古帝(钦明第九女)敕撰《天皇纪》、《国纪》及臣连、伴造、国造等,百八十部,皆记古来氏族。国造,则各居其国,以掌国事,古有国造一百三十余。伴造,乃诸部君长首直史之类也。天武诏定八等之姓,曰真人,曰朝臣,曰宿祢,曰忌寸,曰道师,曰臣,曰连,曰稻置。又其命氏有以国

子郎党,蔓衍天下。数百年之藩,大都藤、橘、源、平四姓也。维新废藩,犹称为华族,以别齐民。者,吉备、飞多是也;以邑者,小野、菅原是也;以官者,刑部、采女是也;以功者,治田、垂水是也。苏我氏之乱,姓谱散佚,允恭帝时,患群臣氏族错乱,诏设鼎于庙,使诸姓盟神探沸汤,以别真伪。天武后,始有宏仁《姓氏录》,以其旧姓尚有一千一百八十二氏。自诸藤檀国,源平继之,旧族遂不见于缙绅之谱。足利时,赘婿冒宗,源平之间,尤多义子假儿,混淆之后,至望族各为嶶职,以自表异。如藤原为藤花,菅原为梅花,德川为葵叶,山内为柏叶,各绘于袖,其名曰纹,使人一望而知其为某族也。《吾妻镜》五十二卷,僧奝然所著之国史,始安德帝治承四年,讫龟山帝文永三年,仅八十七年事耳。“藤橘平原世列侯,臣连伴造以功酬”仿拟黄诗“臣连伴造称官氏,藤橘源平数世家”,濯足扶桑客将黄遵宪诗注的最后部分(划线部分)移至诗注的开(划线部分),只是增加或更改了个别词语。濯足扶桑客的诗注内容有所扩展。其诗注“维新勋望,则称新华族。至臣连伴造,则古所谓官有世功,则有官族也。”为黄遵宪竹枝词“将相王侯真有种,至今寥落族犹华”的通俗化改写。濯足扶桑客的全编竹枝词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叙述与内容仿拟,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虽然《扶桑百八吟》与《增注东洋诗史》是模仿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体,但由于赴日时间的差距,作品内容有所不同。《日本杂事诗》创作于1876年—1879年间,时值日本明治初期。《扶桑百八吟》创作于1903年,作者只在日本逗留四个月。《增注东洋诗史》首次刊行与1903年,为作者留学日本十年间所著。姚鹏图与濯足扶桑客赴日之际,较之明治初期,日本社会各方面均进步显著。此外,黄遵宪赴日的身份是外交官员,而姚鹏图为山东省派往日本参加大阪第五届国内博览会的下级官员,濯足扶桑客则为留学日本军校的学生,身份不同,作品关注点自然不同。

《日本杂事诗》为《日本国志》的副产品,“网罗旧闻,参考新政,辄取其杂事,衍为小注,丳之以诗,即今所行杂事诗是也”。③而黄遵宪作为第一届驻日使团的参赞,对日本的国情评价相当慎重,《日本杂事诗》也注重典籍文章的的沿革与全编整体纲目的清晰。《扶桑百八吟》叙述内容较广,“大埔何氏如璋使东杂咏详于山川;嘉应黄氏遵宪日本杂事诗百篇,网罗二千五百年史事,日人推为巨制。予偶就见闻成本事诗一百八首,略述近事。”③增注东洋诗史》的记事类别与《日本杂事诗》大致相近,但其“惟随时随意之作,详略非一,难免赋海遗盐”,③“显得随意性较大,多有繁简不当、时序错乱之处,不免予人错乱之感”。④

总之,近代中国人的日本竹枝词互文性特征明显,但正因为不同阶段日本竹枝词互文,进一步加深了清末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普及了日本相关知识。

注释

①孟华.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375.

②苏明.“诗意”的幻灭:中国游记与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之建立[J].学术月刊,2008(8):109.

③钟山,潘超.中华竹枝词全编[M].北京出版社,2007(2):523-696.

④夏晓虹.吟到中华以外天[J].读书,1988(12):119.

[1]邱良任,潘超.中华竹枝词全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王晓秋,点.早期日本游记五种[M] .史鹏,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邱铸昌.《日本杂事诗》简论[J].华中师院学报,1979.

[4]夏晓虹.吟到中华以外天——近代海外竹枝词[J].读书,1988.

ClassNo.:I206.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theWritingofZhuzhiciofModernJapanese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textuality

Chen Wenli

(School of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 a lot of Chinese went to Japan for further studies and they wrote a lot of Zhuzhici of Japanese living , which are rich in contents and lively in narrating way. Those works of Zhuzhici described the historic customs and practices .They also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system,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Japan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 However ,there is the features of intertextuality among the different works of Zhuzhici.

modern Chinese; Zhuzhici of Japanese; intertextuality

陈文丽,硕士,助教,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2010级日语专业。

1672-6758(2013)06-0092-3

I206.5

A

猜你喜欢

黄遵宪诗史竹枝词
黄遵宪
书法《竹枝词》
黄遵宪研究综述
黄遵宪埋书稿
《竹枝词两首》其一
杜诗“诗史”说检讨
爱国
杜甫《北征》诗中“赋”手法的特色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