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革命的土地情

2013-11-25

资源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导刊节约

马老先生来信内容(原文照录,括号内为编辑所改):

国土资源厅长同志:

编辑同志们全家好!

我家住在汝州市朱庙镇长马村,已近23年之久。我为青海省交通厅离休干部,85岁,共产党员。在故乡汝州观察几十年,土地肥沃,一年可达三收。河南农业大省1亿多人口,每户平均土地越来越少,人口不断增加,一个男孩要一处宅基地啊!可耕地越来越少,这种办法,是蚕食老祖先的土政策。一人住50平方米,没粮食吃,也是白搭。中原地区上化肥后每亩产1000多斤。我认为在资源导刊上,开展讨论,建设新农村,一律逐步4~5层楼以上才行,才可以制止,节约土地为良策。再过十年,换上几任村长、书记,可耕地、基本口粮更少了。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叫全省农民发表意见,引各界人士均可发言,讨论完了执行,集中大家的意见,才可以变成政策规定,实际上也为了保卫农民的根本利益而讨论,突破一点,推动全盘、全省、全国,除此之外,别无节约土地良策……河南是中原,全国、世界粮食大省之一啊!还供应全国不少大城市,直辖市人民吃饭问题,为什么中央一直强调不以牺牲农业粮食为代价去发展工业,17个专区(18个地市)多少人啊?顶二个英国、三个法国人口,土地面积不大,供给1亿多人口,所以,建议先在资源导刊上进行讨论,叫各界人士说真话,献计献策,除此之外,别无良策。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长建议讨论一番,听听大家的意见,“众人拾材(柴)火焰高”古人说。是否可行,供你们参考,指正之!

致以

革命布礼!

汝州市人 离休干部85岁 共产党员

马清文 孙素英上

2013年6月15日夜书

资源导刊杂志社回信内容:

尊敬的马老先生:您好!

我们于6月18日收到了您的来信。认真拜读来信内容,编辑部的同志们深为您耄耋之年仍心怀国家、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也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杂志的信任。

从您信中提到的问题可以看出,您在家乡生活的20多年里,始终关注着农村的发展,关注着农业生产,关注着国家的农业政策,我们仿佛看到了您身居乡村、心系国家的一颗赤子之心。的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近年来我国人口越来越多,耕地在不断减少,农村宅基占地在不断增加,这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近年来,国家也一直在强调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比如,当前在我省推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各地陆续开展。但是由于各地条件不同,经济实力存在差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还只是在个别地方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持续在全省推进。从试点情况看,效果是明显的。大部分地方都在建设多层甚至是高层的农民公寓,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但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或认为不利于农业生产,不愿上楼,在一些地方还引起上访事件。因此,中央从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考虑,多次强调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允许逼迫农民上楼。这也是中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万全之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一些地方取得明显成效,其他一些思想守旧、等待观望的农民会逐步改变思想观念,将会有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全省的推广。到那时,高层住宅在农村将会普遍推广,您老人家节约用地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对于您提出的开展讨论的事情,我们将会认真考虑,适时组织。

为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以及您对土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向您赠阅本刊行政综合版。具体事宜我们将由专人跟您联系。

此致

敬礼!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导刊节约
房地产导刊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房地产导刊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与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节约
节约
节约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