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知识管理的视角

2013-11-24张亚珍

职教论坛 2013年28期
关键词:隐性院校社区

□代 君 张亚珍 李 健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密集型组织,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资源,特别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在人才培养、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实现隐性知识共享,展现高职院校教师认识世界以及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价值,本文将做一个粗略的探讨。

一、知识管理与高职教师隐性知识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知识、人员、组织文化、组织制度与信息技术等各要素互动融合的过程。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人员是知识管理的主体(对象),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的文化要素,组织制度是知识管理的制度保障。实现知识管理还需要支持手段,这就是信息技术[1]。

(二)知识的分类

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的著作《个人知识》中将知识分为“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两类。有形知识就是显性知识,“无形”知识就是隐性知识[2]。显性知识是能够指以书面文字、图表以及公式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存在个人头脑中,在某个特定环境下存在的,难以规范化、难以沟通的经验、信息和知识,是知识增值和创新的来源[3]。

(三)高职院校教师的隐性知识

根据知识管理的理论,教师的显性知识是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所获得和掌握的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班组管理及班主任知识,教师可以直接地学习、清晰地表达、全面地交流这些知识,承载这些知识的媒体主要专著、教材、教案、杂志、期刊、教学参考资料等,在信息时代则还包括网络和视频。而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那些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价值、观念、情感、认知、经验等反思实践取向的知识,是一种内在的、独特的知识,它具有实践性、情境性、模糊性、个体性的特点,是教师在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科研实践经验以及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体现在教师个体语言、习惯和经验之中,包括融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非正式的、难以用语言、文字、图表、公式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信息、经验等[4]。

二、高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现状及障碍

(一)高职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现状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但目前的校园网基本上还没有实现教学科研人员之间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研究、科研动态和成果的面对面交流。很多高职院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往往变成了全系或全院教职工的见面会,而关于教学研究和科研情况的交流几乎没有进行。在知识管理中,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采用观摩教学、课件、教材、讲义、讲座、论文等方式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共享。然而,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共享的知识,大部分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比,显性知识只是知识总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高职院校教师有大量的隐性知识没有被共享。尤其是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一些经验、感受、困惑,缺少交流和共享,影响了高职院校的队伍建设。

(二)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

1.知识共享意愿较低。根据调查,在“您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吗?”的问题上,选择了“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仅有35%的教师,可见只有少部分教师都选择愿意共享自己的相关知识。很多老师认为个人的经验、信息和技能等隐性知识是个人的私有资源,属于个人竞争力,如果轻易、无偿地共享出去,是对自身长期劳动的否定;如果共享,其知识的相对价值可能降低,自己在校内的竞争优势也随之丧失。另一方面,很多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忽视了自身或者本单位(包括教研室、系部、二级学院)内部既有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借鉴、整理和使用。比如,有的学校暑期组织教师赴德国考察双元制教育、到新加坡考察现代学徒制的情况,写出了考察报告,但很少教师会向参加了考察、培训的学校领导或本校同行借阅考察报告,增加自己的知识共享范围和共享内容。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信息技术是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对于知识的取得,还是对于储存、分享,信息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回答“您能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吗?”时,只有45%的教师选择了“能够”和“基本能够”,还不到一半。在信息化社会中,有一部分高职学院教师懂得从网上查找需要的资料,会在教学、科研上查阅诸如 《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等学术刊物上的文章,获得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教学理论,但对于其它学校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其它学术组织(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在中国高职高专网、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上的经验性信息(隐性知识)却不甚了解。

3.教师的反思能力欠缺。高职院校许多教师认为,知识的获取主要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自身经验的简单积累、他人经验的借鉴,而缺少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深入反思,这就难免导致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梳于整理、流于肤浅,对他人的模仿也显得简单机械。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必须经过反思才具有保存的价值,没有经过反思的方法和经验是狭隘的。因此,相对显性知识,在隐性知识共享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反思、整理和归类自己的隐性知识。

4.隐性知识共享方式陈旧。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的类型不同,其共享方式也不同。隐性知识分为基于身体的隐性知识、基于言语的隐性知识、基于个体元认知的隐性知识、基于社会文化的隐性知识等四类[4]。但是,现有的隐性知识共享方式主要研讨会、集体备课、听讲座等。这种传统的、陈旧的共享方式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5.学校激励机制匮乏。人类的趋利性使人们总是去做对他们最有利的事。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既然知识是有价值的资源,为什么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呢?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人们常会有意隐藏知识以增加他们的不可或缺性。如果高职院校没有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知识共享难以发生。

三、高职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解决策略

在高职院校,教师是知识的载体,在理论上又是知识共享的传播者。针对隐性知识共享中存在的障碍,我们认为,要改善高职教师知识共享意愿,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师学习社区,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

(一)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知识共享意愿

知识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共享可以提高整体的知识水平,但这是有利于整体而不利于个人的。当知识的创新无法通过学校获得补偿时,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就会有意无意地限制知识的共享。为此,要保障知识拥有者的利益,又要改善知识共享者的意愿,于是,根据知识管理平台共享模型理论,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激励措施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第一,贡献度进行排名。按照用户对知识的贡献度进行排位,并在知识共享平台首页位置上进行动态显示,同时将知识共享平台集成到校园信息门户中,让全体教师、管理干部、在校学生都能在校园信息门户中看到他们的老师在知识贡献上的量化的排名。第二,折算和兑换教学资源。用户在知识管理平台中每进行一次操作,其经验拥有者就有不同权重的增长。经验值达到一定分值可以兑换某些优秀教学资源。第三,实施政策管理创新。将教师知识共享的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当中。

(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推进高职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其它即时通讯工具和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群体协作交流。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对交流的隐性知识进行记录、过滤、积累、分类与搜索。以下两个方法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交流障碍,促进隐性知识共享。

1.实施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中,要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设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法,采用基本技术培训和整合案例培训,并对整合案例培训及培训策略进行细化,共同促进教师的检索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和交流信息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2.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在高职院校里,自我学习是教师进行自我提高的重要方法,也是克服认知水平差异导致共享障碍的办法。无论是将显性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还是接受别人的隐性知识,都需要通过学习才得到完成。通过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自我学习的相互转化,可以使高职院校教师克服自身因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等因素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它既是教师共享隐性知识的源泉,又是教师共享隐性知识的首要条件。

(三)提高高职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通过思考、对比、抽象以及概括的加工后,教师才能提炼出知识的精华并加以系统化。这种经过深度反思和加工得到的经验,因掌握了知识的涵义及其内部逻辑结构,使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程度得以提高,因而有了质的升华,教师便可以进行知识的编码和储存,并且随时提取出来,用于交流和分享[5]。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总结反思法。有人说过,一个人连续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他很快就会成为教师名师。高职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撰写教学反思日志,整理自己个人的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达到将教学实践“灵感”内化的境界。

观察反思法。高职教师在知识管理平台上下载自己或别人的教学录像、科研讲座视频,通过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录,围绕课堂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观察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自我提问法。高职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软件(Imand5)进行自我提问,包括理论、认识、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从而促进自己对情境的理解,关注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隐性知识“外显化”的过程。

(四)构建有效的教师学习社区

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建立教师学习社区。这是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而创建的组织。在学习社区中,教师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利用在线管理工具,以团队的力量,促进协作知识的建构、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可以交流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的体会,发挥集体的智慧,排除认知的障碍,挖掘隐性知识,系统地构建教师的知识库,如图所示。

知识社区图

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师学习社区,是决定教师能否顺利进行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教学学习社区分为“实体知识社区”“虚拟知识社区”两大类。它们的功能、作用和构建策略如下:

1.实体知识社区及构建。实体社区,即由同一所学校的教师组成的教师学习社区。一般来说,在同一所学校内,教师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具有共同的意愿,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过程、科研及开发、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其他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教师之间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比赛、科研攻关等,将教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2.虚拟知识社区及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包括:主题讨论区、协作活动区、教学成果展示区、日程管理区,重点在教学成果展示,它下面涵盖教学反思日志、教学录像资源、教案、论文/课题成果下载、资料下载。

从虚拟知识社区可以看出,它拓展了传统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提供相同知识背景或知识专业者一个互动的空间[6]。在虚拟知识社区,教师可以通过主题讨论区、协作活动区(聊天室、留言板)、教学录像、反思教学日志等多种形式,实施多对多的导师制;众多教师形成教师知识联盟,相互间可以互相交流,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关系。例如在协作活动区,教师可以把某堂课的教案、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反思等都可以发表出来,进行协作交流;同时教师可以在协作备课区,发布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具有权限的老师登录后就可以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在该页面上进行编辑,编辑的结果可以马上显示在平台上;在主题讨论区,设置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教师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可以设置问题的优先级别,其他教师在看到问题后,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最后,问题的提出者可以对问题是否解决、解决的满意度给予评价。

如果实体的知识社区以及虚拟的知识社区能够有效运作,就能成为创造知识共享的增长点,它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以群体为中心的。教师运用网络协作工具 (如 Onenote,I-mand5),可以及时有效地通过网络与任何一个在线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便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提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为隐性知识的有效共享提供便利,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五)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没有人愿意将自己以很大时间、精力和代价获得的经验、信息等隐性知识免费奉送给他人。这是导致知识共享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高职院校要想激发和提高自己的教师分享知识的意愿,就必须确立合理回报的奖励机制。在教学评价上,完善评价的机制,要丰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比如,通过学习社区及时报道学校开展的读书沙龙、学术讲座、教师论坛等活动。同时,高职院校把知识共享与考核、晋级、评优、培训进修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对积极奉行知识共享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利益补偿[7]。在具体的政策策略上,要淡化个人业绩奖励,强化团队绩效考核,将知识分享和团队绩效作为专业、课程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并提高其比重。

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教师长期思维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的产物,它的共享不会像实物共享那样容易、便捷。隐性知识的共享不仅受教师所处学校文化、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的制约,而且还受隐性知识本身的特性及教师主观意识、知识结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传播技巧、认知能力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技术和手段,辅之于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经验、教训,便可以使得高职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更加顺畅、和谐,丰富高职院校的知识总量,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1]邵晶晶.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9-20.

[2]MachealPolanyi.PersonalKnowledge.London:Routledge,1958:69-71.

[3]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49-52.

[4]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01):28-31.

[5]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21-22.

[6]万利平.云时代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22-23.

[7]周洋.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54-55.

猜你喜欢

隐性院校社区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社区大作战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