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探索与评价

2013-11-23翟天任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12期
关键词:物质实验室价值观

翟天任

(西北工业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陕西 西安 710072)

高校实验室的文化管理,就是要实现创新管理与和谐稳定两者的统一,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本,以正确的意识形态为引导,大幅度地提升高校文化管理水平[1]。

1 文化的定义

在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文化”被解释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范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又有宏观与微观的区别。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通过持续凝练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但主要是指精神财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

2 高校文化体系的内涵

2.1 高校文化体系概述

高校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教兴邦的崇高使命,所以必须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力量。

高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在高校运营活动、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主要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主体精神等。价值观是高校文化的核心[2]。

高校的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载体,其文化体系的构建对于高校整体文化体系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3]。具体而言,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指全体实验室工作者在实验管理、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4]。实验室文化既与高校整体的文化体系相契合,同时又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如进取、守势、灵活。它可以通过实验室成员的行为方式,表达实验室群体的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5]。

2.2 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特征

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具有时段性。无论何种文化都是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文化体系也不例外。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就是在现有的时代特征、精神风貌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第二,具有共识性。构成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因素必须已被实验室成员所共同认可,如果一种文化因素还没有成为普遍的共识,那么它还不能成为实验室文化的因素。当然,实验室文化体系的共识性,是指大多数人的共识,是一个相对的共识。

第三,具有范围性。无论哪种文化都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范围而言,本文中的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通常是指实验室人员所普遍认同的部门。

第四,具有内化性。内化性是指一旦实验室文化体系得以形成和巩固,那么实验室文化就会内化成为实验室人员的自觉行动,而不需每日的耳提面命,将会成为实验室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

3 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要素

从文化角度分析,可以将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分为三部分:一是精神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物质文化。从管理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可以分为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

隐性内容是实验室文化体系的根本,主要包括主题精神、文化哲学、价值观、道德规范等。这些内容是在长期的实验室活动中形成的,存在于实验室人员的观念中,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存在很强的直接影响。

显性内容是指实验室的精神以物化产品和精神性行为为表现形式的,能为实验室人员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包括实验设施、实验进程管理等[6]。

具体而言,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要素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3.1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体系的核心层,是指实验人员在实验等研究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本实验室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7]。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体系构成中的精髓,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逐步发展而来的。

价值观是指认同主体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客体的整体性、根本性的认识,是具有鲜明评判特征的观念体系。

不管划分价值观的依据是什么,不管何类价值观,一旦成型后就会成为人们作各种选择的依据。具体到实验室的价值观,就是指判断与实验室行为相关的某种行为好坏、对错的标准,以及判断行为是否有价值的根本观点,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标准。实验室价值观包括2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是长期稳定、不能轻易改变的;二是附属价值观,是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的改变[8]。

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由衷向往、共同分享的意愿和景象,它能激发起内部成员强大的精神动力。实验室文化体系的整体愿景,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关于实验室的未来蓝图的规划,是全体实验室人员努力追求和奋斗的共同目标。整体愿景更清晰和具体,有更多量化的成分,也融入了更强烈的竞争意识。

核心精神是全体实验室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共同价值观、工作态度、思想和追求的集中体现。核心精神是实验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9]。核心精神贯穿于实验室活动的每一个流程的始终,既可以给人鼓舞,又可以对人约束。

实验伦理,又称为实验道德,是指实验中依据对自然、社会和个人的认识,以是非为标准,调整实验当中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3.2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也称为实验室文化的制度层,在实验室文化体系中居中层,是具有本实验室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是实验室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对参与者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制度文化规范着实验室每一名工作人员,因此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特征。

具体而言,实验室制度文化包括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2个方面。

一般制度是指实验室专门制定或者长期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责任制度。这些或者是成文的制度,或者是不成文的规范和习惯,对实验室人员均具有约束和指导的作用,以保证整个实验室能够分工协作、秩序井然地运转。

特殊制度是指实验室的非程序性制度,与一般制度不同的是,特殊制度是一个实验室的各种特点的集合。

3.3 行为文化

所谓行为文化,又被称为实验室文化行为层,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即实验室人员在从事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娱乐活动中形成的与行为相关的文化,可以概括为实验室的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等动态体现,也是实验室价值观的一种折射。

行为文化包括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行为[10]。实验室模范人物是实验室的中坚力量,他们比实验室的一般人员取得了更好的业绩,他们的行为常常被实验室人员所仿效,是实验室价值观的人格化显现。实验室人员的群体性特征决定了实验室文化的质量和被实验室人员自觉遵守的程度,也间接决定了实验室整体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使实验室人员提高知识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将实验室人员的个人目标与实验室的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合力[11]。

3.4 物质文化

所谓物质文化,即物质层在实验室文化中的体现,又被称为物器文化,也就是获得的各种实验成果以及实验所使用的各种物质设施的总和。外层的物质文化是实验室人员的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12]。所以,尽管它是实验室文化的最外层,但却集中表现了一个实验室的外在形象。

3.5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精神层次决定了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一经形成,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精神层是实验室文化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精神层就有什么样的物质层。

其次,制度层是精神层、物质层和行为层的中介。精神层直接影响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影响物质层和行为层。实验室文化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来体现实验室文化体系特有的价值观。制度层的中介作用,使其成为实验室文化的重要特色。

第三,物质层和行为层都是精神层的体现。精神层是物质层和行为层的主体,决定着物质层和行为层,但是精神层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体现的,因此具有隐性表象的特质。精神层必须通过物质层和行为层来体现。

实验室文化体系的4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文化体系,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4 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评价体系构建

针对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期对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进行整体评价。

本文借用文化管理理论,认为文化体系是信息力的一种。为了使评价模型更具普适性和通用性,建立了基于熵理论的文化体系评价与度量方法,用于解决文化体系评价模型的复杂性评价问题。

作为扩展物理类信息定义的意义,将场、不定度、熵等结合局部属性类和统计类的信息定义的意义,建立各信息统计量的力学关系,对信息量进行度量。据此,使用信息熵对文化体系进行评价成为可能,其中,利用熵的度量尺度成为关键。笔者认为,熵作为文化

设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因果链为n条,φ(a)=n,r为个体评价单元因果链数,t为不同的评价单元数,则体系的度量尺度是最为合适和合理的。

熵是信息含量的一种度量,是以特征值的方式来表示系统的存在状态与运动状态的不确定与不规则程度[1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高校的内外部环境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所有这些不确定性都可以用信息熵的概念来描述,这就是我们使用基于熵的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评价模型的原因。

首先,使用熵分数分布函数的建立过程来描述熵在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中的基本信息含义和关系,这是构建评价模型的第一步。

熵的大小,与非偏估计发生的数目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尤其是在特殊类型中非偏估计发生的数目紧密相关。熵值或者实验E的信息含量值为:

若相对频率是fr=nr/n。由fr与其概率pr的关系,熵函数定义为:

依次建立起频率与概率、频率与熵、熵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最基础的关系。

然后,基于此基础,建立三维度的高校实验室评价模型。同时,考虑各个评价参数维的随后次划分维对前驱主维参数评价的重要性序列或贡献不同,对随后次划分维的参量赋权值K。

其中,W3表示评价结果,KxW(x)为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中的精神文化,KyW(y)为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中的制度文化,KzW(z)为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中的物质文化。KW(x,y,z)为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中的子指标。

5 结束语

本文从广义、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文化的涵义,依托高校文化体系的2个维度——整体概述和具体特征,阐述了高校文化体系的内涵,梳理了高校文化体系的4个特征——时段性、共识性、范围性、内生性,剖析了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大要素。可以利用本文构建的基于信息熵的高校实验室文化体系的评价体系,对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优劣进行整体评价。

[1]田建国.论创新高校管理 提升高校文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2):3-6.

[2]樊娟.文化之维:高校管理的新视角[J].江苏高教,2010(6):100-101.

[3]吴剑平,李功强,张德.试论大学管理模式与一流大学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56.

[4]吴剑平,张德.试论文化管理的两个理论假设[J].中国软科学,2003(10):106-110.

[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6.

[6]郭兆峰.学校管理新思维:从制度规制到价值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1(1):33-35.

[7]陆志勇,林春江.关于法院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南论坛,2004(2):15-16.

[8]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0.

[9]高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4):128-133.

[10]彼得·圣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王秋海,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8.

[11]王金柱.试论校园文化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4):33-35.

[12]Clark J.Management in Eduestion[M].Lanca-ster:Framework Press,1992:74.

[13]Susan lee.The entropy theory for Evaluations systems[M].London Press,2010:101-110.

猜你喜欢

物质实验室价值观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我的价值观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