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极度自我挑战的实证研究——基于南京邮电大学学生NSSE-China的数据分析

2013-11-23杨立军孙孝科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分竞赛指标

刘 允,杨立军,孙孝科

(南京邮电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23)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教育部、财政部在“2011计划”中也指出:“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而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之一的“学生学习上的极度自我挑战(参加学术竞赛、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等)”活动的开展状况及其所取得的实效等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高低[1-3]。

本文利用“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问卷汉化版(NSSE-China)的调查数据,对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南邮”)学生“学习上的极度自我挑战”这一指标(以下简称指标A)进行分析。“学生学习上的极度自我挑战”指标系指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活动的状况及其成效。剖析了南邮支持和开展指标A活动与学生创新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南邮在这些指标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个案分析,深入探究了影响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极度自我挑战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提出相关对策。

1 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

NSSE主要用来评价高校学生学习投入的状况和通过学习自我发展的程度[4-6]。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工具,NSSE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设计,其关注的重点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强调作为主体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经验及收获等[7-9]。2009年5月,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项目全面启动。清华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7所高校参与问卷调查,其中学校的层次包含“985工程”、“211工程”和部分地方高校,南邮作为被选定的地方高校之一也参与了该课题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完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准备学生总体情况表、确定样本量、随机抽样、验证样本的代表性”等步骤进行。通过“发邀请信、发放问卷、第一次催答、再次催答”的方法,向被选定的27所高校本科生发放问卷3 000份,共回收问卷1608份,其中删除缺失数据超过10%的问卷之后,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 538份,有效率为95.7%。在有效问卷中,一年级学生454人,比例为29.5%;二年级学生404人,比例为26.3%;三年级学生457人,比例为29.7%;四年级学生223人,比例为14.5%。

本研究着力对调查数据中学生学习上的指标A进行探究。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比较使用的检验方法为均值T检验和效应大小检验(effect size),并采用 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10-11]。

2 南邮在NSSE-China调查中与其他高校的数据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南邮与部分“985工程”、“211工程”、地方高校的比较

以下分析引用的数据来源于NSSE-China项目中调研的27所高校的调查问卷,包含“985工程”、“211工程”和地方高校3个不同层次。调查发现,在指标A方面,南邮略强于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明显强于被选定调研的其他地方高校。为了探究南邮在这一指标上的优异表现,我们对数据进一步分析,通过T值发现,南邮在该指标上优于地方高校,也不逊色于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具体比较数据见表1—表3。

表1 南邮与部分“985工程”高校在指标A的比较

表2 南邮与部分“211工程”高校在指标A的比较

表3 南邮与部分地方高校指标A的比较

2.2 指标A影响因素分析

为探究指标A的影响因素,我们分别按照指标A得分与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生知识和能力、价值观等的素质得分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动力得分进行相关分析,期望得到与指标A相关的学生特质因素。

2.2.1 指标A与学生学习成绩

调查发现,指标A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关度不大,从方向上来看甚至是负相关的(r=-0.195,p<0.001),这说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极度自我挑战方面并不一定表现最好。从南邮在指标A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学分绩点(GPA)来看,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在指标A上表现更为突出。

为了对以上数据分析结论做进一步验证,对南邮学生在指标A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近3年该校获得创新标兵荣誉称号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数据分析表明,近3年南邮创新标兵的自主个性化学分(该学分在南邮培养计划中设置,主要由参加科研和学科竞赛获得)的平均值为60分(该校要求毕业学分10分),学分绩点为3.31(相当于83分)。在指标A上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除1个学生学分绩点在4.0(90分)以上外,最低的只有2.34(73分),由此进一步表明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由于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创新竞赛活动中,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2.2.2 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上的极度自我挑战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动力等指标都是显著正相关的(r=0.146,p<0.001),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因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具体如下:从指标A和学生学习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来看,指标A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显著正相关(r=0.161,P<0.01),尤其“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尽办法克服”这一学生学习状态对学生的极度自我挑战有显著促进作用;从指标A与学生学习动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来看,指标A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显著正相关,学习动力越强的学生在极度自我挑战的得分越高;从指标A和学生学习其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来看,指标A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素质要素显著正相关,在“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技能(r=0.159,P<0.01)、创新的意识和能力(r=0.155,p<0.001)和与他人有效合作(r=0.164,P<0.01)”3个具体指标上相关性较其他指标更为明显。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学习上的极度自我挑战方面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遇到问题能够克服困难,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共性特征。

以上分析结论从对南邮近3年评选的创新标兵学生的访谈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南邮近3年评选出的创新标兵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和技能较为扎实,遇到困难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创新意识强,学习动力足,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强。周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遇到问题时,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甚至一个星期、一个月不思茶饭的时候都有”,张同学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往往就在同学的相互争论中产生”。这些观点进一步说明了创新人才所具有的特质和团队合作等因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影响。

3 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探究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极度自我挑战活动可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应精心谋划、大力创造条件组织和加强该项活动的开展。

3.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内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开放性自主设计实验、课外实验及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的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从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2个维度、3个层面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3个层面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前后关联[3]。首先在基础层面,通过基础或者专业基础的实验和集中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其次,在综合性层面,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系统设计的思想;最后,在创新和研究性层面,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活动的实施,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3.2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实现共性培养平台上发挥个性化、挖掘学生潜力和特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素质。在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通过设置自主个性化学分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该自主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级各类证书认证等多个环节来获得。为了在自主学习环节更加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必修的10个自主学分中至少有2个学分通过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参加竞赛和创新项目获得;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了选修课比例,所有课程对所有学生开放,所有专业课程均按模块供学生进行选修;在实验室开放方面,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创新;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提供了近百门网络课程,供学生跨时空、跨专业自主学习[2-3]。

3.3 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引导学生(尤其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教师积极投入指标A的各项活动。对于学生,一方面在自主学分的政策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指标A的各项活动,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对于积极参加指标A各项活动的获奖学生加强激励措施,在评优、评奖、保研、奖励等各项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对于教师,应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指导学生指标A的各项活动,对指导学生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学校职称评审、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教学标兵等评优、评奖活动中优先考虑。加强教学型和实验教学型教授的评聘力度,发挥他们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如南邮在近几年相应制定和修订了“本科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实施办法”、“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创新标兵评选办法”、“学生评优、评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的规定和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参与指标A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活动的良性发展[12]。

3.4 搭建参与平台

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学生参加指标A的各项活动提供条件保障,积极营造氛围。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校外实践教育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发挥校外各类实践教学中心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应大力加强校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形成依托于各学院的学科优势,建设目标明确、运行机制完善、常设项目和特色项目相结合、立足本院、辐射全校、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实践性强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3]。学校坚持校内与校外实践结合,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结合,通过课内教学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通过课外创新活动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积极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各实验室面向本科生扩大开放范围、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开放内容、提高开放覆盖面,为学生学习和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

3.5 扬长避短,点面结合

精心组织和谋划,为学生参加指标A的各项活动提供多种渠道。一方面,高校在组织指标A的各项活动中应结合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重点关注、有所取舍。应重点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家一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类面广量大、竞赛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的学生竞赛,如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2008年、2010年分别联合发文资助了几十种学科竞赛,几乎涵盖了各个学科门类。另一方面,高校在组织指标A的各项活动中应注意点面结合,在组织模式上可采用金字塔的模式,即将学科竞赛分3个层次:第一层为校级竞赛,规模较大;第二层为省部级竞赛,通过校级竞赛选拔出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省部级学科竞赛;第三层为国家或国际竞赛,通过省部级竞赛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及以上各类赛事,规模较小。通过重点关注、点面结合的竞赛组织模式,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又能够让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学生因此脱颖而出[12]。

[1]杨立军,王玮,蒋琴雅.我国信息工程人才社会需求的应然、实然与教育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2011(4):15-19.

[2]刘允,张雅芳,于华.构筑课外创新教育体系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3-76.

[3]刘陈,李飞,方萍.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72-74.

[4]NSSE (2006).Engaged Learning:Fostering Su-ccess for All Students[EB/OL].(2006-11-09).http://nsseiub.edu/NSSE_2006_Annual_Reort/docs/NSSE_2006_Annual_Re-port.pdf.

[5]NSSE(2006).Validityand ReliabilityofNSSE Surveys[EB/OL].(2006-11-09).https://www.nsse.org/store/customer_getFree Down-load.cfm?item=127.

[6]NSSE(2006).Using NSSE Data[EB/OL].(2006-11-10).http://nsse.iub.edu/pdf/2006-InstitutionalReport/Using%20NSSE%20Da-ta.pdf.

[7]杨立军.中美大学生学习成效评估工具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8-16.

[8]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52-56.

[9]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5):14-20.

[10]吴宏元,金凤.学习性投入视角下的教学质量测评与诊断_NSSE_China工具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49-52.

[11]李宗领,毛红芳,刘先进,等.基于NSSE-China的地方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6):104-108.

[12]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32-34,86.

[13]刘允,陈小惠.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82-184.

猜你喜欢

学分竞赛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学分美食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