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2013-11-22郭伟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0期
关键词:前路椎间脊髓

郭伟杰

在机体遭受到暴力打击时,容易引发颈椎骨折脱位症状,对机体中椎体连续性造成破坏,促使椎管容积大幅降低[1],同时可在脊髓受损或受压时所产生的牵张伤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脊髓损伤这一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2]。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脊髓损伤每年发病率为15~40/百万人口。这一病症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然而因为其具有高度致残性,容易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尤其是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且其治疗方法还存在一定争议。通常情况下,当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未合并脊髓损伤时,则可利用手法复位与牵引复位展开有效治疗;当患者合并有脊髓损伤时,需要尽早、及时展开手术治疗,防止患者脊髓受损程度越来越严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均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拟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21~54岁,平均年龄为(37.5±4.2)岁;伤后入院时间为1~11 d,平均入院时间为(3.2±1.4)d。受伤原因:高处坠落12例,交通意外事故23例,跳水2例,重物打击3例;根据Frankel损伤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损伤情况进行分级,共分为A、B、C、D、E 5个等级,本组病例具体情况为:A级13例,B级8例,C级8例,D级11例;患者颈椎受损节段:C3-412例,C4-55例,C5-619例,C7-T14例。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在术前经MRI或CT检查,确认存在严重颈椎骨折脱位症状;有椎间盘破损或椎体爆裂骨折现象;伴随有前后纵韧带撕裂与形成血肿;颈椎出现异常生理度弯曲;在脊髓前后明显可看到压迫存在,且出现钳夹样改变。排除标准:骨折程度较轻患者,接受牵引治疗后所脱位关节已自动复位良好。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首先为患者展开颅骨牵引术,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处理。先行后路手术治疗,具体过程为:患者取俯卧位,于后正中位置做常规切口,将脱位节段上下所有椎体予以暴露,在侧方暴露椎体直至关节突外侧,对脱位关节先行复位处理,复位完成后对两节段侧块展开内固定处理,若受损椎体节段有严重缺损性骨折伴随发生或稳定性较差时,则展开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在展开前路手术治疗时,取颈椎前路常规入颅,将椎体脱位位置骨折块全部清除,从前方完成再次减压,之后按照椎体缺损状况行固定或植骨。展开负压引流管放置并将切口关闭,在手术完成后24 h将引流条予以拔除,给予患者3 d常规雾化吸氧,在治疗后7 d内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神经营养剂对患者神经功能加以改善。术后24 h中嘱咐患者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部分完全性截瘫患者应定时翻身或展开靠起。术后经X线片对患者复位情况和植入物所处位置及固定情况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40例患者展开1~3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7±4.2)个月,随访时对脊髓损伤程度恢复情况、ASIA评分改变情况、生理曲度变化情况、植入物情况与X线复查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利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椎间高度及ASIA评分改变情况 随访时发现,治疗后患者椎间高度与ASI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后,40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所恢复,所有患者内固定均保持完好状态,未出现断裂或松动现象;接受植骨治疗患者,所植入骨均完好融合;椎体具有良好稳定性,未出现生理曲度改变;患者食管、脊髓、气管与血管均未造成意外损伤;有5例患者(12.50%)于术后产生咽部疼痛症状,在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均彻底消失。Franke1分级均有1~2个级别提高,其中A级0例,B级9例,C级7例,D级9例,E级15例;治疗前、后D-E级占比分别为27.50%与60.00%,对比可知,治疗后D-E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具体见表2。

表1 患者治疗治疗前后椎间高度及ASIA评分改变情况(±s)

表1 患者治疗治疗前后椎间高度及ASIA评分改变情况(±s)

?

表2 4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变情况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是在暴力作用下致使颈椎序列出现异常,导致颈椎失稳现象[3]。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为严重创伤,在早期时可能导致患者由于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及高热等原因而死亡,在后期时会引发脏器衰竭、关节挛缩、压疮、生活无法自理及遗留性四肢瘫等症状。因此,对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尽早、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在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进行治疗时,应尽快进行脱位复位处理,给予减压处理并进行内固定,同时对患者椎体稳定性加以维持,促使脊髓受压有效解除,从而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不同损伤类型与具体损伤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目前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后路手术、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前后路联合手术由于可充分实现减压,内固定稳定性较高,治疗用时较短,不会引起过多并发症,可将再次手术予以有效避免等优点,因此在闭合困难、有不稳定移位损伤治疗中应用较广。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一致认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即可对颈椎稳定性与结构序列予以恢复,又可将前方所受压迫予以消除,可以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在前后路联合手术中的手术顺序还有很大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下颈椎小关节存在绞锁脱位现象,脱位是给脊髓造成压迫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先行后路手术复位,将脊髓受压主要原因予以消除;在此过程中,虽然前方椎间盘突出有相对增大现象,但与复位前相比,椎管有大幅增宽,因此不会加重医源性症状。采用先后路再前路手术治疗方式,可保证复位确实,在复位过程不会给脊髓造成过大损害,同时可对椎体骨折与间盘破损问题加以解决。

在本组研究中,40例患者治疗后脊髓功能均有所恢复,D-E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椎间高度与ASI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由此可知,在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脊髓情况,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张卓,刘俊阳,吕佳音.颈椎骨折脱位53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58-3759.

[2]张军军,赵建德,陈先.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综合康复策略.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8):778-779.

[3]陈子华,徐俊,徐国香.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467-1468.

猜你喜欢

前路椎间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前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