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作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优化策略研究

2013-11-21关中美陈志超顾羊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径路焦作焦作市

关中美,陈志超,顾羊羊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中国 焦作 454000)

作为“焦作现象”的创造地,焦作市利用其独特的地质构造条件,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使焦作旅游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由“煤城”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 “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 “焦作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赏,并被誉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近年来,众多的学者对焦作旅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焦作旅游模式的研究[1-2];(2)对旅游生命周期的研究[3];(3)对焦作旅游形象的研究[4];(4)对焦作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5-7];(5)对焦作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8-9].

自2001年国家旅游局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全国的旅游景区进行了全面评定后,焦作市整合各类资源,积极申报评级,目前在市域范围内已有A 级旅游景区7个,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2个,3A级与2A级景区各1个.A级旅游景区作为焦作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对促进焦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焦作市7个A 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焦作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整合的策略.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有3种:(1)从焦作市旅游局以及焦作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上查询有关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数量、区位以及交通现状等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研究对象包括云台山景区、神农山景区、青天河景区、圆融寺景区、嘉应观景区、韩愈陵园、朱载堉纪念馆等7个A级景区(表1).

表1 焦作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状况Tab.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de-A scenic areas in Jiaozuo

图1 焦作A级旅游景区交通线路抽象图Fig.1 The abstract graph of grade-A tourist routes in Jiaozuo

(2)以1∶10 000焦作市地形图为底图,并辅以焦作市总体规划图、行政区划地图,绘制焦作A级景区的线路抽象图(见图1).

(3)运用GIS技术,测算出各景区之间的实际距离,得到焦作A级景区间距离矩阵(表2),所有原始数据及测算出的数据均经过甄别、核实与整理后输入研究数据库.

表2 焦作A级旅游景区间距离矩阵(单位:km)Tab.2 The space distance matrix of grade-A scenic areas in Jiaozuo(unit: km)

1.2 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张佑印[10]、毛小岗[11]、李伟[12]、申怀飞[13]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平均径路长指数以及紧密度指数对焦作A级景区交通通达度进行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对焦作A级景区分布的均衡性进行测度;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焦作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1.2.1 平均径路长 平均径路长是衡量交通网络中节点间通达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两节点间存在交通连线时记为1,没有连线时记为0.两节点间的距离用沿最短径路所介入的连线数据表示,任一结点的行总数是根据距离得出的通达性量度.在交通网络中,任一小节点的行内正值节点数去除行总数得出矩阵中该节点平均径路长.任一节点的平均径路长或行总数越小,则表示该节点的网络通达性越好,反之则越差[14].

1.2.2 紧密度指数 旅游流在旅游网络节点间的酣畅流动是旅游区内旅游经济流高质、高效的前提.形状是衡量某旅游区内部可进入程度的简单而有效的尺度.在同等条件下,一个区域的形状越紧凑,区域内的旅游客运便越易于进行,通达性能就越好.紧密度指数C说明区域形状的紧凑程度.其公式为:

C=T/D

(1)

式中:T为与连接旅游景区的交通线所构成的闭合面面积相同的圆的直径;D为连接旅游景区的交通线所构成的闭合面中相离最远的两节点之间的距离.一般0≤C≤1,如果区域形状为一条直线,则C=0;如果区域形状为一个圆,则C=1;当C值越高,越趋向于1时,区域越紧凑.

1.2.3 地理集中指数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度量焦作A 级景区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及空间结构特征.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15-16],其计算公式为:

(2)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区域的景区数量,t为景区总数,n为区域总数.G取值在0到100之间,G值越大,表明景区分布越集中;反之,则越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焦作A级旅游景区通达度分析

根据平均径路长计算方法,参照焦作A级旅游景区交通线路抽象图(图1),计算出焦作旅游主要资源网络最短径路矩阵和平均径路长(表3).

表3 焦作A级旅游景区空间网络最短径路矩阵与平均径路长比较(单位:km)Tab.3 Comparisons of average directory length index of grade-A scenic areas spatial web structure in Jiaozuo(unit: km)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焦作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平均径路长为1.52 km,焦作旅游景区间通达度较好,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7个A级旅游节点中,平均径路长小于总体平均径路长1.52 km的节点有4个,分别为朱载堉纪念馆、嘉应观、圆融寺景区、神农山,其平均径路长在1.17~1.50 km之间.圆融寺景区平均径路长为1.17 km,是网络中连通性最好的结点,成为该网络的中心;朱载堉纪念馆、嘉应观地处城区内,交通方便;神农山与各景区道路连接状况好,平均径路长较短,是网络中连通性较好的节点,也是焦作A级旅游网络中较好的旅游资源开发节点;而云台山、韩愈陵园、青天河旅游节点的平均径路长在1.67~2.0 km之间,这3节点都处在地域边缘,其中青天河景区平均径路长最大,是所有A级旅游景区交通网络中连通性最差的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旅游资源发挥效益,同时影响焦作A级景区交通网络综合指数的提升.

2.2 焦作A级旅游景区紧密度分析

根据公式(1),将焦作旅游区内处于最边缘界线上的各旅游资源节点连结起来,以云台山为顶点,以各连线作为底边,计算出各小三角形的面积(网格法)并累计,其值为2 897个单位,据此求出同面积圆的直径为60.7个单位;焦作旅游区中相离最远的两点(韩愈陵园—云台山)之间的长为82.7个单位.故焦作旅游区的紧密度指数C为0.73,表明紧凑程度相对较高,这一特征为提高区内旅游资源网络连通性及通达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3 焦作A级旅游景区集中度分析

在本文中,景区总数t=7,区域总数n=7,根据公式(2)计算得到焦作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G=47.38.为便于对比研究,假设焦作7个A级景区平均分布于各区域,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G′=14.29.显然G>G′,表明焦作A级旅游景区在整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在各市县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集中性.

将焦作 A 级旅游景区的个数和所占比例按照市县进行统计,并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可以看出在焦作2市4县1市区中,修武县、沁阳市各有2个A级景区,在孟州市、博爱县、武陟县各有1个A级景区,但是温县和焦作市区没有A级景区,仅修武县、沁阳市2个市县所拥有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就达到了整个区域的一半以上.

2.4 焦作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区域内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因素众多,本文结合焦作旅游产业以及旅游景区发展的实际,认为以下因素对焦作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尤为显著.

2.4.1 资源禀赋差异的影响 旅游资源禀赋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影响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10].焦作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资源密度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目前焦作A级旅游景区数量在空间上呈现“北富南贫”现象,焦作早期旅游资源开发是从市区北部沿太行山自然景观开始的,所以使得许多高等级旅游景区(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景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太行山区,而中部以及南部黄河沿线地区虽然有许多人文景观资源,但是由于开发落后,依然没有许多竞争优势.

2.4.2 交通水平的影响 旅游交通区位反映了相关旅游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距离约束下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17].焦作对外交通通达性较好,晋焦郑高速路、济焦新高速路、黄河南岸的郑汴洛高速路的建成,缩短了焦作与新乡、山西晋城、省会城市郑州的实际距离,郑洛汴旅客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入焦作,同时也增加了与相邻省份山西的相互交流,满足跨境旅游需求.308省道、焦枝铁路和焦新铁路形成焦作市域内重要的东西向通道,将市域内重要的旅游节点沁阳、博爱、修武等城市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各A级景区间的连通度.

2.4.3 经济水平影响 区域经济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业的发展布局产生重要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实际上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级别旅游景区的不断涌现与空间集聚,而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及其空间集聚又反过来会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

2.4.4 政府作用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一般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必须采取较多的行政干预措施,使旅游业在发展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形象宣传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充分依靠和发挥政府的作用.焦作市政府加快市区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煤矿棚户区改造、注重绿化建设,使城市面貌得到提升,反过来也促进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3 焦作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与建议

3.1 构建便捷交通,促进区间联系

加强焦作与相邻主要城市郑州、开封、洛阳、晋城以及主要旅游客源地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各景区之间的交通体系,应重点解决各交通枢纽的配合与协调建设问题,增强旅游中心地的集散、中转功能, 提高周围区域进入焦作的便利程度以及游客进焦作后的交通通达度.如随着云台山专列的开通以及郑焦轻轨的完工,将极大地促进焦作与周围区域的联动发展.在区内要增强焦作市中心城区与周围近郊、远郊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将焦作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地区旅游的交通枢纽, 将其下辖各县市区分别建设成为各旅游子系统的中心, 尤其完善焦作与北部南太行山山水生态旅游带、南部沿黄滩区湿地保护观光旅游带的交通网络, 使焦作旅游交通协调发展.

3.2 挖掘历史遗迹,打造太极文化

以太极拳为核心的太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也是焦作市文化资源中最具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温县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也是“四大怀药”的主产区和铁棍山药的正宗产地,县内目前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但还没有A级旅游景区.温县可积极挖掘其历史遗迹,变隐性文化资源为显性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太极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建设太极文化精品园区,举办“太极祭祖大典”活动,努力打造“太极祖根文化”品牌,并把温县建成太极文化产品研发、生产、输出、集散基地和太极文化体验、学习、健身旅游目的地[18].

3.3 依靠南水北调,重构空间结构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过的省辖市,南水北调流经温县、博爱县、中心城区,最后从修武县流入新乡辉县,跨越3县4区,15个乡镇,境内线路总长76.67 km.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条向北方输水的水系廊道, 也是联系整个焦作市重点旅游区的纽带.南水北调工程本身就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重要旅游资源,对焦作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重构具有积极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纽带,将焦作南部以太极文化为主导的历史文化旅游带与北部以云台山为主体的沿太行山水生态旅游带连接起来,可使焦作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 结论

(1)焦作A级旅游景区网络通达度性较好,平均最短径路长为1.52 km,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圆融寺景区平均径路长为1.17 km,是网络中连通性最好的结点;青天河景区平均径路长最大,为所有A级旅游景区交通网络中连通性最差的节点,影响了焦作A级景区交通网络综合指数的提升.

(2)焦作A级旅游景区紧密度指数C为0.73、地理集中指数G为47.38,表明景区在整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在各市县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集中性,即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

(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网络的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影响焦作A 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导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一些对优化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对策,将极大促进焦作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 伟,邓路平. 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的解读[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1(4):114-119.

[2] 冯晓华.中国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以焦作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25(5):460-436.

[3] 刘 荣.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以焦作云台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30(6):111-115.

[4] 张金山.浅析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营销策略—以焦作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9):67-72.

[5] 杨建华.焦作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4(3):49-51.

[6] 史本林,张宏娜,孟德友,等.河南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格局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2):128-132,160.

[7] 李 锋.基于双重空间的后开发景区成长性研究—以焦作云台山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22(10):55-60.

[8] 胡晓晶,李江风,李风琴. 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驱动机制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10,12(3):22-26.

[9] 娄扎根. 发展焦作文化旅游产业应坚持的原则[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7(3):198-200.

[10] 张佑印,顾 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 2012,32(4):155-159,172.

[11] 毛小岗,宋金平,于 伟.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 2011,31(8):1381-1386.

[12] 李 伟,胡 静,陆汝瑞.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13,33(1):180-186.

[13] 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等.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 2013,33(2):179-184.

[14] 王 恒,李悦铮.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29(1):84-89.

[15] 张永平,吴健生,黄秀兰,等.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J].资源科学, 2011,33(9):1799-1805.

[16] 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 2008,28(6):748-753.

[17] 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0,27(4):438-443.

[18] 姚文萃.焦作市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 2010.

猜你喜欢

径路焦作焦作市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骄傲的汉字
焦作市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临轩听雨
焦作市
一种SDN架构下业务属性相关的多径路由算法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焦作市土地流转调查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