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探秘(九)

2013-11-20崔仲三

少林与太极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正双臂太极拳

文/崔仲三

二十六、翻身撇身捶

撇身捶的动作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五种拳法之一,在整套的拳术演练中,出现了“转身撇身捶”与“翻身撇身捶”的两种不同身法形式的变化。

同是撇身捶,“转身”与“翻身”有何不同?一般来讲,“转身”是指身体向侧方回转,转身时身体应保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腰沉髋,利用腰髋的转动带动双臂完成动作。如“闪通背”动作,身体侧向前方,然后转体接撇身捶动作,就应理解为“转身”。“翻身”一般地讲,是指身体由前向后做180度的翻转,转体动作幅度大于“转身”的幅度,动作含意包括了“翻”与“转”双重的意思,同样是身体应保持立身中正,利用腰髋的转动带动双臂完成动作。如“进步栽捶”动作,身体正向前方,然后转体接撇身捶动作,就应理解为“翻身”。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初期的演练形式中,“进步栽捶”动作以后紧接的是“翻身二起脚”再连“打虎式”,有腾空拍脚的动作,动作比较刚烈、勇猛。澄甫宗师经过不断的思索、揣摩,将其演变成目前的动作形式,动作变得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一气呵成,更贴近杨式太极拳连绵不断、绵里藏针的特点,如拳谚所云:“前后左右,上下四傍,转接灵敏,缓急相将。”

我祖父当年学拳时,就曾练习“翻身二起脚”再连“打虎式”,后期就遵循杨澄甫宗师的修改进行演练。我幼年练拳时,在祖父的教导下也练习过此种动作形式。

目前,此动作的名称有的称为“回身撇身捶”,还有的称为“转身撇身捶”,但其含义是一样的。我们只要了解了“转身”与“翻身”的不同概念,撇身捶的其他动作过程则是完全一样的。

翻身撇身锤1

翻身撇身锤1(正面)

翻身撇身锤2

翻身撇身锤3

翻身撇身锤4

翻身撇身锤5

二十七、左右打虎式

左、右打虎式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以双拳动作出现的两种动作形式之一,也是双贯拳。

动作过程中要求处处对称协调,上下相随一致。身体重心左移,一边弓腿,一边上下双拳相合,腿到拳到,上下相随,而不是腿先到再合双拳。身体的立身中正,决定了双拳动作的效果和力量。左打虎时,左拳自左向头前上方画弧圈打时力达左拳面,是贯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下,左臂含有向外的撑劲;右拳同时向下屈臂圈打,同样力达拳面,也为贯拳,拳心向下,拳眼向内,右臂含有向外的撑劲。

双拳上下要成一直线,左打虎时左脚、左拳在上,右打虎时右脚、右拳在上,都是顺步顺势。左打虎时,左拳的高度一般在头前上方20厘米。拳离头部太近,左臂动作软塌无力,离头部距离太远、太高,左臂动作僵直,都不符合太极拳理。右拳与身体的距离也是练拳者本人两拳的距离。右拳距身体太近,右臂则不具备撑劲,动作不饱满,距身体太远,右臂动作同样僵直,失去了太极拳圆活、自然、动作处处呈弧形的要领。

脚的内扣与腰髋的转动要同时进行。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练习时,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无论是向内的扣脚还是向外的展脚,都称为“碾脚”。其含义就是脚掌与地面的夹角相当小,在不影响动作轻灵、自如、通顺的前提下进行转动。所以主力腿随身体的内、外转动,身体的重心都是以主力腿为主,也就是说重心基本在主力腿。扣脚时,立身中正,腰髋的转动带动双拳的运转。要注意虚领顶劲、头部与脚跟的纵轴的上下关系、腰髋的松沉,使得髋关节转动灵活,脚的内扣就自如了。

左右打虎的动作要顶头悬,身体中正,含胸舒背,双臂撑圆,沉肩坠肘,动作饱满。正如拳谚所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左打虎1

左打虎2

左打虎3

左打虎4

左打虎4(正面)

左打虎5

左打虎5(正面)

右打虎1

右打虎2

右打虎3

右打虎4

右打虎4(正面)

二十八、右蹬脚

无论是左式还是右式的蹬脚动作,都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腿法的一种,同是以一腿支撑,另一腿脚尖回勾,力达脚跟,向前蹬出。

蹬脚的动作在练习的时候,首先要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竖腰立顶,以保持身体纵轴的重心稳固。松肩垂肘、双臂撑圆,同样是为了加强身体重心的稳定,避免了耸肩扬肘所造成的身体重心上浮、呼吸紧张、上重下轻的弊病的出现。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练习时,蹬脚时蹬出的腿并不是完全伸直的,而是略微屈膝,目的是在蹬脚的同时留有适当的余地,既可以瞬间发力加大力度,又可以在不力的情况下迅速将脚回收,蹬脚的高度是以对方膝关节与腰髋的高度为攻击部位,突出强调了蹬脚动作的技击含义。动作时,蹬脚的主力腿与上臂要上下相对,同样是在加大了技击的力度的同时,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正面暴露给对方,所以蹬脚的定式多为顺势。

做此式动作时,身体向左转的幅度不是很大,身体重心的移动要平稳,髋关节在水平位置平移带动身体的位移。右脚要有向后的蹬劲,左腿要有撑劲。双拳动作与身体重心的平移同时协调进行,意贯左臂外侧含有引带劲。右拳动作时意贯右臂下侧,含有向下、向后的挂劲。立身中正,松腰沉髋,肩肘松沉,双臂撑圆。左腿支撑,虚领顶劲,身体上拔,保持立身中正。右腿屈膝提起,膝关节的方向是向身体右侧,上下动作相随,肩髋相对。双臂合抱上举,意贯双臂上侧与外侧,具有向上的架 和向外的平 之意。双肩松沉,含胸舒背,双臂撑圆。动作时要注重虚领顶劲,立腰提髋,身体要有沿纵轴向上提拔的意识,同时还要做到气沉丹田,双肩松沉,双肘要有自然下垂的沉稳的感觉。双臂撑圆,意贯双臂外侧是撑劲。但双臂不可在同一直线上,否则易产生挺胸背肩的现象,同时也极易造成重心后仰。双臂、肩背要成一弓形,具有撑力和弹性。右脚蹬出,右脚尖回勾,力达脚跟,右臂与右腿上下相对。正如拳谚所云:“柔中寓刚,人所难防。运用在心,不矜不张。中有所主,无人猖狂。随机应变,终不惊慌!”

右蹬脚1

右蹬脚2

右蹬脚3

猜你喜欢

中正双臂太极拳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无题(3)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我在街上走
锐角寻亲记
基隆文化
双臂锻炼六法
我在街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