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2013-11-19王牧杨春霞王书智范春瑛卢玲铨吴前芝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11期
关键词:低度肠系膜胃肠道

王牧,杨春霞,王书智,范春瑛,卢玲铨,吴前芝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放射影像科,江苏 南京21000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近年来被逐渐认识的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实体,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其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的判断较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23例GIST CT平扫和增强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瘤的认识水平,探讨多排螺旋CT对GIST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IST 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6~75岁,平均55岁。临床表现为进食梗阻2例、腹痛12例、呕血3例、黑便4例、术后复发2例。

1.2 扫描方法

应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16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5 mm 层厚,5 mm重建间隔,螺距为1,视野250 mm×250 mm,重建矩阵340×340,120 kV,140 mA。增强扫描延迟时间通过智能触发确定,触发点位于腹主动脉主干,触发阈值为120 HU。智能触发扫描延迟时间范围16~20 s,平均18 s。重建后图像传入工作站,行层厚1 mm重建,并作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50 mg/mL,流速为 4 mL/s。

1.3 图像分析

病灶强化程度分为:轻度强化,CT值增加≤20 HU;中度强化,CT值增加>20 HU,<40 HU;明显强化,CT值增加≥40 HU。由2位副主任以上影像诊断医师观察GIST肿块数量、位置、大小、形状、密度、强化特点、有无钙化、有无转移等影像征象、分析其与良恶性的关系。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别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本组23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其中恶性12例、低度恶性5例、良性6例。食道病变2例,向腔内突出,良性;胃病变9例,6例位于胃底,3例位于胃体小弯侧,其中4例为良性、4例低度恶性、1例恶性;十二指肠病变1例,低度恶性;小肠病变3例,3例均为恶性;结肠病变1例,恶性;胃肠道外网膜腹膜肠系膜病变7例,皆为恶性间质瘤。

2.2 CT表现及与病理关系

GIST多排CT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和图1~5。

表1 GIST多排CT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例)

图1 男61岁,进食梗阻,食道下端,腔内球形病灶,3 cm×4 cm,增强后延迟稍强化,强化值10 HU,良性间质瘤。

图2 女59岁,黑便,胃底小弯球形肿块,向腔内突出侵犯肌层,2.8 cm×2.8 cm,中度强化,强化值43 HU,低度恶性间质瘤。

图3 男16岁,呕血,胃前壁小弯肿块,腔内外,8 cm×6 cm,分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74 HU,胃恶性间质瘤。

图4 男53岁,腹胀腹痛,盆腔巨大软组织肿块,8 cm×8 cm,见囊变低密度及钙化影,分叶斑片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57 HU,位于深肌层及浆膜面,临近腰骶椎受累,结肠恶性间质瘤。

图5 男50岁,腹痛,腹部巨大肿块,11.8 cm×21.8 cm,不规则,斑片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80 HU右侧旁见结节灶,多发病灶,肠系膜恶性间质瘤。

3 讨论

Mazur等人[1]于1983年提出GIST的概念,认为此类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固有肌层和粘膜肌层,由以梭形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间叶性肿瘤,并根据其分化的不同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分为肌肉型,神经型,混合型和未定性型。GI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本组病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55岁。

GIST可发生在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2-3],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另外网膜、肠系膜、腹膜及后腹膜均可发生。本组资料中,发生部位依次为胃肠道内的16例(59%),其中胃9例(39%),食管2例(9%),十二指肠病变1例(4%),小肠3例(13%),结肠1例(4%);胃肠道外7例(30%),其中盆底4例(17%),肠系膜3例(13%)。

肿瘤的良恶性直接影响手术方式及预后,然而GIST组织形态学往往与生物学行为不一致,目前免疫表型并不作为GIST良恶性的判断指标[4-6],临床症状如出血与良恶性无关。本组一例良性病例症状为出血,手术发现瘤体表面有溃疡形成,与文献相符,但本组病例发现临床症状与病灶发生位置有一定关系,发生于食道的为进食梗阻,胃肠的多为呕血或便血,胃肠道外多为腹痛症状,临床症状对病灶定位有一定帮助。

多排螺旋CT及3D重建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及强化特点[7-8],显著提高对GIST的检出率和良恶性诊断准确性[9-11]。通过本组病例的统计,发现病灶的良恶性与病灶的数量、生长部位、大小、有无分叶、有无钙化、增强后形态及密度有一定的关系。① 数量:本组病例中单发病灶可为良性或恶性,多发病灶皆为恶性病例;② 位置:本组病例中食道病变皆为良性。胃病变4例为良性,4例低度恶性,1例恶性。十二指肠1例低度恶性,小肠病变3例,都为恶性。结肠病变1例恶性。胃肠道外盆底网膜腹膜肠系膜病变7例,皆为恶性间质瘤,可以看出从上到下恶性程度增加,位于胃肠道外的皆为恶性;③ 大小:直径≤5 cm的60%为良性病灶,≥10 cm皆为恶性病灶,>5 cm、<10 cm的为低度恶性或恶性病灶;④ 形态:良性病灶形态光滑、无分叶,恶性病灶多数有分叶;⑤ 密度:平扫密度与肌肉的密度相仿,良性病灶密度均匀,恶性病灶多有坏死囊变形成的低密度区和钙化形成的高密度区,密度不均;⑥ 增强特点:良性病变为均匀轻度强化,强化增加值10~35 HU,低度恶性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增加值25~55 HU,恶性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增加值40~80 HU;⑦ 转移灶:恶性多在腹腔内转移。可见病灶的良恶性与病灶的数量、生长部位、大小、有无分叶、有无钙化,增强后形态及密度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肿块数量、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及强化特点,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并结合临床病史能显著提高对GIST的检出率和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对临床手术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1]Mazur MT,Clark HB.Gastric stromal tumor:reappraisal of histogenesis[J].Am J Surg Pathol,1983,7(6):507-519.

[2]Miettinen M,Sarlomo-Rikala M,Lasota J.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biology[J].Hum Pathol,1999,30(10):1213-1220.

[3]Miettinen M,Lasota J.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definiti on,clinical,hist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and 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Virchows Archiv,2001,438(1):1-12.

[4]周建春,郭亮,沈海林,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31-134.

[5]郭芸,刘大亮.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6):131-133.

[6]李荫太,高剑波.进步重视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4):127-129.

[7]Angela D,Helen E,William M,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radiologic feature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J].Radiogr aphics,2003,23(2):283-304.

[8]Hyo-cheol K,Jeong ML,Se HK,et al.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 the omentum and mesentery:CT findings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s[J].AJR,2004,182(6):1463-1467.

[9]罗洪霞,倪双双,林益怡,等.胃肠道外间质瘤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6):438-439.

[10]罗小华,宋彬,董鹏,等.CT 定位诊断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0):1426-1430.

[11]应明亮,肖文波,许顺良,等.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5):673-676.

猜你喜欢

低度肠系膜胃肠道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