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2013-11-19李守红官瑾郭晓华陈兵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真腔主干主动脉

李守红,官瑾,郭晓华,陈兵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CT室,湖北 荆门 448000

腰动脉(lumbar artey)有5对,第1~4对为腹主动脉的壁支,第5对起源于骶正中动脉。腰动脉分为背支、脊髓支和肌支,主要是营养腰部、腹壁肌肉以及脊髓。腰动脉数目较多、管径较小、位置变异较大、大部分源于腹主动脉背侧,每两支伴行。64层螺旋CT能较明确显示第1~4对腰动脉主干及分支。当腰动脉发生病变时,多排CT能较准确地判断其供血情况,为临床寻找病因,为及时作出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对腰动脉的影像解剖测量较少出现,本文旨在通过对腰动脉CT血管成像的研究,评价多重后处理重建方法对腰动脉的显示情况,提高对腰动脉影像的分析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共100例行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44例,年龄12~75岁,中位年龄49.3岁。

(2)仪器及扫描方法。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机行仰卧位扫描。参数:扫描速度0.5 s/圈、准直器宽度2 mm、螺距3.5,使用碘普罗胺370(优维显),由高压注射器从肘前静脉注入,注射速率3~5 mL/s、注射总量100~150 mL。扫描范围包括T6~L5平面,均采用自动触发系统控制螺旋扫描的启动。获得的原始数据采用0.625 mm层厚、0.625 mm层距进行横断面影像重建(其范围主要在主动脉及脊柱周围),重建图像通过GE ADW4.4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T)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腰动脉显示情况:腰1~4动脉显影数778支,其中,7支截断性不显影(图1),另有22支未见显影(图2)。752支起源于腹主动脉背侧,26支为左右支共干(图3)。

表1 腰动脉开口内径 单位:mm

表2 腰动脉与腰椎体、腰椎间盘平面对应关系

(2)腰动脉起始平面与腹主动脉的夹角。陈志新[1]对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分为3种类型:狭窄型(<20º)、正常型(20~70º)、垂直型(>70º);参照肠系膜上动脉分类法,腰动脉夹角亦分为3种类型:狭窄型(腰动脉呈直角发出,再向上向外急转,其与腹主动脉夹角<20º),见图 4、正常型(20~70º),垂直型(>70º)。本组研究中发现L1~3动脉以狭窄型为主,而L4动脉以正常型和垂直型为主,狭窄型374支(占48.07 %),正常型194支(占24.93 %),垂直型210支(占26.99 %)。本组腰动脉大部分走行扭曲,可能因血管管径较小,不如腹主动脉脏支走行光滑。

(3)相邻腰动脉间的距离。测量相邻腰动脉主干起始点间的距离,见表3。

表3 L1-4相邻腰动脉的间距

(4)L5动脉及大根髓动脉—Adamkiewicz(AKA)显示情况。L5动脉显示率达93.43%,而AKA显示率仅为5%。

(5)本组研究中2例为主动脉夹层。1例L1-L2左侧腰动脉均起自真腔,右侧腰动脉均起自假腔。1例L1动脉起自假腔,L2动脉起自真腔,L3-4动脉左侧起自真腔,右侧起自假腔(图5)。

图5a~b L2左右两支均起自腹主动脉夹层的真腔,L4动脉左支起自腹主动脉夹层的真腔,右支起自腹主动脉夹层的假腔。

3 讨论

3.1 腰动脉的CT解剖分析

腰动脉一般起源于腹主动脉后壁,且成对出现。L1-2动脉主干主要走行于相对应腰椎间盘层面,椎体层面数相对较少,而L3-4动脉主干走行于相应椎体层面为多见,L4动脉无1例走行于下一个椎体层面。有研究表明L3动脉在椎体侧方的走行相对L4动脉稳定,本研究见L4动脉更多分布椎体层面,走行更稳定。当外伤致腰椎损伤时,L3-4动脉受损可能性较L1-2动脉更大。

腰动脉又分出前支及后支。前支走行于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供应腹后外侧壁组织;后支进入椎间孔成为脊支,主干继续向后外侧走行,成为背侧支。脊支分为前根髓动脉和后根髓动脉,而前根髓动脉中最大最固定的一支为AKA,其直径约为0.8~1.3 mm,脊髓的下胸髓和腰髓的血运主要来自AKA。Cargill等[2]认为78%的AKA起源于左肋间动脉或腰动脉,75%在Th9-Th12水平。侯海燕等[3]报告256层CT对AKA的显示率为35%;Yoshioka等[4]报道脊髓AKA的成功显示率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为66.7%。本组资料中AKA显示率较低,仅为5%,可能与检查方法不同有关。

李新元等[5]报道第5对腰动脉开口多在骶正中动脉的侧壁,走行多在第5腰椎及下方的椎间盘层面。L5动脉虽然显影率较高,但其管径较其他腰动脉明显变细,有研究报告[6]L5动脉直径平均值为1.17 mm,L5动脉存在较大变异,可起源于骶正中动脉或髂腰动脉及L4动脉。本组资料中第5腰动脉显示率93.43%,但细小而难以确定其走行及测量管径。

本组资料表明腰动脉主干外径一般<5 mm,腰1~4动脉主干自上而下逐渐增粗,与徐强等[7]报道的一致。李新元等测量成人尸体标本L1-4相邻腰动脉间距分别为(29.59±6.47)mm、(26.16±3.93)mm、(23.26±4.40)mm,与本组研究数据对照,间距略小。本组测量活体腰动脉的内径和相邻腰动脉的开口间距,与尸体解剖测量所得的数值比较,因方法不同而自然结果不同,因此尸体解剖所得数据对活体解剖测量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却不能等同。本组资料中部分腰动脉近段截断性不显影,而中远段显影,可能与血管一过性痉挛有关;部分腰动脉不显影,可能是先天性缺如。CaglarS等[8]认为右侧腰动脉直径大于左侧,本组资料发现两侧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当患者出现主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瘤时,腰动脉主干增粗不明显。没有1例腰动脉发生管壁钙化及斑块,即使在主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腰动脉显示管壁仍柔软,走行正常,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研究腰动脉解剖的临床意义

腰动脉解剖的观察对临床腰动脉选择性造影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以帮助介入手术医师术前分析腰动脉的血管解剖,分析外伤引起的出血与责任腰动脉的关系,分析腰动脉是否参与腹膜后肿瘤性病变的血液供应,了解腰动脉栓塞是否会影响脊髓或脊神经,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超选择性插管提供有用的信息。临床医师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时,腰动脉改道是否成功也取决于临床医师对腰动脉解剖的评价。徐强等[8]报道,当AKA供血动脉阻断,患者可能发生截瘫,故主动脉夹层患者评价腰动脉,在腹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中保持第1~2对腰动脉具有临床意义。

[1]陈志新,张国汉,梁立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CT解剖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2):150-151.

[2]Cargill H,Alleyne C H,Cawley C M,et al.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artery of Adamkiewicz and its segmental artery[J].Neurosurg,1998,89(5):791-795.

[3]侯海燕,王均干,常军,等.256层CT显示Adamkiewicz动脉技术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55-756.

[4]Yoshioka K,Niinuma H,Ohira A,et al.MR angiography and CT angiography of the artery of Adamkiewicz:noninvasiv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J].Radiogrphi cs,2003,23(5):1215-1225.

[5]李新元,李永林,雷晓环.腰动脉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1991,14(5):126-128.

[6]游箭,张荣萍,胡鸿,等.腰椎间盘周围血管影像与薄层断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2011,(8):1563-1565.

[7]徐强,代远斌,孙善泉,等.腰动脉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5):605-607.

[8]Caglar S,Dolgun H,Ugur HC,et al.Extraforaminal lumbar arterial anatomy[J].SurgNeurol,2004,61(1):29-33.

猜你喜欢

真腔主干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变的处理策略和器械技术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血管内超声指导真腔寻径跟踪新技术治疗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