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AHP的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

2013-11-13贾培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5期
关键词:经管类用人单位毕业生

□文/贾培佩 张 泰 武 萌

(1.河北金融学院;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一、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有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占全部本科院校80%以上,毕业生的供给虽然非常充裕,但很多用人单位反映聘到合适的人才比较困难,认为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素质不高,其较低的就业现状根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环境严峻。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而每年毕业生待就业人数也在快速增长,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较迅速地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使得高学历求职者骤增。这种形势必然增加学历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二)就业理念落后。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比较旺盛,有的地方需求总量甚至大于当地生源数,而边远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需求则相对不足。就业意愿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三)毕业生自身就业素质低。传统的教育体制着重知识的灌输而非素质的培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认知不足。学生大多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观察不够;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自我分析不全面导致或者过高估计自己,或者过低评价自己。

2、责任心较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健全人格,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轻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道德、价值观、心理健康、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修养。

3、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很多大学生自我定位过高,在择业中或盲目从众,或消极逆反;不是过于自尊,就是过于自卑。大学生过多学习的是书本知识,缺少实践训练,脱离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别较大。

二、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证分析

(一)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受宏观经济发展周期、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政府就业政策、学校以及学生个体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本文从学习能力、创业能力、管理自我能力、沟通能力和成长背景等几方面的考虑,建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1、学习能力(B1)。学习能力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就业有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专业素质(C1)、计算机能力(C2)、外语水平(C3)和科研能力(C4)几个方面。

2、创业能力(B2)。创业能力直接影响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速度及能力。主要包括职业能力(C5)和创新能力(C6)。职业能力是指是否取得与专业有关的其他资格认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社会其他资格认证。创新能力即形成创新兴趣动机的激发机制、创新活动的指导机制、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的能力。

3、管理自我能力(B3)。管理自我能力表现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态度。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C7)、心理素质(C8)、意志品格(C9)及健康状况(C10)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为人的道德基准,现代职业道德的核心,专心致志的科学精神;心理素质是指遭遇挫折失败时积极、乐观的态度;意志品格是指败而不馁,挫而不弃的生活学习态度;健康状况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表1 准则之间的模糊一致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4、沟通能力(B4)。沟通能力即团队合作精神(C11),是指勇于创造协作精神、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的能力。

5、成长背景(B5)。成长背景主要包括性别(C12)、学历(C13)、所在城市(C14)、父母的社会地位(C15)以及毕业院校级别(C16)等。它决定了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选择条件,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评价体系的计算。此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考虑到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本文利用F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0.1~0.9数量标度取值,构造模糊一致矩阵,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进行单层次排序。(表1)经过层次总排序得到第二准则层中所有指标的组合相对权重向量:(0.063,0.05,0.037,0.118,0.212,0.05,0.063,0.05,0.037,0.2,0.013,0.007,0.014,0.017,0.017)

三、提高经管类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通过FAHP对模型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即团队合作精神这三个因素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对最大,这就说明毕业生不一定成绩越拔尖就越受欢迎,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又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发挥作用明显,这要求学校和学生都要积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一)学校方面

1、侧重企业经营实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针对经管类毕业生缺乏实践锻炼和实际经验的特点,将培养方案的设计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相结合,创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使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习及就业合作关系。

2、重新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根据市场需要,超前进行社会预测,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对于专业核心能力不强,又没有市场需求的专业必须砍、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设置地区、行业所需要的新专业。

3、加强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了应对日后的就业竞争,高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是对学生的长期投资。通过模拟职场、校友论坛,企业家论坛等形式,加强在校经管类学生与企业间的联系,通过对成功校友成长历程的分析,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4、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对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教育重点是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其次,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含义。自主创业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学生自身方面

1、努力提高学历层次。经管类专业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比理工科大,学习的知识需要经过一定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应用能力,提高学历层次,可以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另外,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高学历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提高学历的外在原因。

2、积极参加学生管理、兼职、假期实践等活动。兼职与假期实践是专业理论与实际运用结合的过程,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毕业生较快显示优势,尽早适应工作。

3、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现在的毕业生不是没有就业机会,而是在寻找工作时不切实际,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

总之,影响经管类专业应用型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各高校必须多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培养的毕业生才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才能有效提高本校毕业生就业率。

[1]田仲林.影响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的实证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王柏玲.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素质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3]冯美德.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经管类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