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罕见B(A)血型者家系遗传调查及临床输血研究

2013-11-11刘乐霞梁俊杰肖玮刘建岭王瑞丽徐闻铂赵国宏张国霞于桂军

河北医药 2013年19期
关键词:证者家系血型

刘乐霞 梁俊杰 肖玮 刘建岭 王瑞丽 徐闻铂 赵国宏 张国霞 于桂军

ABO 亚型造成的ABO 正反定型不符,给输血工作者鉴定血型和患者输血都带来了困难。B(A)血型最早由Yamamoto等[1]于1956 年发现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ABO 亚型,人群中的发生频率非常低,被认为是遗传学上的B 型,国内报道较少[2]。近期笔者从临床送检ABO 正反定型不符标本中检出1例B(A)血型,进行了血型血清学、家系调查及基因遗传学研究,并成功为其解决了临床输血困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先证者,男,71 岁,胃癌,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2.8×109/L,血红蛋白(Hb)52 g/L,红细胞比容(HCT)0.29,ABO 正反定型不符逐送我站做进一步鉴定和疑难配血。家庭成员:先证者的配偶,1 个儿子及配偶,2 个女儿及配偶,儿子的2 个儿子,大女儿的2 个儿子,小女儿的2 个儿子,先证者的曾孙。

1.2 试剂单克隆抗-A、抗-B 血型定型试剂、抗-H、抗-A1、抗人球蛋白试剂、聚凝胺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人源抗-A 和抗-B 及Ac、Bc、Oc、A2c 和自身红细胞(本站制备)。

1.3 血型血清学试验ABO 血型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血型物质检查均按相应的标准规程进行[3]。

1.4家系血型遗传调查对家系共16 人抽取血液分别进行血型鉴定,8 名B(A)做了基因分型。

1.5 ABO 基因分型由上海市血液中心国家血型参比室对家族中8 名B(A)者做了基因分型与克隆测序,方法参照文献[4]。先证者的曾孙后来出生,未能做分子生物学鉴定。1.6 交叉配血试验 按相应的标准规程进行[3]。

2 结果

2.1 血型血清学结果见表1。

表1 家系中B(A)血型成员血型血清学鉴定结果

2.2 家系调查结果家系4 代16 人中有9 人为B(A)血型,先证者、2 代先证者的儿子和2 个女儿、3 代中儿子的大儿子、大女儿的大儿子、小女儿的2 个儿子、4 代先证者的曾孙均为B(A)血型。见图1。

图1 先证者家系血型遗传图

2.3 分子生物学结果先证者的ABO 基因在第7 外显子发生640A >G 突变,其它他合位点均符合B101/O01 特征,见图2。2、3 代中的7 名B(A)家系成员其基因型结果除5 号先证者儿子的大儿子和6 号大女儿的大儿子为B(A)04/B101 外,余均为B(A)04/O01,测序结果均为B(A)640A >G 等位基因,见表2。

图2 先证者ABO 基因第7 外显子中检出点突变 箭头示B(A)640(A→G)突变

2.4 交叉配血结果先证者与O 型洗涤细胞及3 个子女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无溶血。见表3。

表2 先证者及其7 个B(A)家系成员基因型、克隆测序、血型结果

表3 先证者交叉配血结果

3 讨论

我们通过以上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发现家系中9 名成员均为红细胞上仅有少量A 抗原和几乎正常含量的B 抗原,其血清中包含抗-A,可以和A1 细胞和部分A2 细胞发生凝集,H 物质增多或未增多,符合B(A)血型血清学特点[4],初定为B(A)血型。

血清学方法无法对亚型正确定型,通过表型和家系调查我们可以推断其基因型,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定型[5]。家系调查分析发现B(A)血型中的A 和B 抗原的传递呈稳定的顺式遗传方式,目前已经遗传了4 代,不分性别遗传。从该家系血型血清学遗传规律推测B(A)血型的形成机制可能是B 等位基因在正常B 基因序列的基础上了发生单碱基突变,变异的B 基因可能具有编码双功能活性酶的能力,因此血清学除了表现B 抗原特异性,还表现少量A 抗原特异性。通过基因分型与克隆测序后确认其中8 例B(A)血型是由B 等位基因在正常B 基因序列的基础上发生单碱基突变(nt640(A→G))形成的B(A)血型,B101 基础上的640A >G 突变为B(A)04 等位基因。以上推断及分子生物学定型发现B(A)基因具有家系遗传性。

鉴于B(A)血型的特殊性,在临床配血、定型中,需要我们血型工作者引起高度的重视。若B(A)血型误判为B 型,做为献血者输给B 型患者,将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非常危险。但B(A)血型在输血科和血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正确定型,易于与AxB 或CisAB 亚型相混淆[6],增加了输血的风险。血站通过采用单克隆及人源试剂做ABO 正反定型和吸收放散、唾液血型物质抑制等血型血清学试验法,考虑为B(A)血型,针对其血型血清学特点,可考虑输O 型或B 型洗涤红细胞,紧急情况下先输注了理论上的万能O 型洗涤红细胞2 U,后通过家系调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家系成员的基因型,鉴定出家系中的B(A)血型,选择了先证者的3 个均为B(A)血型的子女家属互助献血共4 U,对患者先后两次输血进行了输血后的追踪调查,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Hb 为91 g/L。用洗涤红细胞要先做体外循环,容易造成细胞碎掉,而且违背了同型输血的原则,有一定的风险,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7]。对于罕见亚型患者输血,可通过家系调查,动员家属,进行同型互助输血,另外在国内建立罕见亚型者档案库,将以上调研资料输入档案库,备同型罕见亚型者互助献血,对于有条件的罕见亚型者还可考虑自体冷藏及红细胞冰冻长期保存贮血。罕见ABO 亚型的血型血清学分析鉴定、家系遗传学调查研究,对罕见亚型的研究和临床采取正确的输血有重要意义。

叶有玩等[8]报道803G 血型基因与O 型妻子生育的B(A)血型孩子发生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先证者与O 型配偶生育3 个B(A)血型子女,家系第二代B(A)血型2 个女儿与O型、B 型配偶生育的B(A)血型孩子,均未发生HDN,也无流产史,B(A)血型发生HDN 是否与B(A)基因分型有关,有待研究。另据报道血型与癌症发病率相关[9],吴杰等[7,10]报道B(A)亚型患者均为癌症,我们发现的B(A)亚型先证者患胃癌,B(A)血型是否与癌症相关,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1 Yamamoto F,McNeill PD,Yammoto M,et al.Molecular geneticanalysis of theABO blood group system 3.A(X)and B(A)alleles.Vox Sang,1993,64:171-174.

2 Schenkel-Brunner H.ABO system.Human blood groups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basis of antigen specificity.2ed.New York:Spinger wien,2000.145-147.

3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 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62-264.

4 郭忠慧,向东,朱自严,等.罕见的CisAB 与B(A)血型的基因型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21:321-324.

5 康琼英,秦小霞,马西霞.ABO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 亚类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疑难病杂志,2011,10:839-841.

6 康琼英,闫伟.AxB 及B(A)亚型各1 例检测分析.河北医药,2011,33:280-281.

7 吴杰,徐笑红,叶红宇,等.B(A)血型遗传特性及其患者输血方法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51-952.

8 叶有玩,邓志辉,周曙明,等.中国汉族人群检出B(A)803C→G 等位基因并引起重度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8-71.

9 杨春晴,张荣华,周少为,等.肺癌、肝癌、胃癌与ABO 血型关系的探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1:11-12.

10 范亚欣,孟庆丽,潘凌子,等.1 例罕见的B(A)亚型患者的血型鉴定和配血.中国输血杂志,2011,24:892-893.

猜你喜欢

证者家系血型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及其家系报道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马氏珠母贝红色闭壳肌F1代的家系选育及家系评定
一个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1例AxB血型家系调查遗传方式及血清学特点分析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