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中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2013-11-07王武林王万川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苏中苏南泰州

王武林,王万川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江苏共有13个省辖市,一般可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目前苏中区域共有20个县(市、区),其中扬州市下辖广陵等三区一县两个县级市;泰州下辖海陵等三区及三个县级市;南通下辖崇川区等3区2县3个县级市。苏中总面积约2.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36万人,分别占江苏省面积和人口比例的20%和21%。苏中地理位置重要,三市均在长江沿岸,是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上海(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苏中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

苏中地区教育历史悠久,教育资源丰富,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良好声誉,南通市还拥有“教育之乡”美誉。发达的普通高中教育为苏中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遗憾的是苏中基础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都选报外地名牌大学,未能为本地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流生源。苏中高等教育与苏南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截至2012年底,江苏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28所,苏中地区14所,仅占全省高校总数的10.94%;本科院校2所,仅占全省4.35%;苏中在部属高校、“985”高校及“211”高校方面尚为空白。

除区域间有差距,苏中区域内高等教育同样存在一定差距。苏中三市中,扬州、南通均有本科院校,分别为扬州大学和南通大学2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但2012年以前泰州市普通本科院校尚为空白,今年才取得零的突破,2013年4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在泰州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泰州学院”,首批设置本科专业5个,即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英语、音乐学。

二、苏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苏中三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总体良好。苏中高职院校共12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14.6%。苏中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0.73所,苏南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2.05所,苏北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0.53所。苏中高职教育与苏南尤其是南京、苏州、无锡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但优于苏北。从苏中拥有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级示范校数分析,也体现了苏南、苏中与苏北的发展梯度差别。与苏南、苏北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对比见表1。

形成独特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苏中12所高职院校在多年发展中,均形成了一定专业发展优势与特色。南通两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分别形成了以现代纺织技术、航运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优势,拥有的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也分别达到9~10个。位于泰州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特色,拥有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验、兽药生产与营销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以畜禽新品种、兽药开发为代表的产学研成果优势较突出。扬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以机械制造、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建筑工程、应用化工专业等为主,但各有侧重。扬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集中在机械制造、服装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秘书等九个省级特色专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化工和建筑为特色,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技术、建筑装饰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扬州环境资源学院(已合并)侧重于环境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园林园艺等专业为特色,拥有工程测量技术、园林技术等省级特色专业。

表1 苏中与苏南、苏北的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对比表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运行质态的相关性分析

1.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对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质态的影响分析

苏南、苏中和苏北高职教育的发展差别,证明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对高等教育投入较多;普通老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改善,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更旺盛,是刺激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较旺盛,毕业生就业渠道通畅,这既能调动家庭和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又能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从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和每万人招生数来看,苏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虽优于苏北地区,但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区域差距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将存在进一步扩大可能,并引起欠发达地区高端人才流向苏南等发达的地区,从而制约苏中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阻碍省委省政府刚提出的推进苏中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要求的实现。

2.苏中高职教育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成因分析

由于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等原因,苏中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见表2)。南通国民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一直领先于扬州、泰州二市,2012年南通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558亿元,分别超过扬州、泰州1600亿元和180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与苏中三市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相呼应。由表2可看出,南通高职院校共5所,其中4所公办高校均分别为国家示范校或省级示范校,与苏南常州、无锡2市发展水平相当,领先于扬州省示范校1所、泰州国家骨干校1所的状况。与南通相比,扬州、泰州2市经济总量和可用财力均有差距,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由于政府财力原因,或发展普通本科教育更迫切的需求,两市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尚待加强。随着扬州环境资源学院与扬州职业大学的合并、泰州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扬、泰两市的高职院校数将分别减少1所,每万人高职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均要下降,扬州、泰州两市高职教育在苏中区域内发展处于逆势的状况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表2 苏中三市2012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表

四、结 论

1.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又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支撑。苏中高职教育与苏南相比具有一定差距;苏中三市内,南通高职教育又明显领先于扬州、泰州两市,说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与区域内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具有高度正相关。高等教育区域差距明显的状况如果任其发展,将对苏中尤其是扬州、泰州两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该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促进苏中崛起,增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2.苏中三市各高职院校虽然均已形成一定专业发展优势与特色,但部分高职院校一方面专业优势还不明显,专业建设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尚不凸显;另一方面为追求热门专业招生人数增加,专业设置趋同和专业重复率问题仍较突出,尚未形成良好的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的态势。这种状况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极为不利,也会影响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3.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苏中高职院校除了为地方经济输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以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地方支柱产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虽有所显现,但还有待加强。例如扬州四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机械装备、石油化工、汽车、船舶,但扬州高职院校2011年汽车类专业毕业生仅303人,占扬州当年高职毕业生的2.47%,船舶技术类毕业生则没有;2012年汽车类专业招收人数为410人,船舶技术类招收人数为45人,分别仅占当年招收人数的3.46%和0.38%,因此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专业设计,根据人才需要预测进行专业调整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 邱芸.关于推进苏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30-32.

[2] 周晓明,汪长柳.江苏省三大区域工业化差异比较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3):94-96.

猜你喜欢

苏中苏南泰州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南年俗亦动人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古韵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苏南傩面具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