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山武术在中小学中传承的现状研究

2013-11-07梁正军周惠新陈佩君谭民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化县梅山武术

梁正军,周惠新,陈佩君,谭民主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娄底417000;3.涟源市武术协会,湖南涟源417100)

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湖南中部农村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具有完整技术体系的民间拳种,它文化底蕴深刻,其千年文化底蕴曾深深地影响着当地许多村民个性及村落民风的形成,是体现湖湘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外来体育文化和城镇文化对梅山武术造成了较大冲击,许多村民对本地民间武术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和心理上产生了厌倦,梅山武术逐渐从一些新生代村民视野中淡出。1990年代以后,由于梅山地区武术馆基本上只教武术,学员的就业压力很大,梅山武术的发展严重萎缩,有一定规模的武术学院只有东方武术学院和南北武术学院两家。梅山武术要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溶入日渐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中,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迫切需要学校教育体系的支撑。梅山武术作为梅山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梅山地区的乡土教育、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具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使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融合、吸缚、交纳、共生,在现代背景下体现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是面临的重要课题。由此,重视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存在、拓展,使学生在习武健体的同时,弘扬梅山硐蛮坚贞顽强的精神对于梅山文化及梅山武术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发展现状为依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梅山武术学校教育传承和发展做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总结。促进当地本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武术产业的发展,为今后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学理依据,也为梅山武功的发扬与推广做贡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梅山地区中小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以及国际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的检索,搜集相关文献,对文献归纳整理,以了解本课题相关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社会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编制出调查问卷的初稿,并在多次集中征求导师和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而成的。运用统计判别法,采取折半信度对问卷进行检验。本人对新化县3所中小学学生随机分发200份问卷以及体育教师每人一份并及时回收。总发放问卷208份,回收208份,回收率100%,问卷全部有效。

3.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其内容做对比分析。

4.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知识和方法,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二 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教育对武术传承的意义

武术的传承最重要是武术文化的传承,学校教育是针对学生积累与创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担负着传递文化的使命。而武术教师则起到传播、发展中华武术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心智处于启蒙期,更应该注重其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因此学校教育是武术传播与继承的有效途径。史料记载商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就有了武士教育,射术即为武士教育的重要课程;“六艺”中的“礼、乐、射、御、”均有丰富的武术教育内容,“射、御”是古时候车战中重要的军事技能;射是射箭的方法,御指驾驭战车之术,为军事武艺专门课程;“礼”中有不少习武与习礼相结合的内容,如射礼、田猎等;“乐”中的各种武舞更兼有武术与舞蹈内容,不少武舞执弓矢、斧、干戚等,实质上可说是武术器械套路的演练。

建国后,武术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1956年由教育部编订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武术正式进入了学校教育体系。1961年,对1956年的《教学大纲》作了修订,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同年编订出版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使学校的武术教育机制列入了正常的轨道。2004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就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武术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武术尤为重要。

(二)新化县中小学梅山武术传承研究

1.3所中小学对梅山武术学校教学的重视程度

新化县中小学对梅山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按要求开设梅山武术课程的学校不多。从被调查的3所学校来看(表1),仅有不足30%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武术课,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武术课。其中,被调查的学校对梅山武术课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东方文武学院对梅山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最高;而新化一中、上梅镇二小对梅山武术的重视明显不够。其原因在于,在当前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之下,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体育教学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加之地方政府对体育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政策使体育成绩与升学考试挂钩,致使新化县中小学学校教育忽视了体育教学,影响了梅山武术在学校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表1 学校重视梅山武术教学的程度

2.梅山武术课程的开设情况

调查显示,新化县中小学开设梅山武术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东方文武学院开设了专门针对梅山武术的武术课程,新化一中和上梅镇二小没有开展。即便开设了武术课程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五步拳等规定套路,过于单一,教学时数也未达到要求。由此可见,新化县中小学对武术课程不够重视,尤其是对本土梅山武术的教学不重视,致使梅山武术教学在新化县中小学还远未普及。新化中小学没开设武术课的原因呈现多样性,调查发现,学校缺少武术专长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不愿承担武术教学任务所占比例将近一半,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原因依次是缺乏相应教材、学校对于梅山武术课程并无要求,学生不喜欢《教学大纲》中的武术内容等其他原因等(表2)。

表2 学校没有开设梅山武术课的原因

3.梅山武术学校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梅山武功内容丰富,富有技击、健身、娱乐等艺术功效,包括竞技性的和非竞技性的。梅山武术在中小学教学内容为拳术和器械。根据调查,东方文武学院开教学内容丰富;而其它2所学校都只是具备其中一部分。调查显示(表3),新化县3所中小学武术开展的形式并不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喜欢的梅山武术内容。

表3 新化县中小学梅山武术教学内容

4.梅山武术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3所学校的调查(表4),仅东方文武学院采用了男女分组教学,所占比例很低,占25%;而另外两所学校教师没有按性别分班组上课。受多方面原因影响,新化县大部分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学采取的是大班上课,由于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个性特征上的区别,他们对不同武术项目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器械,有的喜欢轻灵飘逸的长拳,有的喜欢刚劲勇猛的梅山武功,教学过程中不能区别对待,加大了梅山武术的教学难度,很多老师不得不选择一些最基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背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梅山武术教学效果的,僵化了学生对于中国武术尤其是本土武术的认识,阻碍了梅山武术在当地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因此,在梅山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应当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男、女生各自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表4 梅山武术课程中是否按男女生分班(组)

5.梅山武术在课外活动中的开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表5),有65%的学生反映学校除正常体育课外没有其它学习梅山武术的途径,课外开展梅山武术运动竞赛的学校则更少。这说明学校和社会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和机会让学生课余学习梅山武术,学校的课外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以及开展武术比赛对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除了能够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梅山武术知识外,其他课外时间基本上没机会了解、学习梅山武术知识,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梅山武术的了解,不利于梅山武术在学校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

表5 学校课外活动是否有梅山武术内容

6.新化县中小学生学习梅山武术动机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表6),新化县中小学学习梅山武术动机的调查显示强身健体占40%,位居第l;培养意志占25%,居第2位;娱乐身心占18%,居第3位;提高水平和武术传承分别占10%和7%。新化县中小学学习梅山武术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从表6看,中小学生参加武术的意识与培养意志和强身健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与武术强身健体、锻炼人的品德与思想的整体化功能是分不开的,说明中学生参加武术活动的价值取向于健身效应和意志培养上。

表6 学习动机情况分析

7.新化县中小学梅山武术传承效果分析

通过对参加中小学梅山武术学习调查(表7)得知39%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和电视电影了解武术的,占第一位,其次才是学校教育27%,占第二位。还有些是通过武馆或者是武术表演等,总得来说,中小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识途径学校教育所占比重较低,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和认识梅山武术的,这说明学校武术教学课程还较少,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识与了解还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认知梅山武术的兴趣与爱好。

表7 学生是通过何种途径认识梅山武术的

表8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调查表

通过对中小学武术教育中的领导重视程度调查可知(表8),不重视和非常不重视所占比例非常大,大部分中小学的领导对武术教育尤其是梅山武术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新化地区学校武术的顺利开展,由于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较之其他体育项目偏少,也未列入中小学达标体育项目,导致一种奇怪现象:即武术运动被广泛熟知,其重要性也时常被提起,现实情况却是不被许多学校领导所重视,正常教学所需的资金、场地、器材、设备等投入远远不足。体育课程尤其是传统武术课程在当前社会背景和教育形式下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现象在新化地区中小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三)新化县中小学梅山武术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

1.加强政策扶持与梅山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自古以来,新化人民崇武尚德,习武之风长盛不衰。198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新化县“武术之乡”称号。1993年。新化县又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现在,全县体育机构逐步健全,群众体育活动全面普及,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了培养武术后备人才,根据武术运动从娃娃抓起这一特点,新化县体育局正设想把武术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去,有组织、有系统地普及武术教学。

2.适当的教学内容是梅山武术课程开展的保证

由于历史的割裂,中小学生对于中国武术的认知和了解大都来源于影视,而随着拍摄手法的日新月异和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把人们理解的中国武术导入一个误区,和真实的武术相去甚远。如果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加以革新,那么学生必将陷入现实与理想的谬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其内容丰富多彩,在几千年的传承习练中衍生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以及散打、推手和各种功法运动,是几个初级拳械套路所无法涵盖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传统武术宝库中撷取一些趣味性的适合中小学生习练的武术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加以改编,适用于课堂。娄底市体育局副调研员陈益球编著整理的《梅山武功》系列丛书,包括《拳术套路精选》、《实战三十六手技击法》、《百零八招技击法》、《短器械套路精选》、《软器械套路精选》、《短器械对打》、《长器械对打》、《徒手对打》等,对梅山武术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集成。然而武术教学时数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武术内容都教给学生,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应该考虑如何将那些能够代表当地武术运动特色与精髓的武术内容,经过优选组合将其设置为武术教学内容,既能防止教学内容过多所造成的学时紧张和学生学习压力大的不利局面,又能够起到以点带面,满足学生对梅山武术文化较全而了解和求知欲望的作用,也能促进当地梅山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要建立健全体育基层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7月)中指出“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适应各方面的体育健身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注重区域体育、城乡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新化县政府部门根据地方经济情况,确定一系列的鼓励发展措施,做起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蛋糕,并且越做越大,由县级到市级,由市级到省级,为梅山学校武术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2006年,举行梅山文化节期间,新化县组织了全省的武术散打擂台赛。在关于武术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方面,各级政府领导和武术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梅山武术被列为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改革学校传统运动会,定期举办武术项目竞赛

原新化县武术协会主席陈益球在《梅山武功》序中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县文体局、武术协会和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把发展和振兴新化武术放到应有的高度。在各级各类学校之内和之间举办定期的武术比赛,对梅山武术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迅速发展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国家教育部门制定政策使武术运动成为各级学校运动会中必须参加的比赛项目,这样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政策约束来加强人们对武术运动的认识和观念的改变,并引起各级领导对武术运动的重视,从而加强梅山武术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促进梅山武术运动在学校教育中发展。

三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梅山地区中小学学校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学生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

2.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缺乏梅山武术普及与推广的人才,特别是学校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督体制来保证学校梅山武术教育课程的有序开展。

3.梅山地区中小学学校开展梅山武术教育缺乏简明有趣、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

(二)建议

1.梅山地区中小学应重视梅山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新化县体育局可以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丰富我国传统武术内容。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促进当地武术文化氛围,实现本土武术的发展与推广。

3.加强对老一辈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为本地学校武术教学提供具有特色的教材。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2004:563.

[2]徐霞.梅山武术在梅山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4):28-29.

[3]刘新光.梅山武术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邵阳学院学报,2010(1)67-68.

[4]罗宇.梅山武术的挖掘与发展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3):92-93.

[5]汪海涛.文化冲突中武术的传承与变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38-40.

[6]邢中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刍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4):65-66.

猜你喜欢

新化县梅山武术
家乡的大石栎树
中华武术
新化:守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二)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武术
新化县 中小河流治理喜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