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立式钢琴具有复奏性能的击弦机

2013-11-05迈克米德编译

演艺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顶杆触感琴键

文/[美]迈克·M·米德 编译/于 快

很多客户在选购钢琴时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要花1万多美金买台三角钢琴而不是立式钢琴?大部分销售员最初的回答都是:“因为三角钢琴具有复奏性能。而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在击键时,直到回到完全静态的位置(与邻近的琴键高度一致)时才能重复下一次击键。”这对钢琴家和钢琴技师来说也许是一个常识。本文基于笔者经验,介绍如何在不添加任何新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一套精准的整调,使立式钢琴的“复奏性能”接近于三角钢琴的完美状态。

此处,笔者用的字眼是“接近于”。在缓慢且小幅度地释放琴键的情况下,这套整调系统不会产生复奏的效果。例如,在调整三角钢琴复奏弹簧张力时的联动效果。当然了,钢琴家也绝不会用这种方法取得复奏效果,在正常的复奏情形下,这套系统就会奏效。

整调的目标是在榔头柄回落至弦槌背档之前,顶杆返回演奏时的位置。介绍的每一步设置都会增加顶杆在琴键释放时的复位能力,将步骤结合起来后,这套方案能切实提高立式钢琴击弦机复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用此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对迟滞(drop actions)的调整,但性能会略有下降。

大约十年中,笔者不断完善这套程序,并将之应用于300余台钢琴,效果明显。当然,劣质或老旧的击弦机也许不能达到正常状态下的击弦机能够完成的效果,但也会提高反应度。

1 整调系统的步骤

1.1 击弦机部件和初步整调的条件

击弦机的各部件必须在优良的状态下完成快速的击弦机复奏,并且,申达针(center pin)的摩擦力必须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制动托(catcher)的皮应完好,弦槌的弹簧(hammer springs)在正常张力下,顶杆弹簧(jack springs)的张力度应有足够的弹性,如果前档的孔呢太厚太软,需要更换新的、更坚固的孔呢来终止下键过深,键盘的水平(key level)和键盘的下降深度(key dip)应被调整得恰到好处。

要使立式钢琴各部件在测量的标准范围均处于良好的状态,要安排出大量的时间。如果钢琴相对比较新,通过整调很快就能完成良好的复奏效果,在很多场合,整调1台钢琴只需要1小时。

稳定的整调基础依赖于一致性。空位(lost motion)调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应先设定击弦距离(blow distance),通常在弦槌背档的底部增加硬呢,使弦槌背档向前移动(靠近琴弦方向),此处在立式钢琴上的测量值应为44.5 mm,调整后的范围可在38 mm~44.5 mm。

在设定好击弦距离之后,向后挤压固定弦槌背档4.8 mm,以检查空位的一致性。调整卡钉使弦槌柄靠背档的距离为3.2 mm,调水平(parallel)。松开弦槌背档至静止的位置,轻轻向后拉,直至弦槌柄与弦槌背档失去连接,用这种方法检查设置,寻找移动的一致性。

如果操作者在完成空位一致性的时候有困难,不妨检查一下顶杆弹簧的张力(还会在最后的步骤中整体检查)。此时,需要轻一点的弹簧张力来确保琴键后方在后档上保持稳固。

检查所有琴键空位触感保持一致,要能感觉到它们同时出现。如果不是这种状态,则会导致槌座上不一致的凹陷,预示着明显的磨损。在槌座凹陷时,这套整调系统同时适用于相对宽松的空位触感补偿。

纠正琴键水平,同时在进入下一个步骤之前再次检查空位。

下一步,检查缩调(let off)的一致性(被设定为3.2 mm)。比较高效的办法是:慢慢地同时按住多个琴键,用一个直尺检查弦槌的缩调回落点是否清晰一致。

检查好缩调之后,应该评估一下键深并做小的调整。

1.2 档托木的设置

整调系统中,最重要的测量数据就是托木,这也是在演奏时最容易衰变的参数。如果可能的话,将托木设置为弦槌距弦12.8 mm,如果缩调的回落点明显的话,这种方法将奏效,如果缩调出现了迟滞、不稳定且不精确,距离应设置为16 mm。如果整调过很多钢琴,就会发现几乎没有钢琴是严格按照某个推荐数据来检查托木的,这是因为经过重击琴键后,托木会逐渐地向后偏移。一个宽泛的检查数据是比较安全的默认值,它能确保击弦机反馈不会因阻塞或不正确的缩调而出错。因此,当用这套系统来调整击弦机时,操作者必须帮助客户分析,并定期(每次常规调音时)修改托木的数据。

1.3 加强顶杆弹簧的张力

经过拉伸后的顶杆弹簧必须具备足够的弹性。在这个系统中,弹簧张力必须足够强大,才能确保顶杆在返回途中就落入槌座下方。用一只手向下握住联动杠杆,用镊子或止血钳揪住弹簧向上拽到与调整档水平的位置,然后将弹簧小心翼翼地塞回顶杆下方恰当的位置。如果钢琴很新并且弹簧的张力没有随着使用而减弱,这一步就可以跳过。不断的检查中,弹簧的张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这个改变的速度比起正常弹奏慢得多。

1.4 顶杆顶部的间隔——一个特殊的步骤

现在重新回到键深的步骤并确定它的一致性,琴键应该下落得足够深,以便在检查完缩调之后,在顶杆的顶部和槌座皮之间有1 mm~2 mm的间隔,这一步会影响整调立式钢琴的其他步骤。如果间隙不足,顶杆会对槌座皮的软击打形成阻力,使其返回槌座底部的速度变缓,甚至发生卡涩(噎住),如果发生这样的问题,应增加键深。如果前档孔呢太软,则不能做出很好的调整,因为击打力量会随着键深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如果顶杆的顶部距离太大(超过2 mm),其返回槌座下部的时间就会变长,这样会降低复奏的一致性。这种情况必须调小键深。为了精确整调键深,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薄厚不同的前档呢和纸片,使键深最终达到一致。

图1 调好缩调后的击弦机的档托木距离应该为12.8 mm,一致性的测量对复奏性能很有帮助

图2 拉伸顶杆弹簧将加大弹簧张力,以确保顶杆在返回途中就落入槌座下方

图3 立式钢琴调整键深的特殊步骤是在顶杆顶部和槌座之间建立1 mm~2 mm的间隙。

一旦顶杆的间隙均匀了,一些检查参数可能会变得有些不均匀,需用直尺比成一条直线,然后检查。托木应该在静止时均匀。

2 这套整调系统的独到之处

读者也许会想,“这好像与一个标准立式钢琴的整调没有太大区别。”它的独到之处在于所有的调整点结合在一起的“累积效应”。如果忽略了这套系统的任何一方面,整调效果就会受影响。通常认为调整档托木这一步是最有改善效力的,但调整弹簧张力和顶杆顶部到槌座的距离也是极其重要且务必认真完成的。当击弦机工作正常时,弦槌在落回托木之前会有一刹那的延迟,在连续敲击琴键时,有力的顶杆弹簧能使顶杆返回槌座下方足够远,顶杆不需要完全返回,它需要有足够远的行程来抓住槌座的底部,从而完成复奏。

曾经有很多人尝试在立式钢琴上达到复奏效果,包括添加特殊的弹簧或琴键铅块等等。可惜多数效果都适得其反(如添加特殊的触感配重)。在本文介绍的整调系统中,能观察到的最普遍的“负作用”是:琴键在不完全且缓慢下落的情况下,弦槌会发生“卡涩”,这就是笔者为什么强调需要坚固的前档呢垫。

在三角琴上,低音区的复奏速度一般不会像中高音区那么快。其实,绝大部分钢琴作品是不要求低音区的快速复奏的,所以提高高音区的复奏效率是根本。在古典音乐作品中有两首曲目对复奏有特殊的要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和贝多芬的《华尔斯坦》奏鸣曲,在一些场合,笔者已行之有效地将整调系统应用于这些作品会使用的某一个音区。

这套系统会使击弦机的复奏性能变得更好,琴键触感会有轻微的偏重,而且后触感(after-touch)有所提升。然而,立式琴的后触感绝不会像三角琴那样,钢琴家需要练习技巧才能在三角琴上建立一个很好的后触感。

当这套复奏系统被设定好后,日常调音时就要勤于维护。这通常只需要5分钟且仅限于少许的档托木调整。

如何在立式钢琴上一步步完善复奏:

1 评估击弦机零部件是否正常(包括申达针的摩擦力);

2 如果前档呢圈太软,则需要更换以统一键深;

3 调整琴键水平及键深;

4 设定击弦距离;

5 空位调整;

6 缩调;

7 调整档托木;

8 加强顶杆弹簧的张力;

9 通过调整键深,设定顶杆顶部的间隙;

10 再次调整档托木。

一旦读者体会了这套系统的优势,当听到钢琴家、老师或销售员说 “但是立式琴的复奏速度无法和三角钢琴的媲美”时,就可以自信地回答:“一个复奏性能很强的立式钢琴击弦机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猜你喜欢

顶杆触感琴键
舒适一角
电梯制动器顶杆螺栓断裂失效分析与研究
持续改进的轮毂锻造模具顶杆新型结构设计
模拟触感屏幕
钢质活塞闭式锻造模具中顶料装置设计与应用
给你的信
琴键上的畅想
触感哥本哈根
基于Weis-Fogh效应的顶杆-翼板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
软硬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