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2013-10-31王胜启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年11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勘探油田

王胜启 杨 姝 周 楠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 (北京 10083)

1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建设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队伍是实行石油工程监督制度的重要基础,监督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监督作用发挥能否充分,直接关系到生产施工的安全、工程质量的好坏。因而建设监督队伍,提高监督素质始终是监督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完善培训方式,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制定评审考核制度,选拔合格监督等方法,到2011年底,持有中石油股份公司工程监督证件人数已达8 833人,其中高级监督40人,中级监督3 631人,初级监督5 162人。具体数据见表1[1]。

1.1 初级工程监督培训

自2008年监督实行分级管理以来,为了解决持证上岗,中级监督不足的问题,各油田公司落实监督制度,加大初级监督培训力度,特别是长庆、辽河、大庆等油田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各相关专业监督的培训、选拔,从而确保能够持证上岗监督到位,在生产岗位上发挥监督作用,各类事故明显降低。几年来,各油气田公司共培训初级监督4 846人,基本满足油田勘探与生产监督的需要,具体情况见表2。

1.2 中级工程监督培训

中级监督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事故分析和处理能力,是现场工程监督的中坚力量,也是着力培养和发展的对象。到2012年8月底,工程监督中心共举办6个专业中级监督培训班67期,共5 373人,经专业组评审,持有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中级监督证人数为3 631人。

1.3 油田现场监督持证情况

2011年底在岗现场监督为7 101人,其中持证上岗人数为6 517人,持证率为92%,比2010年的82%增加了10%。其中未持证的都是油田员工兼职监督,仍需培训考核并取证。

表1 2011年底有效持证监督人数

表2 2008~2011年各油田初级监督培训情况

自2008年监督实行分级管理以来,初级监督的大量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油田生产需要,但也反映出油田公司监督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的现状。从各专业不同级别持证监督数量分布上看,除物探监督外,其他专业在岗监督初级监督比例普遍高于中级监督,初级监督占近69.2%,而中级监督仅占30.3%,高级监督只占0.5%。

1.4 油田公司工程监督覆盖率及工程质量合格情况

各油田公司在勘探与生产工程实施中都实行项目管理与现场监督,其中物探、钻井、井下作业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地质、试油专业为99%;测井专业为85%。工程质量合格率都在99%以上,其中2011年物探、地质和试油3个专业的工程质量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1.5 持证监督人员上岗情况

目前,参加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或油田公司培训并取得监督资格人员有8 833人,上岗人员为6 517人,其余的人员包括退休、转岗。

2 加强监督管理,发挥监督作用

2.1 完善制度建设

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建设是监督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各油田公司根据其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现场特点合理设置监督管理单位内部及外部的制度接口,并适时清理与监督工作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修订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宣贯。建立起了系统、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使制度合理、有效,其宣贯工作形成制度化和专业化[2]。

2.2 监督管理职能化

各油田公司始终围绕质量与安全两大主线,以扎实推进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为抓手,从多个方面努力推动监督管理职能化。

(1)各油田根据各自的勘探开发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监督管理网络,明确各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形成合理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流程化管理、目标化考核的监督管理单位。在监督管理程序上通过职能规划、系统梳理工作流程,制定符合本油田发展的监督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管理细则等,使监督管理工作有据可依,使每位监督明确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2)在监督人员管理方面,基本都采取严格工程监督聘用、实施工程监督分级管理、强化在岗培训提升监督自身综合素质、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对聘用监督,需要通过推荐、初审、笔试、面试、试用、聘用等程序,最后决定是否聘用。对已经聘用的监督,又会根据其技术水平、现场监督经历、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条件进行分级,待遇直接与其级别挂钩。为提高监督素质,发挥监督作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在考核方面,每个油田都制定自己的考核细则,定期组织相关单位的专家就监督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工作量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监督选派、聘用、分级,以及奖惩的依据。

(3)推行多种监督管理模式,合理利用监督资源,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塔里木油田针对钻井工程作业同时采用日费制和总包制两种承包管理,工程监督相应地也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方式:监督驻井与巡井结合;靠前管理,重点区块、复杂区块、集中区块成立监督工作站。冀东油田强调“搞好三个结合,突出一个重点”的监督方式,即“区域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巡井监督与驻井监督相结合、过程监督与结果监督相结合,重点井、重点工序重点监督”,有效地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2.3 重视监督资源持续稳定

各监督管理单位完善监督综合业绩考核制,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业绩考核办法,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严格选聘监督人员,坚持遵循“从严管理,优中选优”的原则,在监督人员“选、育、留”3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在监督的聘用上,坚持推荐、考试和试用三结合,细化能力、素质要求,严格执行监督管理部门既定的选聘程序,实现优则留,劣则汰,持续提升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对新入职的石油员工派驻施工现场培养锻炼,跟随技术好、管理严、要求高的工程监督实习。通过培训、实践、锻炼培养后备监督,保持优质稳定的监督资源。各油田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使其数量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推进了监督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2.4 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作用

各油田公司的监督管理部门始终以井控为核心的HSE质量标准的管理贯彻始终。各油田公司监督管理单位为了安全目标顺利实施、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构建全员参与的机制。通过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安全职责,优化技术流程,建立以监督岗位为中心,以安全制度为支撑的监督安全管理模式。

2.5 规范监督服务市场

勘探与生产公司定期对申请进入中石油监督市场的监督服务单位进行审查,合格者给予市场准入证,以此规范监督服务市场。同时,根据股份公司要求,加强油田公司必须从取得股份公司市场准入的监督服务单位聘用监督的限制,整顿监督服务市场,维护了监督服务市场秩序。

各监督管理单位以“构建企业信用,服务监督市场”为目标,把治理监督服务公司不良市场行为作为切入点,指导相关监督服务公司以加强监督人员管理和素质能力提高为重点,全面落实监督服务公司的管理责任,督促监督服务单位建立监督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履行监督服务合同、监督实施细则的有关承诺。通过对监督服务单位所承担的工程监督项目的检查、针对性抽查,提出意见,提高监督服务单位的服务意识,更好地配合甲方加强其对监督人员从严管理,减少监督流失率,提供更多的优秀监督,确保完成勘探与生产监督任务。

3 持续推进监督管理上台阶

各油气田分公司工程监督工作的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保障工程质量、促进生产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在管理机构、监督队伍、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以及对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的监督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须引起重视,研究解决。

3.1 要健全与勘探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工程监督管理机构

各油气田分公司要有效地设置行使管理与控制职能的监督管理机构。在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与职责时,首先要根据油田公司勘探与开发、生产与管理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职能划分不同的监督管理层次和组织机构,不强求面面俱到追求监督管理职能部门齐全,但也不能因陋就简使得关键职能缺失,要充分注意监督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划分,做到高效、协调,确保监督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级监督管理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根据各级监督管理机构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确定需要的岗位,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管理及现场监督。规定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履行自己的监督管理应尽的职责,而且还要对其下一级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监督管理机构要保证监督管理控制目标与任务的实现,须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工作思路,根据各自的职责、特点开展监督工作,以最小的管理成本争取最大的管理效果。实践证明:统一、规范、归口的工程监督管理机构是中石油监督管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努力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当前勘探与生产面临的形势是勘探目标日益复杂,向复杂地区和深部地层发展;开发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作量成倍增长,包括海外勘探开发发展。由此,对现场监督的要求更高。为满足现场勘探与生产工作的需要,大量的初级监督走上岗位,占到整个现场监督的70%。从总体来看,他们在技术水平、现场经验和管理组织协调能力方面还存在差距。其次,目前深层气井、三高井、复杂探井数量增多,更加显出高水平监督人员的短缺。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培养,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初级监督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需要从人事制度、福利待遇以及升迁等方面出台政策,吸引有技术、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从事监督工作,同时留住优秀的监督人才。

3.3 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监督管理方法

随着勘探与生产工程的发展,石油工程技术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根据油田建设方作业方式的不同,采取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方法,以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实现油田综合效益最大化。近年有油田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就需要积极探索这种新机制下如何发挥好监督作用的问题。因此,监督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适应发展,探索能够适合油气勘探开发的监督管理模式。

3.4 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体系信息化水平

目前,监督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软件支持,信息化水平停留于办公信息系统和监督人力资源软件系统。现有监督管理信息软件不同程度存在各自独立、资源无法共享的割裂现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导致监督管理单位之间正常交流的途径不畅。还存在监督管理工作流程节点无信息化软件支撑,流程化的监督管理过程没有系统性的平台支持。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信息化系统将中石油各级监督管理机构联系起来,作为相互间交流、信息及时传达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真正做到对现场监督动态管理,各油田现场监督能够准确、及时反映和控制。

[1]高志强,滕新兴.深化监督管理,完善监督职能,推动监督健康持续发展[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10):1-4.

[2]郑新权,高志强,罗东坤.石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勘探油田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勘探石油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掘金油田环保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