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与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13-10-31唐蒙轩宁小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5期
关键词:化瘀扶正脾脏

唐蒙轩 宁小艳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持续抑制或终止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炎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大多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干扰素具有抗病毒、阻止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等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干扰素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现对其疗效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乙肝诊断标准;年龄25~60岁;入选病例 HBsAg(+)、HBeAg(+)、HBcAb(+)、HBVDNA(+),ALT 大于正常值的 2 倍,HA、LN、PCШ、IV-C均有异常;④排除合并酒精性肝炎,血吸虫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精神病、失代偿性肝硬化及严重心、肾疾病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3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其中男49例,女14例,年龄25~58岁,平均37.5岁,B组66例应用干扰素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其中男51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38.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基本病情方面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 A组给予干扰素(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500万u,隔日1次,肌内注射(6个月);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上海黄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每粒(0.3 g)5粒/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月检测肝功能,每3个月查HBVM、HBVDNA、肝纤维化指标,检测血HA、LN、PCШ、IV-C水平,肝脾影像学(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径),并适当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等。

1.2.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变化 治疗6个月后两组ALT、AST的复常率与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变化(例)

2.2 两组治疗后HBVM、HBVDNA的变化 两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HBVDNA阴转率治疗6个月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HBVM、HBVDNA的变(例,%)

2.3 治疗后两组病例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CШ、LV-C水平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IV-C化)变化(±s)

表3 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IV-C化)变化(±s)

组别 HA(ng/ml) LN(ng/ml) PCIII(ng/ml) IV-C(ng/ml)5.3(63例) 治疗后 232.5±90.5 131.4±29.3 167.2±94.9 132.5±45.7 B组 治疗前 319.2±170.3 176.2±34.5 281.4±103.5 185.2±73.6(66例) 治疗后 145.4±52.6 110.9±18.6 112.3±55.3 100.1±49.9 A组 治疗前 335.6±175.2 171.2±33.7 273.8±156.8 183.5±9

2.4 治疗后两组病例肝脾影像学变化 两组治疗后肝脏门静脉内径、脾脏长径、厚度均有改善,但B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肝脾影像学变化(±s)

表4 两组治疗后肝脾影像学变化(±s)

1.26±0.05 11.84±0.010 4.19±0.10 1.41±0.12 12.19±0.12 5.06±0.25(63例) 治疗后 1.27±0.11 12.08±0.10 4.18±0.09 B组 治疗前 1.40±0.09 12.20±0.11 5.08±0.22(66例) 治疗后组别 门静脉内径 脾脏长径 脾脏厚度A组 治疗前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进展速度,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干扰素的作用主要为抑制HBV进入肝细胞,抑制HBV脱外壳,抑制病毒前基因组RNA包装进入核心颗粒,增加肝细胞HBsAg的表达,促进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的免疫反应。[1]扶正化瘀胶囊为所制中药胶囊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发酵虫草粉等,其中丹参的主要药理成分为呋喃屛菲醍类包素,药理作用为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流量学,抗凝,耐缺氧,提高免疫力等。[2]实验证明,丹参可刺激大白鼠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升高,从而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调理素活性,防止肝脏的免疫损伤,达到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同时,丹参还有抗脂质氧化、改善肝、脾血液循环和防止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3]虫草菌丝在实验性肝纤维化防治作用表明其能够抑制慢性肝炎纤维化的形成,迁延肝硬化的发展,显著改善肝功能,其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下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减少Ⅰ型和Ш型胶原合成。[4]有研究表明,扶正化瘀胶囊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在有效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显示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5]

本次研究观察表明,干扰素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能更好地改善肝内炎症,保护肝细胞,提高抗肝纤维化效果,是临床抗肝纤维化较理想的联合用药。

[1] 宗坚,徐伟君,等.两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转归对照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89-1290.

[2] 池肇春.实用临床肝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05-406.

[3] 叶红军.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肝病杂志,1995,11(3):142.

[4] 刘玉侃,张霞.虫草菌丝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3):139-143.

[5] 杨美蓉等.扶正化瘀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纤维化作用观察,中华医学协作杂志,2004,11(16):1378-1379.

猜你喜欢

化瘀扶正脾脏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画说中医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贞芪扶正胶囊中10种成分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