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2013-10-29吴钗云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管理者图书图书馆

吴钗云

(湖北工程学院 图书馆,湖北 孝感432000)

作为信息行业的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向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工作重点在于高效利用优质资源,这需要图书管理者与师生(读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师生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和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和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事业的两大物质基础,而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发挥图书馆功能的关键所在。由此,图书馆事业对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而言,涉及到三个方面:人(包括图书管理者和读者)、信息和服务。其中人是主体(图书管理者是提供信息的主体,读者是接收和利用信息的主体),信息是载体,服务是纽带。所以,搞好人本管理就抓住了图书馆事业的核心,是图书馆事业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的根本途径之一。

1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构成与内涵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涉及到图书管理者和读者两个主体。其内涵包含两点:一是充分调动图书管理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专业性,使其能将优质的信息资源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给读者,而读者能积极响应,并且能做出合理的反馈,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二是充分尊重图书管理者的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培训,积极听取并落实图书管理者和读者的建议和意见。人本管理的两个主体是以信息资源的提供为载体,以服务内容、形式和质量为纽带,相互交流,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1 以图书管理者为本

高校图书管理者一般由三种人员构成。一是图书馆事业决策者,他们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导向和兴衰;二是图书馆的主要队伍,他们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进行信息资源服务的馆员组成,他们既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执行者,又决定着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优质性,是图书馆高效运转的主体;三是研究信息资源的科研人员,他们追踪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前沿,创立图书信息资源发展理论,进而保证图书馆事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图书馆走向现代化。

强调以图书馆管理者为本,就应该从根本上尊重图书管理者的特长、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针对不同人才,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一方面,图书管理者的特长、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甄别、收(采)集、加工、组织和整合起着关键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图书管理者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平台,通过其专业和特长,容易发挥和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成就他们的事业。

以图书管理者为本,要树立图书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树立主人翁意识,首先要尊重图书管理者,尊重其岗位选择,尊重和承认其付出的劳动,其次要爱护、理解他们,给他们成长的机会、空间和时间,最后要激励他们创新。

服务是图书馆事业永恒的主题。要积极推进和引导图书管理者在服务内容上注重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注重服务内容的专业化、个性化;在服务手段上加快网络化、自动化和多元化的建设进程,消除读者在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上的时空限制[1]97;在服务效果上,既要注重公益性的服务反馈,也要注重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图书馆事业赢得更多的客户和良好的声誉,也可以大大增加经济效益,而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是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

图书馆创新包含管理创新、信息资源获取创新、图书信息资源发展理论创新和服务创新等等,其中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服务对象、内容、形式或手段等等的改变都是以创新服务满足读者需求为目的。

对于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者要掌握现代信息与技能,同时由于服务对象层次相对较高,更需要重视图书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即业务知识更新、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以图书管理者为本是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高校图书馆队伍的首要条件,他们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

1.2 以读者为本

正如《人文精神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一文所说:“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大学生,这本身就是一个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侧重点不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也有所区别。”[2]对于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时刻关注教材的发展动向、知识的更新速度和教育方法、方式的发展趋势和动向等都和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密不可分。[3]教师和研究生为适应科学和时代发展的变化,必须时刻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追踪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离开了图书馆其研究几乎寸步难行。对于大学生,他们对信息服务有更高的要求。由于他们正是吸取知识的最佳时期,只有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前沿才便于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有人说过,大学阶段用好了图书馆,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图书馆资源对大学生以后的成长道路影响深远。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终极意义,也是图书馆的一个永恒主题”。[4]由此,以读者为本,就是要在图书管理者心中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5]的理念。一是在人文关怀方面,要主动为读者创造获取知识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二是在专业信息上,要细致、耐心地为读者提供具有专业针对性的信息资源。

现在许多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细致化、人性化,服务手段立体化。温馨提示,开架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书架旁边备有舒适的座椅,提供专门的研修室等等,都体现出高度的人性化,使读者没有拘束感,只有求知的欲望。报告、沙龙、讲座、博览等活动,促进了读者之间、读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一些社会名流、学者、专家和有专长者也愿意利用图书馆宣传自己的观点、知识和创新思维”[1]97,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读者在交流中,了解到专业信息资源的发展前沿和新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研究进行前期积累。

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在专业针对性的创新服务上取得较好的突破。一般高校都承担着一些国家或地方的重点科研项目,图书馆主动了解主持研究人员对最前沿信息资源的需要,帮他们建立相应的管理库,可以大量节省研究者在信息追踪、信息整理、研究课题和成果追踪上的精力和时间。[1]98高校还承担着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些国家的后备科研力量的重大责任,他们的水平不仅代表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代表着高等教育在社会和国际上的形象,更影响着整个国家将来的发展水平,因此,图书馆应该对他们提供重点服务,使他们能更方便、快捷地搜集整理和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一个高校图书馆如果失去了教师和学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以读者为中心,从人性和专业的角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

2 搞好人本管理是图书馆事业更好服务教学、科研的根本途径之一

高校图书馆事业服务教学与科研可以由图1关系图表示,分为三个层次。

图1 图书馆事业关系图

第一层次:人本管理是关键。在一支以图书管理者为本的图书馆员队伍中,负责一般服务的图书馆员能够以耐心、热心、细致的服务为读者营造良好、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使读者和馆员处于相互体谅、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而负责专业服务的学科馆员可以为读者提供专业信息资源,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得服务在质上发生升华。

作为读者,能够很好地尊重图书管理者的劳动和人格,严格遵守馆规,积极向图书管理者提出意见或建议,特别是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方面及时反馈最新学科发展信息,也是图书馆服务好教学和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好的人本管理,才能形成读者和馆员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6]

第二层次:作为载体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物质基础。图书管理者要想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提供及时、准确和前沿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这是维系读者和馆员关系的实质。

只有优质、便利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读者愿意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同时,优质、便利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也为馆员提供较好的服务。

第三层次:教学和科研是人本管理的最终目的。读者在接受图书管理者所提供的优质服务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而“优质的服务是来自于好的人本管理”[7]。

三个层次之间是以服务为纽带,而人作为服务的主体,图书馆信息资源作为载体贯穿始终,三个层次层层深入。

将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各种机制加以充分运用,把图书管理者协调和组织起来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可积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干,释放个体最大能量,形成强大的图书馆集体力量,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吕红梅.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内容和实施原则[J].现代情报,2005(12).

[2]丘琦 ,刘萍.人文精神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31-232.

[3]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7):83-87.

[4]高波,论图书馆的人文关怀[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84-86.

[5]赵研科,莫雪梅.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思考[J].图书馆(Library),2005,5(96).

[6]张永彬,叶文明.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之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4(2):43-44.

[7]杨丽英.高校图书馆与服务教学科研关系琐谈[J].绥化学院学报,2005(6):179.

猜你喜欢

管理者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