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MP-3在不同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3-10-29杨清毕芳芳刘冬玲

生物技术通讯 2013年1期
关键词:非典型阳性率内膜

杨清,毕芳芳,刘冬玲

1.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 沈阳 110004;2.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 妇产科,北京 10007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遗传、体质因素、长期雌激素刺激等,但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1-2]。近期研究表明,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上皮细胞合成和表达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家族可能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参与子宫内膜的增生和分化改变,调节癌变过程[3]。IGF-ⅡmRNA结合蛋白Ⅲ(IGF-ⅡmRNA-binding proteinⅢ,IMP-3)是 IGF-Ⅱ mRNA结合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其家族还包括IMP-1和IMP-2),与其他2个成员的功能不同且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正常情况下,IMP-3主要在胚胎时期表达,在正常成人组织中的表达极少或已不存在[4]。1996年,IMP-3基因首先在胰腺癌中被发现。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如胰腺癌、宫颈癌、睾丸癌、胃癌、肝癌等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IMP-3[5-8],因此IMP-3被认为是一种癌胚蛋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9],但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检测了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变化,期待能为子宫内膜癌癌变过程中的生化改变提供新的启示,为临床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和处理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5~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腺癌标本40例,年龄35~65岁,平均42±0.7岁;非典型增生10例(由于本实验预研究的指标为非雌激素依赖性因子,故标本选取30~60岁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病理标本),平均年龄41±0.3岁;选取同期因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Ⅲ切除子宫的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为对照组,年龄33~58岁,平均40±0.8岁;3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

子宫内膜癌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标准进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17例,Ⅱ期6例,Ⅲ期17例;组织学病理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高分化组18例,中分化组12例,低分化组10例。

1.2 实验试剂

兔抗人IMP-3单克隆抗体、多克隆羊抗兔SP二抗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博奥森公司。

1.3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 μm连续切片;脱蜡水化后行热抗原修复,根据试剂盒说明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DAB显色;用已知的IMP-3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

首先用光电显微镜(Olympus BX50)低倍镜(×100)观察整个切片,然后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照相。双盲阅片,结果分析时首先计数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率,然后用图像分析仪对视野中的阳性细胞百分面积及强度进行检测,得出平均光密度值(IOD),以IOD值表示IMP-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MP-3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MP-3定位于胞浆,在正常子宫内膜中IMP-3几乎不着色,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呈黄色,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胞浆呈棕黄色(图1)。IMP-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为15%,相对表达量为5.361±1.074;在非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率为60%,相对表达量为13.587±2.30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0%,相对表达量为19.572±1.936。IMP-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内膜组织,在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23.23,P<0.05)(图2)。

2.2 IMP-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

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Ⅰ期腺癌与Ⅱ、Ⅲ期的IMP-3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Ⅱ、Ⅲ期相比差别不明显(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中,G1组分别与G2和G3组相比,IMP-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2和G3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2肌层浸润组和≥1/2肌层浸润组相比,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参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作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2]。许多研究表明,信号传导通路在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I3K/AKT及RAS/MAPK信号通路是膜受体信号向细胞内传导的重要途径,它们均可被多种细胞外信号激活,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及细胞凋亡,与内膜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0-11]。

图1 IMP-3在不同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SP,×100)

图2 IMP-3在不同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表1 IMP-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

IMP-3是IGF-Ⅱ mRNA结合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9],相对分子质量约64×103,由5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IMP-3主要在胚胎时期表达,在正常成人组织中表达非常少或已不存在,主要参与胚胎形成时期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转录调节、翻译控制等[4]。在多种肿瘤如胰腺癌、软组织癌、结肠癌、横纹肌肉瘤及非白血性白血病细胞系中可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的IMP-3 mRNA,因此IMP-3被认为是一种癌胚蛋白,与肿瘤发生有关,可能作为潜在的诊断或预后分子标志物[5-9]。有研究表明,21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MP-3阳性表达31例,并有研究提示IMP-3与乳腺癌的进展和恶性度相关,可能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10]。但IMP-3作为诊断肝癌的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偏低[8]。在癌症发生过程中,IMP-3作用于IGF-Ⅱ,激活PI3K/AKT及RAS/MAPK通路,细胞间黏附降低、细胞游走性增加,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转移增加[4]。

我们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内膜癌组织中检测了IMP-3的表达。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表达的阳性率达8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其中Ⅰ期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在Ⅱ、Ⅲ期表达水平增高,说明IMP-3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的中晚期起重要作用。在不同分级的癌组织中,分化程度越低,IMP-3表达水平越高,说明IMP-3可能与肿瘤的转移和游走有关。

本实验初步证实IMP-3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早期发展过程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2,62(1):10-29.

[2]Amant F,Moerman P,Neven P,et al.Endometrial cancer[J].Lancet,2005,366(9484):491-505.

[3]Gunter M J,Hoover D R,Yu H,et al.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insuli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as 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al cancer[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8,17(4):921-929.

[4]Nielsen F C,Nielsen J,Christiansen J.A family of IGF-II mRNA binding proteins(IMP)involved in RNA trafficking[J].Sc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2001,234:93-99.

[5]Schaeffer D F,Owen D R,Lim H J,et a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 overexpression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correlates with poor survival[J].BMC Cancer,2010,10:59.

[6]Jeng Y M,Wang T H,Lu S H,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mRNA-binding protein 3 ex⁃pression 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J].Br J Surg,2009,96(1):66-73.

[7]Hammer N A,Hansen T O,Byskov A G,et al.Expression of IGF-II mRNA-binding proteins(IMPs)in gonads and tes⁃ticular cancer[J].Reproduction,2005,130(2):203-212.

[8]Jeng Y M,Chang C C,Hu F C,et al.RNA-binding protei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mRNA-binding protein 3 expres⁃sion promotes tumor invasion and predicts early recurrence and poor progn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logy,2008,48(4):1118-1127.

[9]Pollak M.The insuli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amily in neoplasia:an update[J].Nat Rev Cancer,2012,12(3):159-169.

[10]Mu L,Katsaros D,Wiley A,et al.Peptide concentrations andmRNA expressionof IGF-I,IGF-II andIGFBP-3in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disease characteris⁃tic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9,115(1):151-162.

猜你喜欢

非典型阳性率内膜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