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田杂草防除研究进展

2013-10-24赵浩宇朱建义刘胜男周小刚向金友杨兴有

杂草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烟田除草剂杂草

赵浩宇, 朱建义, 刘胜男, 周小刚, 向金友, 杨兴有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分公司,四川宜宾 644000; 3. 四川省烟草公司达州市分公司,四川达州 635000)

烟田杂草防除研究进展

赵浩宇1, 朱建义1, 刘胜男1, 周小刚1, 向金友2, 杨兴有3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分公司,四川宜宾 644000; 3. 四川省烟草公司达州市分公司,四川达州 635000)

烟草在我国已有超过400年的种植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烟田杂草与烟草争光、争水、争肥,阻碍作物的生长,给烟草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对烟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以及防除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烟田杂草综合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烟草;杂草;种类;分布;综合防治

烟草(Nicotianatabacum)是双子叶植物纲管花目茄科烟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于16世纪中叶经由菲律宾传入我国。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南北方均有种植,其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hm2,年均总产量约30亿kg,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2011年我国烟草行业累计实现工商税利7 529.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 6 001.18 亿元,居各行业首位,为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巨额资金,在部分地区烟草种植经济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指非栽培的、能够自然延续其种族的野生植物[1]。我国烟草种植地域广阔,良好的水热条件十分有利于杂草的滋生,几乎所有的旱地杂草都能在烟田生长繁衍。杂草具有较强的生长势、较高的繁殖系数、极强的适应能力,与烟草争夺光、水、肥、生长空间,通过其植株产生有毒分泌物质抑制作物生长,并传播病虫害,从而降低烟草品质,影响烟草产量。杂草的发生和危害已经成为我国烟草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杂草防除是烟草栽培的重要环节,我国传统的方法是利用人工犁耕或手锄,近年来生产上多采用地膜覆盖、喷施除草剂及熏蒸灭草等方法。本文根据现有资料,针对我国烟田杂草的种类、分布、防除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为建立高效的烟田杂草综合防治体系提供参考。

1 烟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我国烟田杂草种类繁多,生长量大,全年发生,给烟草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综合烟田杂草研究相关文献可知,我国已报道的烟田杂草共有57科360种,其中菊科最多,为61种;其次为禾本科,45种;其他主要烟田杂草依次为:蓼科25种,豆科19种,唇形科18种,莎草科13种,玄参科12种,伞形科、大戟科和十字花科各10种,苋科和茄科各9种,藜科、石竹科和毛茛科各8种,蔷薇科7种[2-21]。

根据杂草的出现频率、覆盖度和危害程度,我国烟田恶性杂草与主要杂草有20余种,如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 Scop.]、狗尾草[Setariaviridis(L.) Beauv.]、旱稗[Echinochloacrusgalli(L.) Beauv. var.hispidula(Retz.) Hack.]、酸模叶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L.)、繁缕[Stellariamedia(L.) Cyr.]、牛筋草[Eleusineindica(L.) Gaertn]、尼泊尔蓼(PolygonumnepalenseMeisn.)、猪殃殃[GaliumaparineL. var.tenerum(Gren.et Godr.) Rcbb.]、碎米莎草(CyperusiriaL.)、香附子(CyperusrotundusL.)、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牛繁缕[Myosotonaquaticum(L.) Moench.]、鳢肠(EcliptaprostrataL.)、黎(ChenopodiumalbumL.)、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Sobol.)、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Cav.)、雀舌草(StellariaalsineGrimm.)、无芒稗[E.crusgalli(L.) Beauv. var.mitis(Pursh) Peterm.]、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 Pers.]等;危害较重的杂草超过40种,如早熟禾(PoaannuaL.)、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L.)、小飞蓬[Conyzacanadensis(L.) Cronq.]、稗[E.crusgalli(L.) Beauv.]、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 Griseb.]、一年蓬[Erigeronannuus(L.) Pers.]、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L.)、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L.)、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蚤缀(ArenariaserpyllifoliaL.)、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Thunb.)、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in.)、刺儿菜(CirsiumsegetumBge.)、天胡荽(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Lam.)、苦荞麦[Fagopyrumtataricum(L.) Gaertn.]、异型莎草(C.difformisL.)、列当(OrobanchecaerulescensSteph.)、斑地锦(EuphorbiasupinaRaf.)、节节草(EquisetumramosissimumDesf.)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烟区地形地貌、气候等环境因素复杂,温、光、水、土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形成的优势杂草群落也各不相同。西南烟区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稗+狗尾草+尼泊尔蓼+粗毛牛膝菊、马唐+尼泊尔蓼+香薷+猪殃殃+野燕麦、繁缕+牛繁缕+鸭跖草+猪殃殃+苦荞麦+尼泊尔蓼+垂盆草等。东南烟区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稗+水蓼+胜红蓟+异型莎草、雀舌草+看麦娘+牛繁缕+碎米荠、马唐+旱稗+碎米莎草+水蓼、无芒稗+鳢肠+胜红蓟+丛枝蓼+鬼针草、马唐+无芒稗+狗尾草+铁苋菜+香附子等。长江中上游烟区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刺儿菜+藜+尼泊尔蓼+苣荬菜、马唐+鳢肠+粟米草+铁苋菜、马唐+繁缕+牛膝菊+尼泊尔蓼+铁苋菜等。黄淮烟区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鳢肠+旱稗+碎米莎草、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香附子、酸模叶蓼+碎米莎草+鳢肠+稗+雀舌草、稗+鳢肠+刺儿菜+马齿苋、马唐+狗尾草+地梢瓜等。东北烟区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石胡荽+异型莎草+头状蓼+铁苋菜+鸭跖草、铁苋菜+藜+马唐+异型莎草+稗、列当+马唐+反枝苋+马齿苋+藜、列当+反枝苋+藜+刺藜+虎尾草等。

农田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是与作物竞争养分、水分的长期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只有到作物收获时才能显现出来。据研究,自移栽到采收结束,不除草烟田较人工除草烟田减少51.08 kg/667 m2和 640.93元/667 m2[2]。周艳华等调查发现,烤烟整个大田生育期不除草,杂草鲜重最高可达 4 258.53 g/m2,比人工除草处理高312.78倍,同时烟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平均株高和叶面系数比人工除草处理减少2.4 cm和0.19,烟叶减产25%左右,产值下降27%以上[22]。

2 烟田杂草的防除研究现状

2.1 物理防治

烟田杂草的物理防治主要有人工除草和地膜覆盖。人工除草作为一种传统的除草方法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除草效率低下,但由于烟草作物的特殊性,其在我国各大烟区仍是主要除草手段之一。地膜化栽培已经广泛应用于烟草种植行业,常规无色薄膜覆盖能起到保湿增温的作用,并且能抑制部分烟田杂草的生长,但对单子叶杂草的防效较差。近年来,许多科研院所和相关烟草公司对有色薄膜在烟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李应金等采用无色、绿色、黑色3种地膜进行烟田除草试验,结果显示黑色薄膜的杂草防效最佳,盖膜40 d后对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7.2%和60.8%,且黑色薄膜提高地温的效果最为显著[23]。徐茜等考察了无色膜、银灰膜和配色膜(中间部分透明,两边部分黑色)对烟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发现配色膜对总体杂草鲜重的防效最好,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烟叶的质量[24]。

2.2 农业及生态防治

2.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杂草防除工作的首要环节,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无污染等优点。烟田杂草的农业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加强杂草检疫,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恶性杂草进入烟田;通过深耕、中耕等农事操作控制不同时期的杂草,将已出苗的杂草翻入土中,破坏多年生杂草的地下营养器官,使其不能再生,减轻危害;定期清除田边、地头杂草,防止其向烟田蔓延。农业防治是控制烟田杂草的有效方法,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杂草的侵害。

2.2.2 生态防治 目前杂草的生态防治主要是利用化感作用的轮作、间(套)作以及开发以化感物质为结构基础的新型除草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相继发现豇豆(Vignaunguiculata)、绿豆(Vignaradiata)、高粱(Sorghumvulgare)、印度麻(Crotalariajuncea)等作物能够产生诱导列当种子萌发的化学物质,但这些作物本身并不会被列当寄生[25-27],萌发的列当幼芽因为缺乏寄主植物而大量死去。Dhanapal等[28]以这些作物为诱饵作物,在本地烟区与烟草实施轮作(烟草—诱饵作物—烟草),结果显示烟田中列当的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其中烟草—印度麻对列当的防效最佳,达到83%。目前国内对作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多限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黑麦等作物,今后应加强烟草化感特别是烟田杂草化感防治方面的研究,以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构建良性烟田生态系统,促进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3 化学防治

2.3.1.1 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 在烟草移栽前或移栽后苗前,用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 1 500~3 900 g/hm2进行土壤处理。该农药对已出土杂草的效果差,应早施药,并保证土壤湿度,以提高防效。大惠利能杀死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但对由地下茎发生的多年生杂草无效。

2.3.1.3 72%异丙甲草胺 移栽前或移栽后苗前,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800 mL/hm2进行土壤处理。该农药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也能杀死一些阔叶杂草。

2.3.1.4 96%精异丙甲草胺 移栽前或移栽后苗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75~900 mL/hm2进行土壤表面喷雾处理。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发挥,最好是在降雨或灌溉前施用。该农药活性高,选择性强,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也可防除马齿苋、藜等阔叶杂草。

2.3.1.5 48%甲草胺 移栽前或移栽后苗前,用48%甲草胺乳油7 500 mL/hm2进行土壤处理。甲草胺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对后茬作物安全。

2.3.1.6 二甲戊灵 移栽前或移栽后苗前,用33%二甲戊灵乳油2 250 mL/hm2进行土壤处理。二甲戊灵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可在较干旱土壤环境下使用。

2.3.1.8 双苯酰草胺 移栽前或移栽后苗前,用90%双苯酰草胺可湿性粉剂4 500~6 000 g/hm2进行土壤处理,在覆盖地膜的烟田上使用草乃敌,因保温保湿除草效果更好。该农药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对阔叶草防效差。小麦对草乃敌敏感,应避免在烟—麦轮作田中使用。

2.3.1.9 斯美地 苗床整理好后,用32.7%斯美地水剂50 g/m2均匀喷洒在苗床上,让土层湿润 3 cm 以上,立即盖膜,10 d后揭膜松土,使残留药气充分挥发5~7 d后,整平土壤播种。烟草苗床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溴甲烷进行土壤熏蒸消毒,近年来,溴甲烷对臭氧层的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43],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UNEP)已将溴甲烷列为控制物,2015年后将禁止使用。作为溴甲烷的替代药剂,该农药对烟草苗床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播种40 d后杂草总体防效超过95%,并对烟苗安全性高。

2.3.1.10 氯化苦 苗床整理好后,用99%氯化苦原液30~50 mL/m2注射处理,盖膜熏蒸10 d,揭膜晾晒5 d,播种。氯化苦对苗床杂草反枝苋、马齿苋、香附子等有显著的防效,但对牛筋草无效。该熏蒸剂在土壤中基本无残留,并对烟草黑胫病、线虫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同时能够改善烟株的生物学形状。

2.3.2.1 砜嘧磺隆 于烟田杂草基本出齐后,于杂草3~5叶期用25%砜嘧磺隆干悬浮剂以75 g/hm2用量均匀喷施于烟沟杂草茎叶上。该农药的活性很高,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防效均比较显著,并对大部分作物安全。

2.3.2.2 高效氟吡甲禾灵 在1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烟苗移栽后15~30 d,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750 mL/hm2,加水600~750 kg/hm2配成药液,均匀喷施于杂草茎叶上。此类除草剂可有效防除马唐、稗、狗牙根、野燕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对阔叶草和莎草无效。

2.3.2.3 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 在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用35%吡氟禾草灵或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 125 mL/hm2加水600~750 kg/hm2配成药液,均匀喷于杂草茎叶,对大多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超过95%。

2.3.3 行间喷雾处理 对烟田行间喷雾处理的除草剂主要有百草枯、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3]。一般于烟田杂草基本出齐后,在杂草3~5叶时用20%百草枯水剂2 250~3 000 g/km2或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1 200 g/km2进行行间保护性施药。该方法防除效果显著,但施药时应选择在无风、无雨的天气进行,压低喷头作定向喷雾,注意防止药液飘到烟叶上发生药害。

2.4 生物防治

生物除草剂为杂草防治开辟了经济、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45-4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成功开发的生物除草剂产品超过20种,已商业化的生物除草剂有10余种[47]。目前由于生物除草剂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生态、安全性等问题,生物防治在杂草防除技术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市场规模仍然有限,但是利用生物或天然产物作为除草剂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将生物防治、基因工程技术育种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逐步控制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是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除草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根据利用生物种类的不同,烟田杂草生物防治可分为以虫治草和以菌治草。

2.4.1 以虫治草 以虫治草是指利用某些能专一性取食某种(类)杂草的昆虫来防治特定杂草的方法,该方法在世界各国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取得了不少生防成果。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对昆虫除草在烟田杂草防治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陈乾锦等对福建省主要烟区的烟田食草昆虫展开了系统调查,共发现食草昆虫57种,其中蓼蓝齿胫叶甲[Gastrophysaatrocyanea(Motschulsky)]对蓼科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该昆虫仅取食蓼科的蓼属和酸模属杂草,对烟草及其他作物安全[48-49]。林智慧等利用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grisescens(Joannis)]对烟田蓼科杂草酸模叶蓼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其幼虫对酸模叶蓼幼苗期(4叶片/株)的控制效果较强,每株投放一龄幼虫3头,10 d后防效达到91.2%;成虫对酸模叶蓼(10叶片/株)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投放密度达到5头/株时,10 d防效可达91.3%[50]。该虫繁殖能力强,食性专一,是控制烟田蓼科杂草的理想选择。水花生是我国四川省宜宾、泸州、达州等地烟区的主要烟田杂草之一,危害十分严重,我国于1987年从美国引入水花生直胸跳甲(Agasicleshygrophila)作为生防昆虫,先后在湖南、重庆、江西等地建立种群繁殖基地,目前已在湖南、浙江等地释放,控草效果非常显著[51-52],该方法在烟田水花生的防除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4.2 以菌治草 以菌治草是指利用某些能使杂草严重感染,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杂草的防除。20世纪80—90年代,国外许多研究者从根寄生杂草列当中分离出一系列致死性的病原真菌镰刀菌(Fusariumspp.)[53-56],Bozoukov等利用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防治烟草列当,其防效可达62%~68%,且控制效果持久[54];Nanni等发现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对烟草列当的寄生率高达81%~97%,受侵染植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多数整株坏死,而烟草几乎不受影响[57]。近年来国内也相继开展了利用病原微生物防除烟田杂草的研究。陈乾锦等于福建省主要烟区的烟田杂草上分离并鉴定了斑种草油壶菌(OlpidiumbothriospermiSaw.)、三叶草油壶菌(O.trifoliiSchrot.)、藜尾壶菌(UrophlyctispulposaWallr.)等37种病原真菌,其寄主包括马唐、狗尾草、稗、藜等烟田恶性杂草[58]。时焦等从小蓟上采集得到蓟柄锈菌(Pucciniaobtegens),并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该真菌能够侵染当地烟田主要杂草小蓟,使染病植株矮化,不能正常开花结籽,重者死亡[59-60]。吴元华等利用自主分离纯化的镰刀菌进行烟田列当的防治试验,通过穴施生防菌,并在列当寄生前期分3次向土壤中喷施生防菌的综合处理,生防菌对列当的寄生率为31.20%,对列当的防效达到62.44%[61]。

2.5 基因工程技术防治

基因工程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将特定功能基因导入整合到目标生物体基因组中,并实现其应有的生物学功能。基因工程技术在烟田杂草防除上的应用主要包括抗除草剂育种和生化化感育种。

2.5.1 抗除草剂育种 自1983年第1例抗草甘膦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一直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增加[62-63]。我国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的研究还只在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还没有实现商品化应用。谢龙旭等构建了含草甘膦抗性突变基因aroAM12的植物表达载体pCM12_s1m,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其转化到烟草中,得到的转基因植株对草甘膦的抗性较对照植株提高了50~60倍[64]。刘锡娟等将从抗草甘磷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raonasfluorescens)G2中克隆并按双子叶植物偏爱密码子改造的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基因aroAG2M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获得转基因植株,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涂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6~8叶龄苗的叶片,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可以耐受0.4%浓度的草甘膦,而对照植株在草甘膦浓度达到0.2%时即死亡[65]。黄丽华等构建了蔥属植物薤白(Alliummacrostemon)中与草甘膦抗性相关的EPSP合成酶基因(EPSPsA)的cDNA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叶圆盘法转化烟草,得到的转基因植株对草甘膦的抗性明显增强,草甘膦喷施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在喷施浓度不高于1 000 mg/L草甘膦后仍能正常生长,而对照植株在200 mg/L浓度时生长就已经受到明显抑制[66]。

2.5.2 生化化感育种 自然界许多植物和昆虫都能够产生对杂草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如果能将编码这些化合物的基因引入到烟草中,就能培育出在田间条件下自动抑制杂草生长的新品种,人为实现作物的化感治草。国外许多学者对烟草抗列当的生化化感育种进行了长时间研究,1991年Nakajima等发现棕尾别麻蝇(Sarcophagaperegrina)能够产生一种抗菌肽Sarcotoxin IA[67],将编码这种多肽的基因导入到烟草中得到抗菌转基因烟草,却发现列当对这种烟草的寄生率明显低于正常植株[68-69];Hamamouch等将该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的列当诱导型启动子序列中,当列当与植株根部接触时就会诱导这种多肽的产生,田间试验的结果显示,列当寄生到这种转基因烟草根部后无法正常生长,死亡率显著提高[70]。目前国内还少有对烟草生化化感育种的报道,张松焕等构建了紫金泽兰化感作用相关基因F3′H的表达载体,将其导入烟草内,并对该基因部分功能及在次生代谢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为烟田紫金泽兰防治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71]。

3 烟田杂草综合防治的探讨与展望

烟草生产的无公害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烟田杂草防治中应注重利用自然力量和先进技术,减少药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对人工环境无公害的综合防治,还需大力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建立杂草监测点,加强区域性杂草种群动态变化的系统监测,掌握烟田杂草种群演替规律,并开展抗药性监测,为安全使用除草剂和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加强化学除草剂的技术研究,不断研制高活性、无毒、低残留的新型除草剂,严格限制长残留除草剂的使用,根据草情合理选用除草剂,并科学轮用、混用,以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第三,大力组织和开展除草剂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宣传、普及化学除草知识,推广先进施药器械和喷施技术,积极示范推广化学除草配套技术,让从业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化学除草剂;第四,创造条件,积极推动生物除草剂的创制,深入研究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型防治技术,开展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

化学防治因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杂草防除的核心力量。当前形势下烟田杂草的防治应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环境友好”的植保方针,及时准确把握杂草田间动态,以正确理论导向和先进防除技术为推动,建立以化学防治为主,与农业管理、物理、生物、生态防治相结合的烟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

[1]强 胜. 杂草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34-236.

[2]胡 坚. 云南烟田杂草的种类及防控技术[J]. 杂草科学,2006(3):14-17.

[3]阙劲松,赵国晶,徐 云,等. 昆明烟区烟田杂草的主要种类与防除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09(6):49-52.

[4]徐 爽,崔 丽,晏升禄,等. 贵州省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67-70.

[5]李祖任,徐 爽,廖海民,等. 贵州省烟田杂草优势种调查[J]. 杂草科学,2012,30(3):32-36.

[6]孙光军,廖海民,王济湘,等. 贵州铜仁地区烟田杂草初步名录[J]. 杂草科学,1998(3):11-16.

[7]张 霓. 贵州烟田杂草的种类及防除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3):54-56.

[8]官宝斌,林 海,白万明,等. 东南烟区大田杂草种类及分布[J]. 福建农业科技,1999(4):8-9.

[9]罗战勇,李淑玲,谭铭喜. 广东省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J]. 广东农业科学,2007(5):59-63.

[10]韩 云,殷艳华,王丽晶,等. 广东烟田主要杂草类型与不同轮作方式杂草种类调查[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76-81.

[11]余纯强,邓海滨,蒋秀玲. 南雄市烟田杂草种类及危害状况调查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3):217-218.

[12]梁美萍,严叔平,许锡明,等. 三明市烟田杂草普查总结[J]. 中国烟草,1991,2(2):42-45.

[13]张超群,陈荣华,冯小虎,等. 江西省烟田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80-82,85.

[14]李锡宏,李儒海,褚世海,等. 湖北省十堰市烟田杂草的种类与分布[J]. 中国烟草科学,2012,33(4):55-59.

[15]李儒海,褚世海,郭 利,等. 襄阳市烟田杂草种类与分布[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62-4265.

[16]吴振海,成巨龙,安德荣,等. 陕西烟田杂草初步调查[J]. 北方园艺,2012(13):45-49.

[17]李树美,王东胜. 安徽省东至县烟田杂草的调查[J]. 杂草科学,1995,1(1):24-25,16.

[18]李树美. 皖西北烟区烟田杂草的分布与防除[J].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261-262.

[19]李树美. 安徽省烟田杂草的分布与危害[J]. 中国烟草学报,1997,3(2):60-66.

[20]招启柏,薛 光,赵小青,等. 江苏省烟田杂草发生及危害状况初报[J]. 江苏农业科学,1998(1):43-45.

[21]杨 蕾,吴元华,贝纳新,等. 辽宁省烟田杂草种类、分布与危害程度调查[J]. 烟草科技,2011(5):80-84.

[22]周艳华,余 清. 烟地杂草对烤烟产量产值损失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2007(4):25-27.

[23]李应金,杨雪彪,王兴德,等. 3种除草膜防除烟田杂草试验[J]. 烟草科技,2005(1):41-44.

[24]徐 茜,黄端启,周泽启,等.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烟田杂草控制效果[J]. 杂草科学,2000(4):33-35.

[25]Abu-Shakra S,Miah A A,Saghir A R. Germination of seed of branched broomrape (OrobancheramosaL.)[J]. Horticultural Research,1970,10(2): 119-124.

[26]Krishnamurthya G G,Chandwania G H. Effect of various crops on the germinanon of Orobanche seeds[J]. PANS,1975,21(1): 64-66.

[27]Dhanapal G N,Struik P C,Udayakumar M,et al. Management of broomrape(Orobanchespp.):a review[J].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1996,176(5): 335-359.

[28]Dhanapal G N,Struik P C. Broomrape control in a cropping system containing Bidi tobacco[J].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1996,177(4): 225-236.

[29]周艳华,余 清. 6种除草剂防除烟地杂草效果评价[J]. 农药,2006,45(1):49-51.

[30]王 芳. 不同除草剂对烟田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37-5937,6062.

[31]叶照春,陆德清,何永福. 烟田杂草出苗特点及化学防除药剂筛选[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2):145-150.

[32]谷美玲,郭芳军,谭 军. 除草剂“大田净”防除烟田杂草的效果[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37(1):54-56.

[33]殷秀东. 烟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初探[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47-48.

[34]张付斗,刘礼莉,郭怡卿. 云南烟区杂草化学防除技术[J]. 农药,2003,42(5):33-35.

[35]胡 坚. 烟田杂草的危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6(17):83-84.

[36]李应金,陈惠明,胡 坚,等. 烟田杂草防除试验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5):425-427.

[37]罗军玲,周本国,何厚民. 不同土壤熏蒸剂防除烟草苗床杂草的药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89-290.

[38]陈德鑫,王凤龙,钱玉梅,等. 几种土壤熏蒸剂防除烟草苗床杂草的药效试验[J]. 烟草科技,2004(12):30-32.

[39]周本国,高正良,雷艳丽,等. 不同土壤消毒剂防除烟草苗床杂草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35,2492.

[40]Covarelli L,Pannacci E,Beccari G,et al. Two-year investigations on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weeds and root parasites in Virginia bright tobacco(NicotianatabacumL.)in central Italy[J]. Crop Protection,2010,29(8): 783-788.

[41]王海涛,陈玉国,王省伟,等. 氯化苦土壤熏蒸防治烟田杂草及土传病害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244-248.

[42]Salomon S.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history[J]. Reviews of Geophysics,1999,37(3): 275-316.

[43]张树明. 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烟草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2(4):50-51.

[44]Jutsum A R,Franz J M,Deacon J W,et al.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status and prospects[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1988,318(1189): 357-373.

[45]Templeton G E,Smith R J Jr,TeBeest D O. Progress and potential of weed control with mycoherbicides[J]. Reviews of Weed Science,1986,2: 1-14.

[46]强 胜,陈世国. 生物除草剂研发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杂草科学,2011,29(1):1-6.

[47]陈乾锦,陈家骅,张玉珍. 福建省烟田食草昆虫调查[J]. 华东昆虫学报,2000,9(2):67-71.

[48]陈乾锦,杨建全,官宝斌,等. 蓼蓝齿胫叶甲的生物学特性[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29(增刊):61-64.

[49]林智慧,杨建全,赖禄祥,等. 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06,12(2):34-37.

[50]陈燕芳,郭文明,丁吉林,等. 空心莲子草生物防除研究进展[J]. 杂草科学,2008(1):9-12.

[51]许方程,刘福明,李芳芳,等. 莲草直胸跳甲田间释放控制空心莲子草效果初报[C]//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6-69.

[52]Mazaheri A,Moazami N,Vaziri M,et al. Investigations onFusariumoxysporum:a possibl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of broomrape(Orobanchespp.)[C]//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Parasitic Weeds. Nairobi,1991: 93-95.

[53]Bozoukov H,Kouzmanova I. Biological control of tobacco broomrape(Orobanchespp.)by means of some fungi of the genusFusarium[C]//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Orobancheand related Striga research.Amsterdam,Netherlands,1993: 534-538.

[54]Thomas H,Sauerborn J,Müller-Stöver D,et al. Fungi ofOrobancheaegyptiacain Nepal with potential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J].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9(3): 379-381.

[55]Amsellem Z,Kleifeld Y,Kerenyi Z,et al.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activity of mycoherbicidal pathogens from juvenile broomrape plants[J]. Biological Control,2001,21(3): 274-284.

[56]Nanni B,Ragozzino E,Marziano F. Fusarium rot ofOrobancheramosaparasitizing tobacco in southern Italy[J]. Phytopathologia Mediterranea,2005,44(2): 203-207.

[57]陈乾锦,林智慧,曾 强,等. 东南烟区烟田杂草致病真菌调查[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282-285.

[58]时 焦,徐宜民,孙惠青,等. 锈菌对烟田杂草小蓟的侵染与为害[J]. 中国烟草科学,2006,27(2):23-25.

[59]张峻铨,时 焦,韦建玉,等. 烟田杂草小蓟锈病菌遗传多态性的 RAPD 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2012,33(3):63-67.

[60]吴元华,宁繁华,刘晓琳,等. 生防镰刀菌(Fusariumsp.)对烟草列当的防效[J]. 烟草科技,2011(10):78-80.

[61]James C. 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2):1-10.

[62]Robert F. A growing threat down on the farm[J]. Science,2007,316(5828): 1114-1117.

[63]谢龙旭,徐培林,聂燕芳,等. 抗草甘膦抗虫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基因烟草的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2003,19(5):545-550.

[64]刘锡娟,刘昱辉,王志兴,等. 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基因抗草甘膦烟草和棉花的获得[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6):958-963.

[65]黄丽华,蒋 向,李 博,等. 薤白EPSP合成酶基因转化烟草提高其草甘膦抗性[J]. 作物学报,2009,35(5):855-860.

[66]Nakajima Y,Qu X M,Natori S. Interaction between liposomes and sarcotoxin IA,a potent antibacterial protein ofSarcophagaperegrina(flesh fly)[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87,262(4): 1665-1669.

[67]Yamamoto Y T,Taylor C G,Acedo G N,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is-acting sequences regulating root-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in tobacco[J]. Plant Cell,1991,3(4): 371-382.

[68]Westwood J H,Yu X,Foy C L,et al. Expression of a defense-related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A reductase gene in response to parasitization byOrobanchespp.[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1998,11(6): 530-536.

[69]Hamamouch N,Westwood J H,Banner I,et al. A peptide from insects protects transgenic tobacco from a parasitic weed[J]. Transgenic Research,2005,14(3): 227-236.

[70]张松焕,郭惠明,裴熙祥,等. 紫茎泽兰类黄酮3′-羟化酶在烟草中的表达[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182-4186.

ResearchProgressonWeedControlinTobaccoFields

ZHAO Hao-yu1, ZHU Jian-yi1, LIU Sheng-nan1, ZHOU Xiao-gang1, XIANG Jin-you2, YANG Xing-you3

(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n Crops in Southwest,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engdu 610066,China; 2.Yibin Branch Company of Sichuan Tobacco Corporation,Yibin 644000,China; 3. Dazhou Branch Company of Sichuan Tobacco Corporation,Dazhou 635000,China)

Tobacco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rop in China that has been planted for more than 400 years. Weeds hinder the growth of tobacco through competition for sunlight,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and cause enormous losses to tobacco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of weeds in tobacco fields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ntegrated control and further developments are also discussed.

tobacco;weed;characteristic;distribution;integrated control

S451

A

1003-935X(2013)03-0001-07

赵浩宇,朱建义,刘胜男,等. 烟田杂草防除研究进展[J]. 杂草科学,2013,31(3):1-7.

2013-08-12

四川省烟草公司科学技术项目[编号:川烟科(2013)4号]。

赵浩宇(1986—),男,博士,主要从事杂草及除草剂使用技术研究。E-mail: 541314621@qq.com。

周小刚,主要从事杂草及除草剂使用技术研究。E-mail: 1783147650@qq.com。

猜你喜欢

烟田除草剂杂草
拔杂草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洪洞:立即防除麦田杂草
烟田施肥起埂机的设计分析
拔掉心中的杂草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轮作与连作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多样性的影响
我国不同生态区烟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格局与影响因素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