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穿越了挪威的森林

2013-10-24

青春 2013年2期
关键词:直子村上春树挪威

汪 秦

2010年8月14日早上8:30,老外司机开着的旅游大巴载着我们朝着挪威的松娜峡湾进发。公路在前方视线中不断的延伸。嫩绿、枯黄、深青、紫红的植被铺满了公路的两旁。金黄色的麦田就像一块大得不着边际的地毯,公路就好像地毯上的一条经纬线,而我们的车就像一座犁铧,车轮犁过大地,柏油路总是往前延伸,前方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森林在公路两旁的近处或远处,到处充满了植被的最原始的气息和无比清新的空气。这里是挪威的大地,那这里的森林不就是真真确确《挪威的森林》吗?我又惊又喜道。在路边加油站打尖时,我下车后迫不及待的闯进了路边的一片森林,并招呼同伴一起来拍摄。

“树林有什么好拍的?”

“你听过风靡60年代的甲壳虫乐队唱过的名闻世界的曲子NorwegianWood吗?”

“没有……”

“有一个叫村上春树的作家写过一本小说叫《挪威的森林》,你肯定看过吧?”

“没有……”

“可这里就是挪威的森林啊,真真实实挪威的森林!”

哑然……

真的穿越了挪威的森林。我激动的心情久久无法平息。

“我曾拥有过一个女孩

抑或说她曾拥有我

她带我参观了她的房间

那不就是一片美好的挪威森林

她唤我留下

叫我随便找地方坐坐

我四处张看

发现竟没有一张凳子

我就坐在毯上打发时间

喝着她的红酒

我们一直聊啊聊 直到她说

‘要睡了!’

她告诉我她早上要工作

然后咯咯地笑起来

我说我不必

然后就趴在澡盆睡觉

醒来的时候 我独自一人

鸟儿早已飞走

我就点了火

这可不是美好的挪威森林”

这就是Beatles演唱的那首《挪威的森林》。人们最美好的年华,青葱岁月里的惊涛骇浪,带着一丝甜蜜的忧伤。试图说清所有的来龙去脉,却终于在一番挣扎之后,当一切都过于清晰、详尽之后,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幸好有村上春树,有Beatles,有《挪威的森林》。“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村上春树的世界。它给我的感觉是动人心弦的:汉堡机场播放着《挪威的森林》背景音乐,使“我难以自已”地想起了十八年前“那片草地的风景”:“连日温馨的霏霏轻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翠”,“抽穗的芒草”,“逶迤的薄云”,“清风拂过草地,微微卷起她满头秀发”,“树梢上的叶片簌簌低语”……。随着情节的展开,“我”和娴静腼腆,患有抑郁症的“直子”、开朗迷人的“绿子”及从许多皱纹中透出青春气息的“玲子”的交往故事撩人又微妙地一页一页地展开在读者的面前,读来口角噙香,纯之又纯。

书中的人物在作者清丽流畅的笔端下,“彷徨、恐惧、摸索、迷惑、无奈、孤寂”,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容易由此勾起遥远的既模糊而又清晰的片断。读着也会使自己一下子陷入往事,无法自已。音乐早已了无痕迹的渗入生命,在不设防的时候突然出现,牵动心中微微的疼痛。即使历经岁月的沧桑,年青时的风景依然鲜明如昨。我也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片草地,仍然记得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和那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的芬芳气息。这是青春的回忆,这是岁月的感伤,这是青涩时代有所同有所不同的疼痛和沉醉!那些平缓舒雅的文字背后,涌动着特有的伤感和激情,里面有美丽而凄凉的风景,有真实的人物性格,有颓废冲动的青春,有不名无果的爱慕,还有更多……

马克思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物质的世界里,你是遵循现实的规则,还是尊重自己的选择?你是追求外部的认同,还是直面内心的感觉?你是迷茫在人群的道德,还是清醒于内心的呼唤,是立足的唯一途径。《挪威的森林》里,人物可以分为两类:死者和生者。村上春村让不尊重自己感觉的人都选择了自杀。可能村上认为,不尊重自己感觉——失去自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条,或者说失去自我的人虽生犹死。“失去自我即是死”——村上也许这么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玲子是起死回生;永泽只是清醒地弃生择死;玲子的女学生根本就没活过。而东京街头的人群大多也是行尸走肉而已。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也许只有永泽能被容得下吧。其实,社会并不见得就一定容不下你的自我,关键是你能否坚持你的自我?能坚持多少?能坚持多久?你离你的内心有多远?你能一直活在你的内心里吗?在觉察与批判之间,绝大数人最终还是犹豫地放弃了令人不安的内心感觉,转而选择了安全、光明、强大的外部规则,这样能令人安心,不管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起码人群能够容得下自己。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世界能够容得下自己。不然自己该是多么恐慌、无助、无立锥之地,在这世界上没有自己的位置。人们一开始以为自己最惧怕的是死,于是趋利避害,或坚决或犹豫地选择了自以为是“生”的方法——以为只要放弃内心的感觉,便能赢得外部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直子、直子姐姐、木月是同一类型的人。

小说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断犹如电影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唤起熟悉、亲切的气氛,让人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气氛存在于片断之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的留白里。文字清丽雅致,笔触自然流畅,片断的接续并不妨碍流畅,反而更添加弹性。小说中的人物打上了“都市化”的标记了。人物的背景十分简单,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主人公喜爱的爵士乐曲不断出现,总是直接引用某个作家笔下的话语来表达情绪,使得人物平面化、符号化。当渡边和直子一同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茫然不知所措,成长的创痛隐隐浮现,身旁汹涌而过的车流和喧嚣的声响,布满着城市的气息,周围全然陌生的人群构成了空旷又拥挤的环境,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在作者举重若轻的叙述背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披头士用他们的歌声感动了村上春树,然后村上春树用他的文字感动了世界。挪威的森林,这样一个充满诱惑,满是清凉幽香的地方,终究只能是一场梦。梦醒了之后,含着眼泪,绝望地将那个幻灭的梦燃烧。就像作者在小说中写道:“此时此刻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却仍是那片草地的风光:草的芬芳、风的清爽、山的曲线、犬的吠声……接踵闯入脑海,而且那般清晰,清晰的只消一伸手便可触及。但那风景中却空无人影。谁都没有。直子没有。我也没有。我们到底消失在什么地方了呢?”小说结尾又是如此:“我现在在哪里?”“这里究竟是哪里?”

夏日午后,站在挪威的森林里,透过交错、挺拔、耸立的树木,望着瓦蓝的天空,林中的旅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却听不到嘈杂的声音,就连呼吸的声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这种静,心灵的静,真想投入于静中不再回来,似乎在作品中体验,又似乎是个旁观者。

老外司机开着的旅游大巴载着我们依然如故的往前行驶着。只见车窗外,没有边际的森林飞快地掠过。森林里很少看见人,似乎只有微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森林深处,冷不防的冒出小屋的一角,原来这就是一处人家。小屋是彩色的,在森林里格外显眼。再往前走,又有几处人家。挪威人家就是一个个深埋在森林里,一个被森林屏障保护的秘密花园。

猜你喜欢

直子村上春树挪威
声音的森林
长大的瞬间
Two-point model analysis of SOL plasma in EAST
挪威
挪威Norge酒店
挪威的森林第06章 绿茵藏艳(38)
来自挪威的冰鲜美味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晕轮效应下《挪威的森林》中直子形象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